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周怀忠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陕西 > 正文

新春走基层 脱贫攻坚一线见闻

吴堡43户贫困户领到24万“年终奖”

“第一名张建光,一万四千九百元,王子国九千元……念到名字的乡亲们请按顺序到台前领钱。”1月4日下午,吴堡县张家山镇辛庄村村委会院子里聚满了村民,全村4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代表个个喜上眉梢。辛庄村举行“‘消费扶贫’·特色农产品认购资金发放仪式”的消息,几天前就在村里传开了。

“没想到能拿到这么多钱”

“我没想到能拿到这么多钱,一万四千多块呢!”手里拿着红包,辛庄村61岁的张建光异常兴奋。2019年,张建光和老伴盘下了自家兄弟撂荒的土地,加上自己家的地,一共50多亩,开始了漫漫耕耘路,春耕种夏除草秋收获,一年下来老俩口没少辛劳,今年一共卖出去几千斤小杂粮。

“2019年春夏一直干旱,我和老伴还怀疑这粮食怕是收成不好,没想到打的粮还不错。看来,我们以后的收入一定会更好。”张建光作为村里的“种粮王”,乐呵呵地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种地心得”。

据悉,像张建光一样领到“年终奖”的村民还有42户,当天共发放认购资金24万元。吴堡县近年来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通过“消费扶贫”模式,让贫困群众用自己的劳动果实直接销售得红利,在第一书记任增龙看来,实施特色产业扶贫,无疑将大大增强大家伙稳定脱贫的信心。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高标准农梯田、花椒、桑树、核桃树基地建设,我们还着力发展手工空心挂面加工、种养业,把扶贫产业变成主导产业,今天给大家伙发放的钱是大家自己种粮的收入,等咱们的这些主导产业见效益后,大家拿到的分红会更多,咱的日月会越来越好!”任增龙的一席话说到了大家心坎里,引得现场掌声雷动。

69户197名贫困群众摘掉穷帽

辛庄村位于吴堡县张家山镇西北部,因山多地少、交通不便,属于全县有名的贫困村。为彻底改变贫困面貌,近年来,辛庄村以“三变”改革为引领,激活村里各类生产要素,变“输血”为“造血”,让贫困户成为“粮商”,通过县上的消费扶贫小杂粮大礼包收购,拓宽农民增收途径。“为发展适合本地环境的特色扶贫产业,经班子成员反复研讨、多方考察,我们最终确定了发展小杂粮、葡萄、花椒、桑果等特色产业。”任增龙在资金发放仪式上向大家介绍道。

“咱们建基地、栽花椒的时候,村里不少人出钱出力,天天在地里摸爬滚打,各个脸晒得黢黑。”张家山镇镇长王娜说,“正是这种实干精神,让全村69户197名贫困群众摘掉了穷帽,未来的辛庄村将写下脱贫攻坚路上‘百姓富、生态美’的动人答卷。”

辛庄村村民王子国从领到钱的那一刻起心里就很激动。“以前快过年的时候,也会有人给我们送来米面油,有时还给钱,但说句心里话,我们心里总是不落底。这几年咱们用消费扶贫拉动大家伙的干劲,只要你勤快就能卖不少钱,拿这钱心里才踏实。这一年我在村里的基地建设时务工挣了4万多,家里的耕地种的粮食卖给政府,今天领了9000元,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们是一点也不犯愁了!”

据了解,吴堡县开展“消费扶贫”以来,汇集全省、市帮扶单位以及苏陕协作对口帮扶该县的仪征市人民政府的力量,集中认购特产大礼包共45000份,总价值达1341万元。其中涉及的“消费扶贫”的优质农产品包括小米、红枣、老黑酱、菊花茶、手工空心挂面、花椒等11类。2019年,该县完成各类农作物种植2200多亩,累计收缴各类农产品137万多斤,共认购农产品金额约700万元。 华商报记者 杨虎元 通讯员 郭娇娜

省委选调生当第一书记

双手满是厚厚的茧子

“那是一个想钱想疯了的人,在他眼里什么都能给马科村人卖钱!”提起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马科村的第一书记王哲,群众都会这样夸他,可王哲却还觉得这还远远不够,“目前市场非常看好,争取年前销售上十万,我们给村民再发一次钱!”

王哲是西安小伙,2006年从西安财经大学毕业后,他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省委选调生。先后在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印台区委组织部、铜川市城乡建设局、铜川市审批局等单位任职。2019年6月开始,王哲担任陈炉镇马科村第一书记。自他来到马科村,他凭着一股“拼命三郎”的冲劲,一路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带领马科村人民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发展之路。

摊开王哲的双手,满手都是厚厚的茧子、伤痕。小腿上还有一处长7厘米的烫伤,“那是9月份我们刚开始探索黄精加工工艺时,不小心被蒸锅烫伤的。”王哲的手上、腿上有这样的伤痕十余处,“已经习惯了。”

马科村地处铜川东部山区,距市区有30多公里路程,村上211户640多口人,青壮劳力外出打工较多,留在村上的大多是老年人,其中贫困户15户36人。由于村子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是远近闻名的穷村。

去年6月刚一到村里,王哲一下就“沉到底”,深入群众,与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致富能人、贫困户一起交流,取得了马科村的第一手资料。此外,还与村干部、村医走遍马科村3000多亩荒山,对集体经济发展有了初步认识。随后,他规划了《贫困户精准帮扶计划》《马科村道德模范评议方案》《马科农鲜运营管理办法》,极大地推动了以脱贫攻坚为首的各项工作。

1月7日下午,一说起村上的特色产业,王哲就刹不住了,“黄精、丹参黄精茶、丹参粉、败酱草粉、菊米茶,这些是目前我们确定的重点发展产业。我们的原材料都是村周围的山地野生中药材,就是要以工业生产加工农产品,以商业化运作销售农产品……”

王哲在大学学的是经济学,他说,把课本上学到的经济学知识运用到农村发展的实践中,让经济学真正实现接地气。王哲算了一笔账:马科村3700亩的山地,一亩地能增加300元的产值,一年马科村就增收100万。 华商报记者 袁小锋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