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周怀忠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西安 > 正文

全运会向我们走来 陕西省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筹备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西安奥体中心全面主体结构封顶

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将在陕西举行。目前距十四运会开幕只有两年时间,将承担赛会主赛场及开闭幕式主会场的西安奥体中心,其场馆建设进展如何?其他场馆准备工作又如何?华商报记者昨日进行了走访。

西安奥体中心预计今年年底全面完工交付


西安奥体中心位于国际港务区中轴片区核心区,项目由“一场两馆”及室外配套运动场地组成,规划占地面积863亩,总建筑面积52.6万平方米,计划投资75亿元。建成后将承办第十四届全运会开闭幕式和田径、体操、游泳、跳水项目比赛。

2016年,按照陕西省承办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工作方案要求,西安市成立了第十四届全运会执行委员会,全面开展以场馆建设为重点的各项组织筹备工作。华商报记者7月31日从执委会获悉,西安奥体中心开工22个月后,全面实现主体结构封顶、钢结构合拢,机电管线基本完成;体育馆幕墙及两馆屋面基本施工完成,形成多专业交叉施工格局。

体育场:主体育场主体结构、钢结构施工完毕,屋面工程穿孔底板铺设80%。二次结构施工完毕,机电管线安装95%,看台板吊装56%。

体育馆:主体结构、钢结构施工完成,二层平台以上幕墙施工完成,金属屋面施工完成。精装修2-3层已基本完成,整体完成90%(贵宾区除外);机电工程整体完成90%。

游泳跳水馆:主体结构、钢结构、屋面工程施工完成,幕墙抗风柱完成。机电工程完成90%,精装修工程比赛大厅、训练厅基本完成,整体完成90%。

执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安奥体中心项目自2017年10月9日全面动工以来,始终保持快速推进,施工进度走在全省25个新建场馆前列。西安奥体中心“一场两馆”项目,预计在今年年底全面完工交付。

一场两馆

“品”字形布阵气势宏伟


7月31日上午11时,华商报记者来到西安奥体中心建设工地,看到一场两馆建筑以“品”字形布阵,气势宏伟。走进建设中的主体育场,记者看到由先进且环保的清水混凝土浇筑的数十根大型V柱,撑起了绽放中的“石榴花”,其建筑风格通过有韵律的变化,表达出了飘逸的质感。

体育馆与主体育场相邻,工人们正在对其进行外墙的“打扮”,使其更加“亭亭玉立”。体育馆的外形硬朗,显现出了高原之态、宫殿之势,与主体育场的端庄优雅形成动静之趣,表达出“雄浑塬上,梦回长安”之意。

与旁边一场一馆组合成“品”字形结构的游泳馆,陕西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刘富介绍,以“鼎”作为建筑形体的本源,体现了鼎盛中华的主题。

刘富介绍,该馆基础形式为下沉式桩承台+筏板基础,主楼为框架结构+空间三角桁架钢结构屋盖,内配国际比赛专用高精度游泳比赛池、训练池、跳水池,清水空间双曲面跳台,清水预制看台,全民体育活动中心以及相关配套设施。此馆完全按照国际泳联的标准进行建设,是集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水球比赛、文化和休闲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体育场馆。

那么,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其他场馆建设、准备情况又如何呢?

在十四运会筹委会场馆建设部,该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十四运会场馆设施建设顺利推进。按照计划,十四运会54个所需场馆设施将在2020年6月底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试运营。

>>知道一下


全运会首次走进中西部地区


第十四届全运会陕西省筹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全运会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综合性运动会,承载着彰显综合实力、振奋民族精神、促进全面发展的使命。从1959年以来已举办过13届,前九届是指定举办,分别由江苏、山东、辽宁、天津承办。

2015年12月29日,国务院批复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由陕西承办。这是全运会首次由东部发达地区走进中西部地区,也是在建党一百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节点,国家在陕西举办的一次重大标志性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该负责人介绍,2016年,陕西省印发了《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总体工作方案》,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全运会赛事安排的要求,十四运会预设竞技项目31个大项341个小项;参照十三运会群众体育项目设置,群体类项目19个大项128个小项。经有关方面全面考察和论证,并征求国家体育总局意见,我省最终确定了54个全运会比赛场馆、4个备选场馆。

这54个场馆按照区域分布为:西安市22个,咸阳市、渭南市各6个,宝鸡市5个,延安市3个,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杨凌示范区各2个,铜川市、榆林市、韩城市以及西咸新区各1个。另外,还确定了4个备选场馆,包括西安工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以及西北大学4所高校体育馆。所有场馆在2020年6月30日前全部竣工验收,2020年底前,十四运会所需场馆完成运行并做好测试赛准备。  华商报记者 陈思存 摄影 黄利健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