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周怀忠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陕西 > 正文

皇帝祭天

国都至雍城“通权火”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那么从西周到秦汉,祭天活动是如何进行的?

2018年,随着考古人员对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及外围等地点的发掘和勘探,越来越清晰地展示了古人举行祭天场景的更多细节。

血池遗址是延续700多年的国家大型“祭天台”

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位于陕西省凤翔县城西,距秦雍城大遗址15公里。

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田亚岐介绍,在古人祭祀的神灵当中,天神系群神之首,所以往往把由国家最高首领带领群臣举行的祭祀天神,以及同时兼顾其他诸神的最为隆盛庄严的祭礼一并称作祭天。

古代国家祭天活动常在郊野举行,称为“郊祀”,自西周以来郊祀礼仪已成常态。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在传承周代祭天礼仪时,在关中雍城置都时期将祭天礼仪推向高潮。秦人将周人曾经“祭上帝,祭祖先”的传统礼仪上升到“祭天地与五帝”的新高度,又首创“畤祭”(畤zhì,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

雍城畤祭场所在雍城郊外,不仅场所多,且持续时间长。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由咸阳专程抵雍城举行祭天大典。汉高祖刘邦“承秦制”,继续沿用秦人雍城畤祭的礼仪、祀官和设施,在秦雍四畤基础上增设北畤,形成完整的雍五畤祭祀系统,且以郊祀雍畤作为王朝最高祭礼。汉武帝时期,出现了历史上最为鼎盛的畤祭盛景。汉武帝也是亲临雍郊祭祀次数最多的皇帝。

汉成帝时期,执政集团上层就雍五畤存废有所争议,而雍五畤仍得以暂且保留。直到王莽时期,雍城作为沿革700多年的畤祭礼仪的神祀重心地位宣告终结。

2018年发掘祭祀坑49座

其中三牲“献食”祭祀坑2座

据田亚岐研究员介绍,近年雍城考古工作的重要收获之一,即在位于雍城西北郊外的雍山上血池地方首次发现了总面积达470万平方米,由外围环沟、坛、壝、场、道路、建筑、祭祀坑等各类遗迹组合而成的“畤”的遗存。血池遗址是与古文献记载吻合的时代最早、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且功能结构趋于完整的性质明确的国家大型“祭天台”。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得到学界广泛关注,荣获“201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2016-2017年田野考古一等奖”。

为进一步了解血池遗址布局、内涵、年代和属性,2018年考古人员选择位于遗址中山梁南部的祭祀坑作为发掘对象,同时对东山梁的道路进行了局部发掘。发掘面积计1000平方米,共发掘祭祀坑49座,其中车马坑计47座,三牲“献食”祭祀坑2座,道路遗迹1处。

2018年发掘出的车马祭祀坑与2016年度所发掘的类型较为相近,均以长方形竖穴深坑、窄长形竖穴坑以及长方形竖穴洞室坑为主。出土玉器、铜器、铁器、石器、骨器共计454件(组),以玉人、玉璜、玉琮、车马器及部分铁器为主。从发掘出土的大量建筑材料观察,多为外饰竖直粗绳纹、内壁布纹的筒瓦,外饰斜向粗绳纹、内素面的板瓦,以及回纹铺地砖等典型的西汉时期建筑材料,也有一部分建筑材料显现出战国晚期特点。

国都至雍城“通权火”以示圣意

田亚岐研究员介绍,通过对血池周边相关遗址的延伸调查,确认沿雍山山梁向东每隔若干距离,在制高点均有烽火台。这一发现为进一步探索古文献关于祭祀场地与京城之间“通权火”(权火即烽火,古时祭祀时所举的燎火)提供了参考。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游富祥介绍,当时皇帝一般是每三年亲自主持一次雍地的祭祀,其余时间则由太常负责。祭祀之前几个月,要先到掌畜令管理的牧场里挑选马牛羊等祭品,然后交给廪牺令管理,待到祭祀前几天再送到祭祀地点。同时上林苑也提供珍禽异兽等其他祭品。谷物一类的祭品则由籍田出产提供。皇帝一般从长安出发,沿渭河西上,一路都有离宫别馆,最后抵达入住斋宫斋戒。祭祀当天由皇帝率领众大臣祭祀,举行祷告、献牲、宰牲、瘗埋、燔烧等等仪式,同时还伴有乐舞和咏唱。皇帝不去时,一般由太常代行,仪式可能差不多,只是要在祭祀的同时点燃“通权火”,“通权火”一路传到都城,皇帝在都城郊外礼拜,以示圣意,完成仪式。

据悉,血池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马、牛、羊动物标本,已从常规性层面上完成了相关DNA、测年、性别、口齿年龄和毛色等标本的数据收集和检测分析。《史记·封禅书》说雍畤祭祀用“驹”与“犊羔”,血池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用作祭品的马骨也确为幼年马。此外,通过对马骨进行的动物锶同位素、食性的检测分析,证明祭马来自四面八方,也证明了文献所记当时国家举行隆重祭祀活动时,由各地提供助祭物资的情景。

田亚岐介绍,血池遗址的发展前景将会以大遗址公园模式出现。地方政府、考古研究及文化遗产规划单位将积极协作,在做好考古发掘工作的同时,合理制定保护规划和展示方案。

1月25日上午,宝鸡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华商报记者获悉:下站遗址钻探发现“密畤”重要线索;血池遗址应该就是汉代“北畤”所在地;吴山遗址首次发掘,有可能是“吴阳下畤”。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