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周怀忠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西安 > 正文

夫妻俩“你揉面来我翻锅” 开店16年,如今日均卖锅盔500个

锅盔店老板娘同时管14口锅成网红

结婚16年,锅盔卖了16年,一锅又一锅的锅盔,承载的是夫妻俩对生活的憧憬,对女儿的期望。

丈夫揉面妻子管14口锅

老板任伟,老板娘李红,夫妻两人今年都是38岁,陕西泾阳人。他们2003年结婚至今已16年,一起卖锅盔也卖了16年。

9月24日上午,华商报记者慕名来到西安市团结中路这家泾阳锅盔店,夫妻俩正在店里忙碌着。店门前整整齐齐摆放着10口锅,店内靠近门口还放着4口锅,14口锅上都盖着木锅盖。老板在店内的砧板上揉面,老板娘从店内走到锅前,说“再等两分钟,这批锅盔就可以出锅了。”

两分钟后,老板娘熟练地挨个掀开14个锅盖,用一把小铲子飞速将14个锅盔取出放在砧板上,与此同时,店内的老板已经准备好了下一批锅盔的面饼,老板娘再将面饼一一摊在锅中。14口锅里白饼和油饼各7个,大小完全一样的锅盔看着很诱人。老板娘介绍,白饼就是原味锅盔,里面啥也不添加,一般用来夹辣酱或就着菜一起吃,油饼就是五香锅盔,面饼里有花椒叶、小茴香、白芝麻和菜籽油,直接吃也很香。

记者尝了一块五香锅盔,吃着感觉很酥脆,很有嚼劲。“我们的锅盔之所以有嚼劲,是因为都是直接从泾阳买的面粉,面团是纯碱硬面,不是用酵母粉发酵的,吃起来口感就比较酥脆。面都要称重,每个都是一斤三两,保证每个锅盔做出来都是大小均匀。”老板娘介绍,五香锅盔里的花椒叶是婆婆种的花椒树,把花椒叶晒干后专门留着用的。

网友慕名专程来买锅盔

“我上小学的时候,我妈就开始卖锅盔了,今年已60岁的她因多年劳累,身体不太好,前两年不再继续卖锅盔,回老家养病去了,我初中毕业那会母亲的锅盔生意比较好,忙不过来,就没继续读书,来帮母亲的忙了。”老板任伟介绍,他家里最开始卖锅盔是原味的2元/个,五香的4元/个,现在的价格是原味4元/个,五香的6元/个。

老板娘李红接过话茬说:“我俩是经人介绍认识的,那时候他就在西安卖锅盔,我才21岁,觉得自己肯定不会做锅盔,没想到现在一晃也做了16年了。”

这时,有两位女士骑着摩托车停在店铺前问,这儿是不是抖音上的那家网红锅盔店,她们骑车在这附近转了几圈才找到,“在抖音上经常看到他们发的这个锅盔,早就想来买了,趁着今天有时间专门来买几个回去尝尝。”

“现在每天来店里购买的顾客有两三百个,还有一些人通过抖音等网络平台购买,订单多的话一天能卖两三百个,少的话也能卖一百多个。加起来平均每天能卖出五百个左右锅盔。”老板娘说,“网络订单大多数是全国各地的陕西人买的,我觉得能让在异乡的陕西人吃到正宗的泾阳锅盔,也挺开心的。”

“等两个女儿嫁人了,就不卖锅盔了”

“订单多的时候,早上三四点就要起床,中午就吃锅盔夹辣子,或者直接就不吃了,晚上一直卖到八九点,还要准备第二天的面和其他原料,忙完回到家也就晚上11点多了。”老板娘说,“一年四季基本就没有休息时间,家里有事一般都是老公开车回去,我一直守着店。”

夫妻俩有两个女儿,都在泾阳的寄宿学校上学。大女儿16岁,读高一,小女儿11岁,读小学五年级,只有在周末的时候,才能把两个女儿接到西安一家团聚。“大女儿特别懂事,从小学习就很自觉,今年中考考了597分,考上了泾阳最好的高中,小女儿比较调皮,但两个孩子都是让我省心的娃。”提起两个女儿,老板娘一脸骄傲,“她们周末来店里,趴在桌子上写作业,中午生意忙的时候,大女儿会帮着收钱、给顾客装锅盔,有时候回家,看到女儿已经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脏衣服也都洗了,顿时觉得一天的疲惫一扫而光,再累也值了。”

锅盔的生意要一直做下去吗?面对记者的询问,老板笑着说:“等两个女儿都考上大学,就不卖了。”他顿了一下,又接着说:“等她俩都嫁人了,就不卖了。”话音未落,老板娘就红了眼眶,不停地抹着眼泪说:“一直觉得对娃亏欠,没在身边陪着她们长大。”(更多内容请登录华商报一直播平台) 华商报记者 王娜 摄影 张杰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