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周怀忠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陕西 > 正文

城固93岁老英雄

深藏功名70载

战争时期立下赫赫战功,和平年代合上功劳簿,深藏功与名。他,70年如一日,始终对自己的过往守口如瓶,直至今日,这段封存已久的“秘密”才被慢慢公开。他,就是城固县93岁的老英雄杜发荣。

戎马生涯 9次立功

近日,华商报记者探访了这位老英雄。在城固县城一个小巷里,有一座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家属楼,杜发荣和妻子就住在2楼,家里的旧式茶几因为掉漆,被缠上了好几层透明胶带,客厅和卧室的摆设陈旧但很整齐。在杜发荣的卧室,上锁的抽屉里放着的功勋章和奖状是他军旅生涯的所有“家当”。他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白色布袋,上面红色的“赠给祖国的保卫者”8个大字格外醒目,落款时间为1953年。这个布袋里珍藏着他这70多年来的“秘密”。

“解放”“胜利”功勋章各1枚、2本人民功臣奖状、1个一等功奖章记载着杜发荣立下的赫赫战功:在淮海、渡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等战斗中,荣立大功3次、中功3次、小功3次。老人回忆,还有一些军功章在行军打仗中遗落了。

杜发荣拿起那枚“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回忆起72年前的情景:1947年9月,21岁的他一入伍就赶上了解放战争,他先后参加了解放洛阳、南阳、驻马店以及淮海战役,之后又打过江南,经两广到云南进入昆明,一直打到云南洱海。后来又去西康剿匪,到云南巍山参加大理的海东战斗。

1949年11月,西南战役开始,在云南剿匪时,杜发荣所在的连有一门刚刚缴获的60火炮,头脑灵活的他很快掌握了要领。时隔两天,部队要端掉聚集在陡峭山崖上的匪徒,但多次进攻都没有形成震慑打击,还牺牲了很多战士。正在大家焦急时,杜发荣携60炮上来了,几发炮弹精确落入群匪中间,残匪被彻底歼灭。

异地他乡镌刻豪情壮志

在部队,杜发荣历任战斗小组长、正副班长、排级、连级、副团等职务。

“做任何工作都要尽力而为,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使党的工作不受损失,从不计较个人利益,不伸手要荣誉……”这是杜发荣个人笔记上的一段话。

1960年,部队为了加强公安力量,将他调到大理州公安大队巍山中队(后归大理军分区)。“党和人民的要求”就是杜发荣的准则,党的工作就是他生命的全部。在云南工作期间,他多次获得工作积极分子的荣誉。

“小时候我们兄妹几个很少见到父亲,长大后才渐渐知道父亲的工作。受父亲的熏陶,我高中毕业后就报考了军校。”杜发荣的三儿子杜保健说起年少时的选择,依然流露着自豪的神情。

自己解决困难 不占公家便宜

1986年2月,杜发荣离休回到城固县。“杜老住的条件不是很好,但他从来没说过啥。”城固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股长董斌说,杜发荣是城固县军队离退休干部管理所的服务对象,享受副团待遇,话不多,觉悟很高。

“有困难自己解决,从不占公家便宜”,这是杜发荣给家人定的家规。上世纪90年代末企业改制,他的二儿子和小女儿下岗,有人开玩笑说:“老杜,凭你的资历,向组织汇报一下,就能解决子女的就业问题。”杜发荣一听就急了,“我是老党员,怎能因为私事给党和政府添麻烦。”至今他的二儿子仍然干着临时工,小女儿失业在家。

2003年,77岁的杜发荣做膀胱结石手术前,医生打麻药时才发现他原本受伤的脊柱根本不能全麻,只能半麻。他告诉医生,不到万不得已,手术时尽量不用麻药。家人都很担心他的身体,他却在手术中没有喊一个“疼”字。“他脊椎上有3处伤,都是被炮弹擦伤的。因战事繁忙、无医疗条件治疗和休养,导致脊椎错位。”杜发荣的妻子何素芬说。

杜发荣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沧桑巨变,而历史也见证了他矢志不渝的家国情怀。 华商报记者 贾令伟 通讯员 肖昆 文/图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