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周怀忠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西安 > 正文

我省网络慈善工作步入全国第一方阵

近日,省慈善协会工作会议召开。2019年上半年,省慈善协会通过不断强化部门协同、专兼结合、项目驱动、齐抓共管的全员筹募机制,将筹募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为实现全年工作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6月30日,共募集善款(物)总额达3.4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4%;新签订捐款协议72个,协议总额达1.71亿元;积极做好到期冠名基金的续签及捐赠款物到账落实工作,收回约定慈善款物及网上募集款物1.99亿元;实施8大类共计253个慈善项目,惠及困难群众34万人次;发展慈善志愿者突破50万人;网络慈善工作以其规模及成效步入全国第一方阵,其做法及经验正被全国各地慈善组织加以重视并效法。

这一切取决于省慈善协会积极推进筹募工作的缜密计划及其强大有效的执行力,而网络慈善建设成为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据了解,自2016年以来,陕西省慈善协会于网上推荐众筹项目达到1200余个,参与陕西慈善项目捐赠者逾500万人,网上募捐总额达1.25亿元。2018年,陕西省慈善协会网筹善款达4420万元。随着网络慈善工作的不断升级,将进一步显示其强大的后劲与实力。

“七条经验”与“八个突破”

省慈善协会通过不懈探索与全面总结,形成了网络慈善工作的七条成功经验:即解放思想,打破地域界线,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充分吸引外地资源;紧密围绕精准扶贫工作重点,努力推荐线上众筹项目;组建强有力工作团队,努力提升网筹业务能力;积极与政府扶贫部门合作,以慈善助力脱贫工作大局;抓好顶层设计,做到全省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市县一起干;积极寻求入住众筹平台,不断拓宽筹募渠道;积极联合非公组织,开展联合劝募,扩大筹募份额。

在具体实践中,省慈善协会网络慈善工作努力实现了八个突破,效果显著:以发动包村扶贫单位为重点,在助力脱贫成效上寻求突破;围绕慈善捐赠主体,在争取爱心企业及爱心人士价值认同上寻求突破;动员社会组织参与,在联合劝募上寻求突破;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在社会众筹参与度上寻求突破;围绕群体大病救助实现众筹,着力在健康扶贫上寻求突破;充分发动志愿者团队作用,在志愿者服务资金筹措上寻求突破;狠抓规范运作、阳光运行,在社会效益上寻求突破;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在打造品牌项目上寻求突破。

社会扶贫网成为重要抓手

全力做好中国社会扶贫网的推广运行工作,是省慈善协会网络慈善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在工作规划上,省慈善协会坚持以网络覆盖面为基础,以参与活跃度为生命,以帮扶精准度为重点,以扩大网络影响力为主线,建立健全“省市统筹指导、县乡组织实施、乡镇检查落实、村级采集发布”的联动运行机制。省慈善协会积极落实五大联盟对接需求,与省商务厅合作,已动员100家电商企业入驻社会扶贫网,上线陕西特色馆农特产品267种,为贫困地区农特产品的流通搭建销售平台。截至6月30日,陕西省社会扶贫网注册人数达到471.9万人,其中爱心人士348.9万人,贫困户120.2万人,信息管理员2.8万人,对接贫困需求41.2万条,对接成功率达91.75%,工作业绩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其中米脂、凤翔、汉阴进入全国扶贫网扶贫工作十强县,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肯定。

在扶贫基金的使用管理上,截至目前已有17家爱心企业定向使用1696.94万元,在定点帮扶的贫困村开展了危房改造、基础设施改善、产业扶贫等项目,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的当务之急。

为了提高网络慈善筹募成果,省慈善协会加强了与腾讯公益、轻松公益、蚂蚁金服公益、水滴公益、美团公益等平台的合作,开通了中国社会扶贫网众筹平台。从今年3月起,每天网上筹款可达20万-30万元,每月网上筹款可达500万元以上。截至6月30日,陕西省慈善协会网上筹款达2885万元,上线项目共328个,有288万人次参与捐赠。同时,精心策划今年“99公益日”活动方案,积极推进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在加强外联合作方面,陕西省慈善协会与晨希公益援助中心合作开展医疗救助网络众筹项目;与西安市莲湖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腾讯公益基金会、陕西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线上线下培训交流活动,以提高联合劝募能力。

在加强信息公开及信息化建设方面,省慈善协会着力做好“慈善中国”与协会官网两个平台的信息公开工作,对协会官网进行改造升级。加强对各市、县协会的指导与培训工作,积极推进全省慈善系统信息化建设。

目前,省慈善协会网络“子母计划”筹款项目已包括捐建退役军人关爱基金、爱心超市扶志项目、脱贫激励计划项目、扶智助学项目、慈善老年大学项目、留守儿童之家项目、慈善社村互助金、858健康扶贫项目、非遗扶贫项目、产业扶贫项目及捐建贫困村医疗室项目等20个项目,实现了扶贫项目的全覆盖。 华商报记者 郭小雄 通讯员 李济慈 胡运森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