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周怀忠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陕西 > 正文

脱贫攻坚——扶贫扶志扶智在行动

小葫芦成脱贫“宝葫芦”

提起葫芦,人们都很熟悉,农村会把葫芦锯开做水瓢、面瓢,但他却把一个个葫芦变成了精致工艺品,成了巩固脱贫的“宝葫芦”,他就是在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的“葫芦雕刻达人”张志智。

张志智年过七旬,身体还算硬朗,妻子早年去世,儿媳20多年前得了癫痫病,儿子在外务工,照顾儿媳和家庭的重担全都落在张志智身上。71岁,对于很多人来讲是颐养天年的年纪,可张志智并未向生活低头。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张志智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镇村干部的帮扶下,经过三年的努力,张志智通过种植花椒、油牡丹、核桃,稳定增加收入。村上为他在扶贫合作社安排了会计一职,并让他给村里书写墙体标语,增加他的收入。

2018年底张志智成功脱贫。张志智说:“没有志气是脱不了贫的。虽然成了贫困户,但不能全靠政府,要尽最大努力经营好自己的生活。”

寺角营村党支部书记郑平喜说:“作为老党员,张志智不等不靠,靠勤劳努力成功脱贫,他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说起与葫芦的渊源,张志智说,他从小就喜欢绘画,家中种些小葫芦,他没事就会在葫芦上刻刻画画,但这对他来说只是一种爱好。直到三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合阳、运城有人在葫芦上搞创作,作品惟妙惟肖,张志智觉得他也能做到那种程度。说干就干,这两年他在自家5亩核桃树里套种了一些新品种葫芦。

“去年收获葫芦200多个,个头达到30厘米以上。截至目前,已经雕了100多个葫芦。”张志智说。

为了掌握更多、更好的雕刻技术,张志智购买了绘画书籍、美术工具、雕刻刀具等。由于葫芦形态各异,想要雕刻出精致的工艺品,将镂空、镶嵌、浮雕、烫花、上彩多种工艺集中到一个葫芦身上,难度比较大,往往一件手工作品要花去两天时间。

“现在市场售卖的葫芦工艺品大部分是机器雕刻,纯手工雕刻可以做到过渡自然,作品有凹凸感,机器是很难达到的。”张志智说。

张志智现已能雕刻出人物、花鸟、福字等10多个系列,这也让他成了名副其实的“葫芦大王”,经常有人慕名找张志智买葫芦。

对于今后的打算,张志智表示,虽然脱了贫,还要努力让自己富起来。等市场销售稳定了,想让儿子回来一起雕刻葫芦。在题材上,准备把潼关元素加上去,创作具有地域特色的工艺葫芦。 华商报记者 唐保虎 文/图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