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周怀忠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专题新闻 > 正文

在西安韵味里来一次时光穿梭

2020开年大戏重磅话剧《长安第二碗》今日正式首演

一户长安人家,一个葫芦头泡馍店,一群食客

全家人付出心血和汗水

经营出了几十年的老字号

数十载春华秋实

300多套服装,60多位演员,近千个大小道具

将西安市井生活展现得一览无余

在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西安市委宣传部、曲江新区管委会和西安演艺集团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由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彦编剧、著名导演查明哲执导,西安话剧院历时3年策划创作的现实题材精品剧目——话剧《长安第二碗》于今日正式首演,在西安易俗大剧院与观众见面。这部作品在试演时曾经让台下观众看乐又看哭,成为西安今年最为关注的重磅话剧演出之一。

粉丝反响热烈

有观众看完深夜咥葫芦头

话剧《长安第二碗》以一家开葫芦头泡馍的“老西安”家庭的成长史,来反映时代与社会的变化。

该剧在2019年8月进行过首轮试演,受到了业界与观演者的一致好评。当时粉丝反响热烈,有被剧情里诙谐桥段逗笑的,也有被最后一幕老人撕心裂肺而富有张力的表演惹哭的,更有被葫芦头吊起胃口,看完演出相约深夜咥葫芦头忆当年情的……试演期间,该剧获得了很高评价。此次正式首演,剧目经过打磨提升,不少观众抱着极大期待。

《长安第二碗》剧情横跨数十年,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印记。你会感觉到自己穿越回老西安,感受主角一家经历的悲欢离合。或许你能从其中某个角色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整场话剧仿佛穿梭在一部时光机中

有人说,西安是历史大戏的殿堂。西安话剧院这个只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小四岁的国有文艺院团,可以说是经历了国家的发展,见证了西安的变迁。如今,华章初现的2020年已经阔步到来,在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间节点上,西安话剧院以话剧《长安第二碗》率先吹响了加油鼓劲的号角。

据悉,话剧《长安第二碗》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2019年全国舞台艺术现实题材创作作品计划》,并成为陕西省2019年重点现实题材创作剧目之一。2020年开年,该剧从本月17日起至20日在西安易俗大剧院上演,为期4天。

制作人解读

任雪迎:故事里的每个人都是我们身边的人

个人简介:西安演艺集团总经理助理,西安话剧院院长,中国话剧协会理事。“第十五届文华大奖”、中宣部“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话剧《麻醉师》制作人;“第十六届文华大奖”获奖话剧《柳青》制作人。

西安演艺集团西安话剧院创排的《麻醉师》和《柳青》先后摘得文华大奖,这也让很多观众对西安话剧院创排的新作充满了期待。谈到创作初衷,任雪迎非常感慨:“2016年,我们就在策划新的原创剧目,当时和西安演艺集团的董事长寇雅玲女士、西安话剧院艺术总监翟卫国老师讨论的时候,因为我们三个都是地地道道的老西安,从小都生活在这座城市,对西安的每一个街巷、每一声叫卖、每一个变迁都很熟悉,所以,聊来聊去就觉得最好的中国故事就是我们身边老百姓的故事。通过写人民、写普通百姓生活变迁,更能反映出我们这个国家的伟大。把我们的西安故事讲好,也就能够把我们的中国故事讲好,这是我们的初心。因此,这部戏也凝聚着我们三个老西安的共同梦想。”

“因为要写西安故事,我们当然想请陕西籍的作家。讲述陕西故事讲得最好的就是陈彦的‘西京三部曲’,于是在2016年底,我们拜访了编剧陈彦老师,希望他能给陕西,给西安量身定做一部作品。几番沟通下,就谈到要写一个西安大杂院里的一家人的故事。经过两年的观察,陈彦最终在2018年完成了这部作品,剧本几经打磨,至少修改了二十次。”

任雪迎认为,“《长安第二碗》是每一个人的西安生活,是我们的衣食住行、是我们的喜怒哀乐,是我们的犟脾气,也是我们的硬性格。故事里的每一个人,就是我们身边的人。”

编剧解析

陈彦:一户人家的变化 投射这座城市的改革之路

个人简介:一级编剧,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曾创作《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等戏剧作品数十部,三次获“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华编剧奖”,作品三度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五次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话剧名为《长安第二碗》,既表现了秦人的谦逊,也表达了编剧的独到视角。有人说羊肉泡馍是“长安第一碗”,那么葫芦头泡馍就是“长安第二碗”。陈彦说:“在西安,有一种叫葫芦头泡馍的吃法,最是上心。这种吃法,在今天重养生、讲骨感美的时代,是多有争议的。但葫芦头上接盛唐气象,与药王孙思邈又百般勾连,竟然演变成了一道千年药膳,说是最为养生、最为进补、最为保健,也就在西安大行其道了。”

陈彦的创作一直关注着小人物的命运,“我写了西安一个家庭40年的生活演进。一户人家生活的变化,其实想投射的是这座城市的改革之路。”

导演视角

查明哲:这是一部能代表西安、代表西安人的话剧

个人简介:国家一级导演,导演学博士,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中央戏剧学院导演学学士、硕士,莫斯科国立卢那察尔斯基戏剧学院导演学博士。作品和个人多次获国家级奖项“五个一工程奖”“优秀导演奖”“话剧导演金狮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

查明哲曾对话剧《长安第二碗》的演员这样说:“我们要通过这部剧来表达在沧桑巨变中坚持不变的那些珍贵的东西,要在三秦大地上创作一台西安人的耕耘、守望之歌!”

他说:“这是一部能代表西安,代表西安人的话剧。”查明哲认为,这部剧演出的现实意义,就是在于同处一个时代的人们,一起交流、相互提醒、共同思考,在思辨、求变、改变、巨变中保存和守望“不变”,共同探索和求解“我是谁”这样一个很古老却永恒的人生课题。

艺术总监诠释

翟卫国:戏剧要有故事

个人简介:西安话剧院艺术总监,国家一级演员,曾任西安话剧院院长,西安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话剧《麻醉师》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话剧《柳青》荣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曾荣获陕西省“十佳青年表演艺术家”称号、陕西省艺术节优秀表演奖、中国话剧“金狮奖”。

“戏剧要有故事,想讲好陕西故事就需要了解陕西本土的内容,所以我们从这个角度入手。”作为《长安第二碗》的艺术总监、导演,翟卫国告诉了我们这部作品的初衷。

翟卫国小时候邻居的故事,成了这部作品的引子。“我邻居家有11个孩子,加上老两口共13个人,只有一个人工作。家里很少吃肉,他家吃锅盔馍,要切开用秤称重……邻居家的父亲当年工资51元,养活全家非常困难,最大的愿望是能让孩子吃饱饭。经过40年后,他们家孩子里有科学家,有军人,有厂矿企业的领导,当然也有犯错偷窃的,在同一个家庭教育下,孩子选择的道路不同,最终人生的结局也不同。”

后来这个故事由陈彦来创作,翟卫国认为陈彦对于小人物的塑造非常精准。“陕西人在全国人民的印象中,是文化底蕴很深厚的,陕西人的特性耿直而坚持,就像秦存根一样,他一心一意做好本职工作,把孩子抚养成人,通过这一家人的变化折射出西安这座城市的时代变迁。”

翟卫国认为,戏剧主要是情节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件冲突来组成的,一部戏剧不好看的原因就是没有冲突,没有人物对事件的态度。而之所以故事选择在餐馆,是因为这里可以见到各行各业的人,听到各种各样的故事,就好像“茶馆”一样。

翟卫国说:“《长安第二碗》说的是我们的秦风、秦韵、秦人,说的是我们的性格、品行和坚守。我们必须有信仰,有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将它们坚守和传承下去。”

主角讲述

史丰:秦存根最重要的闪光点是“留情”

个人简介:原西安话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参演话剧:《柳青》《郭双印连他乡党》等,2007年第十届中国戏剧奖·优秀表演;2004-2007年度中国话剧金狮奖表演奖;第十二届文华奖·表演奖。

作为西安话剧院的老艺术家,史丰的名字出现在各部重要演出的主演名单中。不论是刚刚获得大奖的《柳青》还是当年享有盛名的《郭双印连他乡党》,都令我们对这位老戏骨分外有感情。然而《长安第二碗》刚开始筹备的时候,史丰并不准备接戏。

因为他的喉咙已经嘶哑化脓,每天靠吃药物来发声,加之常年演出和各地奔波,他的胃也出了问题,身体已超负荷运转,所以开始他是拒绝的,也怕给排练拖后腿。但大伙儿都觉得他实在太适合演秦存根这个角色,就像他当初成功塑造的郭双印、柳青,他身上有陕西人最质朴最真诚的内质。于是,秦存根“成了”史丰。如果晚上剧场出现秦存根的身影,那么早上他肯定在城里一家中医馆喷治嗓子药,为了让嗓子顺利出声,声音有力不沙哑,他的嗓子已经伴有水肿很久了。说起这些,史丰说:“咱当演员的就是能扛。”

而真正打动史丰自己的是秦存根。“生活对他如此不易,那么多孩子要养活,那么多棘手的问题要解决,但他没有被生活压垮,敢闯,是挺向上的一个人。其实人呀,活的就是这股劲儿。”

史丰觉得秦存根还有个闪光点是“留情”。“在子女分房矛盾最激烈的时候,他坚持善待哑巴,要给哑巴分房子,因为他永远记着情义。”

史丰觉得这部作品艺术性很强,虽然取材于西安,但这个家庭发生的事情在任何一个城市都存在,“这个剧本讲述的是沧桑巨变中坚守的不变,通过描述一个小家庭来展现整个国家的改革变迁。秦存根一家是一个缩影。” 华商报记者 刘慧 王宝红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