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周怀忠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西安 > 正文

曹伟杰:将工匠精神做到极致

中建杯 寻找三秦最美农民工

主办单位:陕西省总工会 华商传媒集团

承办单位:陕西省建设工会 中建丝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中建一局西北公司

在咸阳宝石钢管钢绳有限公司有这样一名员工,他说过这样一句话:“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最重要的不是能力有多大,而是思想和行为可以给他的工作和生活输送源源不断的动力”。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单位里的“业务标杆”

他叫曹伟杰,乾县姜村镇田晁村人,2010年进城务工,在咸阳宝石钢管钢绳有限公司从事拔丝工至今,依靠个人打工养活一家4口。

记者来到钢丝车间,在大径区域看见一位身材高瘦的年轻工人,卖力又认真地把盘条拉拨成单丝。一名员工说:“他就是曹伟杰,生产的产品都像模像样!”

咸阳宝石钢管钢绳有限公司李主任说,曹伟杰虽然工作年限不算长,但是他的操作技能在钢丝车间数一数二,连续七年工时产量排名第一。

在采访中,记者在曹伟杰的身上感受到工匠品质的认真、执着和担当。他是车间质量诚信文化的“代言人”,技术过硬,行为自觉,未发生过因个人原因而造成的质量事故,连续多年产量第一的同时,质量也是第一。

有一次,公司生产的给俄罗斯出口绳制绳丝安排在他的车上生产,由于是第一次,缺乏经验和积累,生产出来的丝检验性能不是很稳定,他二话不说,不计较工时收入,主动多次换线试验,达到标准要求时,他却说:“不行,我们应该高于这个标准,因为要走出国门提高标准才能赢得市场”。几经周折后,最终取得了高于检验标准的数值,拓展了国际市场领域。

崇尚并追求“工匠精神”

多年来,曹伟杰永远把工作放在首位,从未迟到过,也从未请过假,生产任务紧时,一人开两台大径,从无怨言。平时他看到有的同事一个人忙不过来,都会主动向前帮忙。他先后主动带领的8个徒弟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成为车间生产的中坚力量。

公司提出的节能降耗,曹伟杰严于律己,付诸行动,对于有些员工对于材料的浪费,曹伟杰都会及时阻止,有些人不理解还反驳道:这又不是你家的?他不以为然,只是一笑了之,坚持做他的行动标准。

钢丝车间有新购的设备,有搬迁改造的老设备。成立之初,好多同志都不愿意开老设备,问题太多,麻烦,嫌累。他二话不说就主动承担了老设备的调试、运行。目前,他操作的是钢丝车间最难开的设备,没人愿意开,他一直干到现在,且一个人干出的产量相当于一个班组产量的三分之一。

在曹伟杰心里,无论什么样的岗位,干好了都能出彩。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他特别认可,也以此为他自己追求的目标,并身体力行地做到更好。

荣誉见证着他的努力

曹伟杰不仅是一把好手,还经常对车间管理工作献计献策。

此前,车间的变形器只是用毛刷清理,难以彻底清理,时间一长细灰进入变形器轴承越积越多,轴承卡死,减少使用寿命,他想办法,用气管吹气,把死角细灰吹得一干二净,延长了使用周期,节约了成本。

荣誉同样见证着他的努力和付出:2015年咸阳宝石先进个人以及宝石机械先进个人,2016年宝石机械质量标兵,2017年公司组织“弘扬光荣传统,展现良好形象”讲故事活动优秀奖,2018年在宝石机械公司“双创双无”劳动竞赛质量标兵、咸阳市追赶超越劳动竞赛标兵,在2018年公司组织的大干100天劳动竞赛中,连续三个月获得第一名;连续多年被评为公司优秀员工。 华商报记者 狄祎婷 文/图

王胜利:建果园重操旧业当农民

被推荐为乡贤后,只有初中文化的王胜利觉得自己更有干劲了:“大家选我是信任我,我不能辜负了乡亲们。”这个37岁的陕北后生开始了再次创业,返乡流转了100亩土地建果园,重操旧业当起了农民。

他决定外出闯一闯

王胜利是志丹县旦八镇柏叶沟行政村郝家湾村人,出生于1982年。上初二时,王胜利三爸家箍窑时遇到事故,三爸、堂哥还有一个帮忙的工人都不幸去世。因此,上完初中,王胜利便辍学在家帮忙。1999年,王胜利的父亲在给工队做饭时遇灶房起火,住了四个多月医院,但身体也落下了终身残疾,地里的重活完全没法干。“父亲出事后,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挑起重担,就决定外出闯一闯。”

他盖起了三层小楼房

年仅17岁的王胜利一开始给别人当学徒学开车,进山伐木常常要在山里住好几天。“那时候是真的苦,睡在石崖下,最难的时候两天只吃了一顿饭。”但凭着一股子吃苦耐劳的劲头,王胜利没有放弃,“不管干什么,踏踏实实地干就好了”。

“生活在2005年迎来转机,因老板觉得我吃苦耐劳,就商量和我合资购买了一辆油罐车,平时由我负责跑车。”王胜利说。依靠志丹石油业的发展,王胜利在几年间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10年,他在志丹县城周边买了地皮,盖起来三层小楼房,二层自己住,一层和三层出租。

到2010年,油罐车的生意也不太好做了,王胜利又萌生了做工程的想法。就这样,一支由亲戚朋友组成的工程队很快就组建起来,哪里有活就在哪里干。“一开始四处去揽工,别人给什么就做什么,后来口碑慢慢好起来,就有人主动来找。”王胜利说,自己不管在哪里,不管在干什么,自己靠的都是吃苦耐劳,踏踏实实。

有信心带领乡亲发家致富

同乡的王琴是在2004年经人介绍与王胜利认识结婚。“一开始我们家里人不同意,主要是嫌他家里穷,但是我看上这个人了。”妻子王琴告诉记者,结婚7年都是租房子住,前面支张床睡觉,后面摆张桌子做饭。但她并没有觉得生活苦,而是庆幸嫁对了人。

在亲戚朋友的眼里,王胜利这个人讲义气,热心肠,不管谁家有事言传一声,他再忙也会去帮忙。“他这个人对谁都很好,总是能把别人的利益看得很重,所以才有这么多人愿意出手相助。”妻子王琴说。

2018年,志丹县动员全县有能力的人返乡创业,王胜利积极响应号召,回到家乡流转了近100亩土地,目前,已经建成50亩苹果园。从流转土地到建果园、盖房子,王胜利已经投资了70万元。他计划用养羊产生的有机肥供养果园,建成完全绿色的生态农场。

“我今年被推荐为志丹县旦八镇的乡贤,这是大家信任我,我也要对得起这份信任。但现在让村民跟着我一起干,大家肯定心存疑虑,只有我个人干好了,大家才愿意跟着我一起干,共同发家致富。”

这一次被推荐为三秦最美农民工候选人,王胜利觉得不管最后会不会被评选上,对他来说,这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作为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来说,这是对我最大的认可和肯定,也是莫大的精神鼓舞。” 华商报记者 贺秋平/文 赵雄韬/图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