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毕诗成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专题新闻 > 正文

古茗“敲钟”喜茶“刹车”

茶饮品牌2025开年打响突围战

2025年开年,中国新茶饮行业以一场充满戏剧性的大戏拉开帷幕:2月12日,古茗以“新茶饮第三股”身份在港交所敲钟上市,总募资18.13亿港元。与此同时,曾引领行业加盟潮的喜茶突然宣布暂停全国加盟业务。而蜜雪冰城、茶颜悦色、沪上阿姨等品牌则各出奇招,在出海、下沉市场与产品创新等赛道展开激烈角逐。

这个春天,茶饮赛道用一连串重磅动作昭示着:在经历十年狂奔后,行业正在资本化、全球化与精细化运营的十字路口重新校准方向。

古茗上市

万店时代的资本突围战

“这是中国现制饮品行业里程碑式的时刻。”港交所大厅内,古茗创始人王云安敲钟时如是说。2月12日,古茗这家发轫于浙江台州小镇的茶饮品牌,以每股9.94港元的发行价登陆港交所,开盘价10港元,市值突破200亿港元,成为继奈雪的茶、茶百道之后的第三家上市茶饮企业。以9778家门店(截至2024年9月30日)、年销12亿杯的成绩,在2025年初完成了从“街边小店”到上市公司的蜕变。招股书显示,此次IPO募资约25%将用于信息技术团队建设和门店运营的数字化;约25%用于提升供应能力和供应链管理效率;约20%用于加强品牌建设。这三组数字精准指向了古茗当前在茶饮行业的核心战场。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截至2023年8月31日,中国在业的新茶饮门店总数约51.5万家。因为投资门槛低、标准化程度高、可复制性强,新茶饮2022年连锁化率高达55.2%。在多个城市核心商圈的抽样调查中,新茶饮的连锁化率超过80%。在蜜雪冰城等万店品牌接连涌现的背景下,古茗的上市被业内视为下沉市场红利的延续。其“地域加密策略”通过密集开店降低供应链成本,并通过鲜果采购规模效应(2023年采购8.5万吨水果)实现成本优势。然而,隐忧同样明显:2024年前三季度,古茗单店日均销量同比下滑7%,单店GMV同比下降4.4%,呈现出“规模扩张、利润缩窄”的行业通病。

尽管古茗强调“数字化供应链”和“产品创新”为未来增长引擎,但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古茗的区域布局存在短板,想进入新市场会越来越难。”古茗选择此时上市,既是为应对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2024年鲜奶采购价同比上涨18%),更是为在数字化系统、冷链物流等关键领域建立竞争优势。据艾媒咨询预测,2024-2028年茶饮市场规模增速将从6.4%降至1.5%,市场饱和压力加剧。古茗上市首日股价的平稳表现,更多反映了市场对行业长期价值的审慎观望。

值得注意的是,古茗在招股书中特别强调其“乡镇包围城市”战略:二线以下城市门店占比高达80%。这种差异化布局恰好规避了与喜茶、奈雪在大城市的正面竞争,却也面临下沉市场日趋激烈的价格战。2025年初,甜啦啦、益禾堂等品牌相继推出“6元奶茶日”活动,预示着价格战厮杀将进一步白热化。

喜茶按下暂停键

加盟狂飙后的紧急刹车

2月10日,喜茶发布全员内部信《不参与数字游戏与规模内卷,回归用户与品牌》,宣布暂停事业合伙申请,成为首个主动停止加盟的头部品牌。这个曾在2023年开放加盟后一年拓店2000家的现象级品牌,此刻的急刹车引发市场震动。

“这不是战略收缩,而是必要的中场调整。”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在内部信中坦言,过去两年的快速扩张暴露了品控体系滞后、区域管理半径过大等问题。2024年新茶饮闭店数超14万家,三线及以下城市闭店率高达60%。喜茶虽未披露具体闭店数据,但内部信中承认“过度扩张消耗用户喜爱”。

喜茶的急刹车被视作行业转折信号。红餐网分析师吴文武指出,新茶饮已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品牌需从“开店速度”转向“单店质量”。

开年动作频频

茶饮江湖的多元突围

在其他品牌的开年布局中,差异化生存策略愈发明显,除了更新新品上市速度,各家的战略也从低价到健康,卷起来了。

蜜雪冰城2024年海外门店突破2000家,同步启动“全球供应链中心”建设,将成本控制能力复制到东南亚市场。

霸王茶姬则避开价格战“逆势扩张”,以“东方茶饮”定位主打健康化,2023年店均月销售额48.3万元,同店增长率达88%,成为少数实现量价齐升的品牌。1月推出两款低咖啡因茶底,采用脱咖技术,在部分区域售卖。

茶颜悦色推出“零糖零卡”系列,采用新型天然甜味剂,响应《健康茶饮白皮书》中“减糖需求增长300%”的消费趋势。

奈雪的茶与故宫文创联名推出“二十四节气茶礼盒”,尝试突破现制茶饮的时空限制,同时在深圳开设轻食品牌“奈雪Green”,探索茶饮之外的第二增长曲线。

茶话弄发布情人节新品“柑泉肉桂”,希望全力服务好新老顾客。

餐宝典研究院院长汪洪栋认为,行业已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品牌需通过产品创新、供应链效率提升构建“护城河”。目前,头部品牌正沿着三条路径进化:一是如古茗通过资本运作实现规模化升级;二是如喜茶回归运营本质夯实根基;三是如蜜雪冰城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业内观点

新茶饮进入“精耕时代”

面对行业变局,没有企业能继续“既要又要”,精准定位比盲目扩张更重要。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预测,2025年新茶饮市场规模增速将从2023年的44.3%骤降至12.4%。艾媒咨询报告进一步指出,2028年增速或跌至1.5%,市场趋于饱和。“烧钱换规模”逻辑失效。经济学家张维迎指出:“上市不是终点,如何用资本构建可持续盈利模型才是真命题。”

有预测表示,“纯直营或纯加盟都将被淘汰,未来属于‘核心城市直营+下沉市场加盟’的混合模式。”

2025年的开年大戏,标志着新茶饮行业告别“蒙眼狂奔”,进入理性调整期。无论是古茗上市后的增长压力,还是喜茶暂停加盟的自我革命,均指向同一命题:在存量市场中,唯有回归用户价值、构建品牌“护城河”,方能穿越周期。

正如喜茶内部信所言:“行业需要产业深度与文化厚度,而非短期的热度与喧闹。”这场中国新茶饮结束青春期的成人礼或许痛苦,却是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曲丽莉 实习生 曹馨水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