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毕诗成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专题新闻 > 正文

年味藏在外公外婆做的年饭里

春节印记

关于春节,你最深的记忆是什么?

是满屋的欢声笑语,是厨房的各种美味,是亲人的千叮万嘱,是儿时的玩伴?

春节刚刚离去,我们约了两篇关于春节的文章,与你一起回忆春节的温暖与亲情。

今年西安的雪来得特别迟,见到初雪的这一天离除夕夜仅剩四天,可空气里冷寂的味道令人察觉不出年味,“因为家里没什么人吧”——我这么想着。

那逐渐远离的故乡

表妹小晨今年初三,正备战中考。她考上西安的中学之后,外公外婆离开了蓝田县城,去往繁华的省城照顾小晨的衣食起居。

外公慢慢地会和我提起这里的物价不高,比我们县里的还要便宜:“市场里的活虾刚死18元一斤,今天的鸡翅24元一斤,我买了11个鸡翅。县里的死虾30元,冻虾20多元。”

这几乎是每次饭桌上都要提及的话题,来来回回的菜价,反反复复地说,这能让他们无法回家的心得到安慰。我每次去看望他们的时候外婆都会问我:“你是不是也从上次来西安之后再没回县里了?”看得出来,他们三人在这个热闹的城市里,迫切地想在我身上寻找故乡的感觉。

小时候那浓浓的年味

小时候过年,外公外婆很早便开始准备年货,炸带鱼、做蒸碗、做腊汁肉,天天不重样的一直做到除夕。

外公的强迫症在食材这一方面非常严重:“带鱼的银边我一点点刷干净,这样就不会有鱼腥味,影响口感。虾线是我用牙签挑出来的……”这些细致的活计,外公戴着老花镜一干就是一上午,时常弄完之后整个人都是腰酸背痛的,直不起腰来。

外婆做的腊汁肉贯穿我们初一到十五的早餐,做好之后给我们分装带回各家,早晨起床之后将馒头和腊汁肉上蒸锅,等洗漱完就热透啦,剁剁剁,馒头掰开,馒头心掏出来,全家一人夹一个肉夹馍,最后用掏出来的馒头心蘸一下碗底的肉汁吃掉,新的一天就开始了。

还有蒸碗,热上一碗可以就着吃一大碗米饭,我们最喜欢的就是里边的红薯,咸甜的口味。还有炸丸子、炸酥肉、炸麻叶……每一样都让人垂涎欲滴,尤其是炸丸子的时候,外公和外婆专挑我们大家都在的时候炸,一边炸,我们一边上手捏着吃,这会儿是我在厨房“偷吃”,一会就是舅妈来“偷吃”了,个个烫得合不拢嘴。

思念故乡的小年夜

舅舅和舅妈因工作离不开蓝田,只有在周末或休假的时候才有时间看看外公外婆和小晨,原本每周回一次县城的行程也因初三冗繁的课业搁置,每周回蓝田县“充电”一两天时间也没有了。

小晨对此非常不满,但是她的不满无效。

往年的小年夜,腊月二十三在外公外婆家过小年,我们家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所以每年的小年我都很期待,可以连续过两天。

在我回家的这几天里,父母也经常问起:“你外公外婆什么时候回来?”我就说再过两天,他们的小年也是在西安过的。

外公外婆回来,年味也回来了

就在下雪这天的前一天,外公外婆和小晨才从西安被舅舅接了回来,离除夕夜就剩下四天了。二老上了年纪,做事情不如以前那么得劲,舅舅就说:“别做了,没有了就在外边买了,别累坏身体。”但是外公外婆想让家人们吃上自己亲手做的菜。

过年前的两天,母亲每天都能带回不一样的年货,腊汁肉进嘴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这是外婆做的。除夕夜,小晨给我打了视频电话,他们一家人吃着火锅,外公端着碗笑着跟我打招呼,镜头放不下所有人的笑脸,但是传过来的欢声笑语作不了假,每一个人的声音都是欢愉的。

大年初一,我们全家起床到爷爷奶奶家吃过饺子,就没有别的事情做了,所以我约了小晨压马路。我们两个人捧着排队两个小时的奶茶在小小的蓝田县城转圈、聊天。直到外公突然发微信过来:什么时候回家吃饭?

外公是个追赶时代的人,时不时让我教他手机怎么操作,学会之后压岁钱也在微信上顺便发给我,还特地打出了吉利的数字。看到外公发来的微信时,我和小晨正在吃5元两根的淀粉肠,她请客,又吃又喝的。等回到家看到一桌十几个菜的时候我们俩都傻眼了,互相看了一眼,垂下头默默吃饭。然而外公和外婆很敏锐,他们发现我俩筷子不似平时那么快,就问道:在外边吃什么了?

听到我们的回答之后也不气恼,笑着说就应该晚点再吃饭的。而每次吃过饭之后外婆都要问我;“怎么样,吃得好不好?”我知道,她在希望获得认可,我们的点头就是她的动力,于是我像往常一样重重地点头。

我突然意识到,在我长大之后,能陪在他们身边的时间只有饭点,不像小时候那样能一直在他们身边。时光让我长大,时光也让他们有了白发。

心在哪里,哪里就是团圆年

转眼间,年慢慢地就过完了,小晨要提前返校,对着我的聊天框大发牢骚。不管怎样,如今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以后的大好人生。那天她发给我一篇文章,是她自己写的——

“我想我明白了冬天的用意,他像是口是心非的长者,用冷硬的话语表达了最真挚最温暖的情谊,于是他被误解,但他不在乎,他有着功成身退的气魄,有不听他人流言蜚语的坚强,仰俯流年十五冬,在一片苍白下,汹涌着滚烫的灵魂。冬天,是末尾,更是蓬勃生机的开端,他的生命体现在枝头,在冬雪下,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悄悄开了花。”

人在哪里,哪里的花就会开,心在哪里,哪里就是团圆年。 撰文/赵昱涵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