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的强制性国标3月起实施
如今的年轻人,对玻璃栈道、蹦极等惊险、刺激的游乐项目十分热衷,其中就包括一种专门建在几百米悬崖边上的秋千项目。
不过近几年,这种被称为悬崖秋千的网红项目多次发生事故,有的还造成了乘客受伤,给广大游客和景区敲响了安全警钟。这些安全隐患的背后,是质量把控的缺失,还是产品设计的缺陷呢?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悬崖秋千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了悬崖秋千设计、制造与安装、使用管理的安全要求,对该类设备的结构型式、载荷计算、控制系统、承载系统、安全防护装置等作出具体规定。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这意味着,从设计制造到运营监管,悬崖秋千都有了明确的标准,不能再由着性子“荡”了。悬崖秋千是啥?为何要针对它专门出台强制标准?记者进行调查采访。
刺激与风险并存
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红游乐设施,悬崖秋千因其独特魅力迅速走红,晋升为炙手可热的网红打卡项目。记者来到我国第一个投入使用悬崖秋千的重庆某景区,这里海拔1200米,拥有玻璃栈道、蹦极、步步惊心等多个高空游乐项目,其中四座悬崖秋千深受游客青睐,记者在景区采访时,尽管是旅游淡季,还是有游客专程来体验这个游乐项目。
某旅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飞说:“游客最多的时候,一个月有几十万游客都慕名到我们景区来体验悬崖秋千。那个时候就排队几小时,来体验几分钟。秋千在景区里面,也是最核心的一个旅游项目。”2016年,这家景区在全国第一个推出高度4米的悬崖秋千项目,投入使用后,项目的惊险刺激就受到游客们的追捧,在2018年前后该景区又陆续推出了8米、18米和21米三座秋千。
专家告诉记者,如此惊险的新兴游乐项目,在最初制造和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并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制造企业大多是没有大型游乐设施制造经验的企业,基本是凭自己的经验设计制造,在摸索中建造和投入使用。几年前,这家景区的悬崖秋千就发生了意外。在当时游客拍摄的视频里可以看到,秋千在向下摆荡中似乎受到了阻碍。景区当时发布的情况称:电磁阀提升过程中电缆钢丝发生脱落。无独有偶,这几年悬崖秋千事故频发。
“此前,悬崖秋千既没有强制性规定,也没有行业标准,有的甚至是景区自建。”一位不愿具名的从业人员透露。部分悬崖秋千在结构设计上存在缺陷,选材用料参差不齐,安全管理把控不严,为事故发生埋下了隐患。加之悬崖秋千多建于悬崖等特殊地形,安装难度大、风险高,稍有差池,隐患就会放大。
部分景区暂时叫停
如何规范悬崖秋千的生产、使用和维护,切实提升其运行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首要任务。“将悬崖秋千纳入特种设备范畴,实施更为严格的安全监管是第一步。”湖南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工程师肖化明表示,此次国标的出台,不仅为相关企业的生产和景区的运营提供了明确的依据,也为监管部门提供了清晰的监管依据与执法标准,将进一步提升该类设备质量安全水平,有力消除事故风险隐患,更好地保障游客人身安全。根据标准,悬崖秋千单个横梁吊挂的乘人装置承载人数不应超过2人,最大单侧摆角应当不大于75度。乘人装置与横梁之间应设置防止吊挂结构失效的保险装置。悬崖秋千应设置防止人员从高处跌落的安全栅栏。遇到或预报雷、电、大雨、雪、霜、雾霾、冰冻及风速大于15m/s等恶劣气候时,应停止运行。使用过程中应至少每周对重要焊缝、重要螺栓连接部位进行检查并记录,每天对提升装置和分离装置用钢丝绳或其他绳索及其连接部件进行检查并记录。按照相关规定,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登记证是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合法经营和使用特种设备的凭证。记者了解到,不少景区出于安全考虑,已暂停运营悬崖秋千项目。
未整改合格不得使用
记者从市场监管部门了解到,目前,各地悬崖秋千均在按要求进行整改。国标实施在即,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悬崖秋千生产、运营使用单位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悬崖秋千的生产单位应当取得大型游乐设施生产许可证,产品应当按相关标准通过设计文件鉴定、型式试验、监督检验,并按要求办理使用登记后,方可投入使用。二是标准发布之日前已安装的在用设备,运营使用单位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制造单位协助整改,并向相应检验机构申请监督检验。三是过渡期满后,即2月28日后,未按要求完成整改、未经检验合格并办理使用登记的悬崖秋千设备不得使用。监管部门将加强检查力度,守牢安全底线。此外,游客也要提高安全意识,参与项目前应做好安全检查,包括保护装备及项目设施的运行情况,认真了解设备的安全要求和使用方法,确保自己的行为符合安全规范。在设施运行过程中,不要解除安全防护装置,待设备结束停稳后,再解除防护,离开设备。 综合央视、湖南日报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