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当天签署超过40个总统行政令 不但忙着“退群”还忙着改地名……
第一把
特朗普再退《巴黎协定》 民调显示半数美国人反对
美国总统特朗普20日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将退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美国公共事务研究中心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半数美国人反对这样做。联合国官员说,通往《巴黎协定》的大门依然敞开。
特朗普20日在首都华盛顿第一资本体育馆签署退出《巴黎协定》的行政令,称这一协定“不公平”“一边倒”,“美国不会破坏自己的工业”,自诩“美国在推进经济和环保目标方面的成功记录应成为其他国家的榜样”。
这项行政令写道,《巴黎协定》等一系列国际协定不能反映美国价值观、把美国纳税人的钱用于不需要或不值得提供财政援助的国家。
美联社报道,特朗普还签署向联合国表明退出《巴黎协定》意向的信件。退出《巴黎协定》的程序需要大约一年。
2017年6月,特朗普以《巴黎协定》给美国带来“苛刻财政和经济负担”为由,宣布退出。2020年11月4日,美国正式退出这一协定。2021年1月20日,民主党人拜登就任总统首日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将重新加入《巴黎协定》。同年2月19日,美国正式重新加入《巴黎协定》。
美联社20日援引美国公共事务研究中心一项民调结果报道,大约半数美国人“有些”或“强烈”反对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甚至不少共和党人也不赞成。而共同牵头“美国气候联盟”的纽约州长凯茜·霍楚尔和新墨西哥州长米歇尔·卢汉·格里沙姆表示,美国宪法赋予各州较大权力,可在推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努力,不会随联邦政府政策变化而改变。
欧洲气候基金会首席执行官洛朗丝·蒂比亚纳对特朗普再次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表达遗憾,说“单一国家的政治和政策”不会影响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气候危机的影响同样日益严重,洛杉矶可怕的山火是对美国人和其他所有人的最新警示,(我们)深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蒂比亚纳说。
焦点名词 《巴黎协定》
在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016年11月生效。协定提出,各方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的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全球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净零排放。
宣布退出世界卫生组织 暂停提供任何资金、支持和资源
特朗普20日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退出世界卫生组织。
行政令称,国务卿应将美国这一决定立即通知联合国秘书长和世卫组织领导层。行政令还要求暂停向世卫组织提供任何来自美国政府的资金、支持和资源。在特朗普上一个总统任期,美国政府2020年7月6日正式通知联合国,称美国将于2021年7月6日退出世卫组织。2021年1月20日,拜登政府上台首日宣布美国停止退出世卫组织。
有分析人士认为,包括退出《巴黎协定》和世卫组织的举措,表明特朗普进一步将注意力投向国内,更多强调美国利益优先,政策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色彩更加浓厚。
将“墨西哥湾”更名为“美国湾” 墨西哥总统曾表示反对
特朗普20日签署行政令,将“墨西哥湾”更名为“美国湾”。
特朗普在这项行政令中说,在美国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墨西哥湾一直是其“不可或缺的财富”,至今仍是“美国不可去除的一部分”,是支撑美国早期贸易和全球商业“至关重要的动脉”。
此前,特朗普7日在海湖庄园召开记者会,宣布计划将“墨西哥湾”更名为“美国湾”。墨西哥总统辛鲍姆8日作出回应并表明反对立场,称“墨西哥湾”这一名称早已获得联合国承认。
墨西哥湾是美国以南、墨西哥以东的一片水域,该名称自16世纪开始使用。1846年至1848年美墨战争发生前,如今美国的得克萨斯、加利福尼亚和新墨西哥等州当时属于墨西哥。美墨战争后,墨西哥元气大伤,丧失大片领土。一些史学家指出,美墨战争是“这类战争史中最大的一次土地掠夺行为”。
赦免“国会山骚乱”参与者 媒体称两党进行了“赦免决斗”
特朗普就职当天签署行政令,赦免约1500名“国会山骚乱”参与者。特朗普在行政令中责成司法部长立即执行该行政令,确保在押被赦免人员立即获释。获得赦免人员中包括被控煽动叛乱罪和袭警罪的骚乱参与者。
美国前众议院议长、民主党人佩洛西当天表示,特朗普这一行为是“可耻的”,是“对司法体系的无耻侮辱”。
特朗普2020年竞选总统连任失败后,宣称选举存在“大规模舞弊”。2021年1月6日,大批特朗普支持者闯入国会,打断参众两院认证民主党人拜登赢得总统选举的联席会议。骚乱导致5人死亡、上百名警察受伤及数百万美元财物损失。特朗普上任前曾承诺,上任第一天将赦免“国会山骚乱”参与者。
值得注意的事,拜登在卸任前一刻宣布“预防性”赦免“国会山骚乱”众议院特别调查委员会成员等多人,以防止特朗普上台后对他们进行报复。《纽约时报》称之为“赦免决斗”,认为两份赦免令“正式确定了两党在“国会山骚乱”事件上的分歧甚至决裂”。
组建“政府效率部” 但刚组建就惹了官司
特朗普20日在宣誓就职当天签署行政令,组建名为“政府效率部(DOGE)”的顾问委员会,以期对联邦政府发起大幅改革。只是,政府效率部组建当天便惹上多起官司。政府效率部由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牵头,有意大幅削减联邦开支,但并非政府部门,几乎没有任何进行机构改革的权力。
路透社报道,特朗普宣布组建政府效率部后数分钟,美国多家政府雇员工会、监督机构和公益组织便提起诉讼,被告是特斯拉公司、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原告包括“国家安全顾问”组织、美国公共卫生协会、美国教师联合会与华盛顿公民责任与道德组织,指控政府效率部违反1972年一项与联邦顾问委员会有关的法律。
据法新社报道,代表约80万联邦雇员的美国政府雇员联合会同一天联合“捍卫公众利益组织”一同起诉特朗普,要求法庭下令,在政府效率部符合相关法规前,不得以顾问委员会形式工作。
法新社说,特朗普和马斯克先前均宣称,“政府效率部”能省下2万亿美元的联邦政府开支。但多数专家认为,除非大幅削减关键社会服务或福利,否则这一目标不太现实。
多家外媒还提及,原定与马斯克共同执掌“政府效率部”的硅谷企业家维韦克·拉马斯瓦米已经退出。《政治报》揶揄称,马斯克第一次政府减员就裁掉了拉马斯瓦米。这是马斯克在特朗普新政府内掌握重要影响力的又一例证,但也预示着,在特朗普首个任期内出现的标志性内斗又要卷土重来。
据了解,特朗普除了在就职的第一资本体育馆大型集会现场签署行政令外,在返回白宫后还签署了行政令。在一个行政令中,特朗普一口气撤销了前总统拜登的近80项行政令和备忘录。
特朗普的一些行政令也在美国引发了热议,包括宣布废除非法移民或合法临时居留者在美出生子女的“出生公民权”。行政令称,美国官方将不再承认两类人的美国公民身份:其一,在此人出生时,其母在美非法居留、其父不是美国公民或合法永久居民;其二,在此人出生时,其母在美合法临时居留、其父不是美国公民或合法永久居民。
宣布南部边境进入紧急状态。行政令要求采取加强人员和增加物理屏障等措施,制止所有非法移民入境。
宣布美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进入能源紧急状态。根据行政令,联邦政府机构有权动用应急权加快能源生产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终结拜登政府“绿色新政”。所有联邦机构被要求立即暂停以拜登政府时期通过的两项法案为依据拨付资金,包括为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提供资金。
给予TikTok“不卖就禁用”法律75天宽限期。在宽限期内,司法部不得依据“不卖就禁用”法律采取任何执法行动,也不得处罚任何不遵守该法律的实体。
行政令还要求联邦雇员回到办公室工作,冻结联邦政府文职雇员招聘等。
特朗普还表示,正考虑从2月1日起对所有从墨西哥和加拿大进口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而在谈及格陵兰岛控制权时,他说,“格陵兰岛是个美丽的地方。我们需要它来维护国际安全”。
国际观察
美国51%的受访者
对特朗普第二任期感到担忧或悲观
美国东部时间20日中午,特朗普在国会大厦圆形大厅宣誓就任美国第47任总统,时隔四年后开启第二任期。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当天的就职演讲以及发布的新政策具有“美国优先”特点和单边主义色彩,特朗普上台后美国社会撕裂恐将进一步加深。
据悉,特朗普在第一任期的就职演讲中就曾强调“美国优先”,8年后的就职演讲延续了这一基调,但一些主张和表述更为激进。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加里·赫夫鲍尔表示,特朗普此次在移民、经济等方面的“美国优先”政策表现尤为强势。
关于特朗普重点关注的非法移民和边境安全政策,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达雷尔·韦斯特认为,由于遣返非法移民在多个方面有操作难度,执行时可能困难重重。相关政策将遭到民主党主政的州和城市的抵制而无法实施,而过于严厉的移民政策也可能对美国建筑业和农业等劳动力短缺行业造成长期影响。
在能源转型方面,特朗普计划大幅削减能源行业监管,并将撤销电动汽车优惠政策,该政策已引发环保组织强烈反对。
特朗普的扩张政策也引发巨大争议。巴拿马总统穆利诺20日在社交媒体发表声明,表示“完全拒绝”特朗普在其就职演讲中关于巴拿马和巴拿马运河的言论。美联社指出,其他国家并不会承认特朗普为墨西哥湾改的新名称。
此外,舆论认为,这场就职典礼实际上进一步凸显了美国两党的对立。多家美国媒体报道,民主党籍前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和曾“炮轰”特朗普的前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奥巴马都缺席就职典礼,还有多名政要名人虽出席典礼但拒绝参加午宴。
益普索公共事务公司18日公布的民调显示,约有51%的美国受访者表示对特朗普第二任期感到担忧或悲观,另有47%的受访者表示兴奋或乐观。围绕特朗普的经济、移民等政策能否取得成效,美国民众也表现出较大分歧。美媒普遍担心,特朗普重返白宫恐导致美国政治极化加剧、社会撕裂加深。 本组稿件综合新华社、央视等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