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毕诗成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要闻 > 正文

照亮每一个隐秘的角落

调查3108名未成年学生

53.5%遭受过校园欺凌

教育部等多部门剑指校园欺凌

所有中小学起底式大排查

1.实施心理健康专项行动

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监测与预警机制

2.实施学生欺凌防治专项行动

对所有中小学校开展一次“起底式”大排查

3.实施“护校安园”专项行动

以农村学校和寄宿制学校为重点

持续强化安防建设

4.实施防溺水专项行动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游泳教育和自救、互救技能培训

5.实施交通安全提升行动

确保师生出行安全

校园暴力无小事

每一次的忽视

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我们决不容许校园欺凌

继续存在于各种“隐秘的角落”之中

让我们共同努力

守护每个孩子的童年和青春

让我们共同守护

让校园成为孩子们的快乐天地

拒绝校园欺凌

愿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

数据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0年至2022年针对3108名未成年学生的调研显示:

53.5%的学生遭受过校园欺凌。

其中,东西被偷(52.8%)、被取笑或捉弄(37.2%)、被辱骂(33.7%)

遭教师体罚(28.3%)、东西被人故意损坏(20.2%)、被人歧视(19.1%)

不许上课(15.4%)、被人孤立排斥(14.1%)、受到暴力威胁或恐吓(13.2%)

4月26日,教育部会同公安部、国家消防救援局等部门召开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视频会议。会议强调,各地要聚焦关键环节,全面深化安全工作重点领域治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深入实施心理健康专项行动

坚持“五育并举”,全面推进“双减”工作。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监测与预警机制,加强医校协同。分层分类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宣传科普,营造“人人关注心理,人人注重健康”的良好氛围。

深入实施学生欺凌防治专项行动

对所有中小学校开展一次“起底式”大排查。面向师生、家长定期开展法治教育、防治学生欺凌专题教育培训。强化教育惩戒举措,健全责任追究机制。

深入实施“护校安园”专项行动

以农村学校和寄宿制学校为重点,持续强化安防建设。会同住建、消防等部门,对校舍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进行全面排查整治。配合相关部门,完善“护学岗”机制,严格落实“高峰勤务”制度,加强校园周边经营场所规范整治,协同化解涉校涉生矛盾纠纷,全面加强校园周边治理。

深入实施防溺水专项行动

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资源,高频次、全覆盖开展预防溺水教育。充分发挥防溺水联防联控机制和河湖长机制作用,强化水域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面向中小学生广泛开展游泳教育和自救、互救技能培训,提供安全、便利、规范的亲水环境。

深入实施交通安全提升行动

广泛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引导师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规范发展专用校车,因地制宜发展学生定制公交,加大校车和接送学生车辆治理力度。配合公安交管部门全面完善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和管理设施,共同维护好校门及周边交通秩序。

会议要求,各地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统筹领导,协调解决校园安全突出问题。各地各校要切实扛起属地责任和主体责任,推动安全工作清单化、流程化管理,严格落实中小学全员安全工作责任制。健全校园安全联合工作机制,定期会商研判、联合排查整治、联动应急处置。完善未成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救助保护机制。强化家校社协同,凝聚各方合力,共同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加强主动宣传,传播安全知识,讲好安全故事。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和案例警示,引导广大学生做到知危险、会避险。 据央视

词解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外、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它既包括直接欺凌也包括间接欺凌。校园欺凌不等同于校园暴力,校园暴力包含校园欺凌,而校园欺凌是最常见的一种校园暴力。

校园欺凌有多种表现形式,除了最常见的殴打、伤害行为之外,辱骂、诽谤、恐吓、孤立、排挤同学,毁坏、抢劫,勒索同学财物,甚至逼迫对方脱衣服、罚跪等,都属于校园欺凌。

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中明确,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

学校对学生欺凌行为应当立即制止,通知实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与欺凌行为的认定和处理;对相关未成年学生及时给予心理辅导、教育和引导;对相关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给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

对实施欺凌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当根据欺凌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依法加强管教。对严重的欺凌行为,学校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疑问

校园欺凌为何屡禁不止?

校园欺凌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主要包括:

网络和社交媒体的影响。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一些学生在网络上受到暴力内容的影响,模仿这些行为,导致校园欺凌事件增多。

家庭教育的缺失。许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受到家庭的溺爱,导致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理心,一旦受到挫折,可能会通过极端行为来解决问题。

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身体发育提前,但心理发展跟不上,导致身心发展不平衡,使得一些学生在处理矛盾时倾向于使用暴力。

学校管理不力。一些学校对校园欺凌事件的预防、发现和处置措施不足,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上的攀比心理、虚荣心理和压力大会加剧学生之间的竞争,导致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法律规范和社会舆论的不足。在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上,相关法律规范不完善,社会舆论对校园欺凌的关注度不够。

学生对校园霸凌的认识不足。一些学生、家长和教师对校园霸凌的理解不充分,往往忽视其严重性,认为这只是小冲突或正常竞争现象。

浅析

解决校园欺凌需多方合力

校园欺凌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解决校园欺凌问题需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强对学校和家庭的监管,加强法律法规和举报机制的建设,提高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理力度和效果。

学校应该加强管理和教育,建立健全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学生的监管和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能力。

家庭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关心,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社会应该加强对校园欺凌事件的监管和舆论引导,共同打击校园欺凌行为,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通过提高大众对校园欺凌的认识、加强学校管理、改善家庭教育、完善相关法律规范等多方面措施,才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校园安全。 综合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