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毕诗成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专题新闻 > 正文

我省将重点培育20个左右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

4月24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科技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军,省科技厅创新体系与政策法规处处长马云、创新平台建设协调处处长张亮,介绍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三项改革”拓面扩量提质增效

今年力争试点单位超过200家

王军介绍,秦创原建设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任务和发展目标是:全面深化“三项改革”,深入挖掘科技成果转化潜能;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一总多区”协同创新,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优化科创生态环境,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马云表示,将坚持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导向,以推动“三项改革”拓面扩量提质增效为目标,以开展线上线下常态化路演为抓手,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在提质拓面上,加快推动“三项改革”向医疗卫生机构、军工科研机构、国有企业等延伸,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支持中央在陕单位适用“三项改革”政策。面向省直部门、高校院所及医疗卫生机构、军工科研单位、成果转化企业、服务机构等开展深入调研,进一步梳理改革推动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加紧起草制定新版“三项改革”政策。筹备召开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推进大会,以深化“三项改革”试点牵引科技体制改革。2024年力争试点单位超过200家。

每年靶向部署100项左右

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

在加强产业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下一步会有哪些具体举措?张亮介绍,一是着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陕西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集聚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有组织科研,每年靶向部署100项左右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加快破解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常态化举办技术供需对接活动,积极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让科技创新成果及时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二是着力加强创新要素优化配置。三是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四是着力推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统筹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扎实推进重点产业链群“百亿提升、千亿跨越、万亿壮大”。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对每个聚集区给予每年5000万元经费支持

王军表示,为加快推动秦创原建设由势转能、提质升级,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将重点培育20个左右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

在产业定位上,将着眼推进未来产业抢滩布局、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特色产业迭代升级。未来产业重点围绕元宇宙、量子信息、空天动力、第六代移动通信、合成生物、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等加快布局;新兴产业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等加快提升;特色产业根据各地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重点支持中医药、富硒、旱区农业等产业发展壮大。

在空间布局上,以特色化、集约化、链群化为导向,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在创新支撑上,引导省内外知名高校院所、企业研发基地、重大创新平台等在聚集区多形态汇集“链接”。在推进机制上,坚持省市县园多级协同共建,建立政府引导的产业链(群)联络机制、服务机制和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地方牵引、园区主体、市场主导作用,推动形成“政产学研金介云”协同推进模式。建立项目“绿色通道”,根据聚集区培育建设进展情况,对每个聚集区通过平台、项目、人才等形式给予每年5000万元经费支持,重大平台项目“一事一议”。

目前,光子、新材料、氢能等产业创新聚集区已经启动建设。电子显示、智能网联、新一代信息技术、增材制造等聚集区正在谋划推进中。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马虎振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