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毕诗成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专题新闻 > 正文

林颖:科幻片就是预告片 AI时代皆有可能

开栏语

越川说·侨新陕耀

人文访谈栏目《越川说》通过深度访谈陕西侨企负责人和侨界科学家,展现企业家的创业历程与商业智慧、科学家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成就,为广大创业者提供启示与借鉴,促进社会对侨企、侨商和侨胞的认知与关注。

>>本期侨企

陕西瀚林控股集团成立于2008年,是陕西省内的侨资企业,集团秉承“产融结合,双轮驱动”的发展理念。目前以西安、深圳、三亚为总部,建设科技瀚林、数字瀚林、绿色瀚林,打造金融资产运营中心、数字资产运营中心、碳资产运营中心为主的三大运营体系。

>>侨界企业家:林颖

陕西瀚林控股集团董事长。国际金融硕士,交大工商管理博士,陕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海外委员,美国大西北总商会执行主席。在战略投资、风险资本及基金管理方面拥有超过20年的工作经验,2012年获得“中国优秀企业家”称号。

“从消费互联网到工业互联网再到产业互联网,我们预判了一个时代”

越川说:谈谈你创立的“国际人工智能创新园”新进展?

林颖:国际人工智能创新园净用地80亩,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一期7年前就已交付,企业入驻情况非常好。二期在2023年已全部交付使用,我们将二期做成了12栋的总部经济,打造上市公司集群,以“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主题吸纳企业入驻,基本驻满,而且都是非常优质、有前瞻性、有市场潜力的科技型新兴企业。目前,三期已经开工,规划的业态会更加优质,园区将吸纳更多的以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企业、上市公司。

秉着为企业做服务的理念,国际人工智能创新园打造了冷热水电的综合能源管理系统,给园区企业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

越川说:当前“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议话题,你对此有何独到的见解?

林颖:自2018年起,我们便开始致力于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当时,许多人尚未认识到数据和数字的重要性。当我们提出“数字瀚林”的概念时,许多人对此感到不解。然而,直至2020年,社会才全面开始关注数字化,而到了2022年,“数字中国”的提出更是标志着时代的跨越。事实上,我们早已预见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从消费互联网到工业互联网,再到产业互联网,我们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

在过去的几年里,瀚林集团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生产力、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我们深知,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关键所在。在传统的行业中,蓝领生产力和生产资料往往属于落后的盈利模型。然而,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加关注如何利用互联网提高劳动效率。

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背景下,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从业者的素质问题。因此,我们集团的人力资源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从过去的本科生为主,逐渐提升到研究生、博士、博士后以及专家博导等高层次人才。

“人工智能的前提是人,应用在各行各业是为人类做服务”

越川说:从ChatGPT到Sora,AI技术的应用令人叹为观止,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你如何看待AI对未来人类,尤其是对产业的影响?

林颖: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数据成为第五种生产要素,而“数字中国”的提出则是一个跨时代的概念,旨在开拓增量市场。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链,从基础制造到精密制造都具备。近年来,国家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推动工业生产向精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无疑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过去我们谈到的“延链”“补链”“强链”,我认为还应加上“造链”。新时代的生产关系已经形成,比如近年来在解决碳中和问题、新能源及储能开发等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经使得我们能够避开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

在这个园区,我们已经实现了较高程度的智能化管理,许多工作都是由机器人完成的,如安防、清洁,甚至包括利用无人机解决物流派送的问题。虽然目前这些应用还只限于小型场景,但整个园区的智能化趋势已经十分明显。

越川说:你提到园区已经实现了无人化办公或服务。那么,你认为在未来,人类将主要从事哪些工作?

林颖:研发,继续研发!人工智能的核心在于人。尽管大模型在运行和成长过程中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自主性和学习能力,但这些都是基于我们设计的模型。许多科幻大片,我认为都是对未来社会的预示,其中描绘的任何一种场景都是可能实现、都可能会发生的。

人工智能是否能覆盖全行业?答案是肯定的。在今天看来,科幻大片里的应用也是对未来技术发展的预示,这些应用将在各行各业为人类服务。

在打造整个产业社区的服务体系时,我们为园区的专家、白领等企业员工提供了全方位的衣食住行服务,确保他们的生活需求得到妥善满足。整个公寓采用了全屋智能化服务,通过简单的语音指令就能解决各种问题。他们回家后可以享受小机器人提供的按摩服务,甚至喝水都有机器人代劳。房间内还配备了增氧和新风系统,为他们打造一个更加舒适、宁静的居住环境,以便他们能够专心于研究工作。

“推动科学家融入生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和社会动力”

越川说:你强调科学研究的应用性,瀚林计划启动的“科学家巡展”计划将如何打造科学家IP以赋能科技成果转化?”

林颖:过去,科学家与现实生活之间似乎存在一道鸿沟,人们对科学家往往过于神化,这是由于对科学家工作的不了解。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可能是权威的存在,但他们的研究是否真正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往往并不为人所知。同时,许多研究成果并未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未能实现实际应用。从实验室产品到实际应用的转化,是一个复杂而必要的过程。大量的实验室产品、优秀的科学家、专利发明和科技成果,如果不能得到应用,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在服务企业家和科学家时,我们发现他们在认知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我们的使命是让科学家真正融入生活。例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通讯、互联网等领域的技术研究具有显著优势。在数字经济领域,我们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展开了深度合作,该校拥有140多位博导和专家。通过我们的平台,科学家开始逐渐接触到实际的应用场景,如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需要将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证券化。科学家逐渐意识到,他们的技术不仅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还可以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我们为科学家搭建了一个服务平台,不仅关注科技成果、知识成果和专利成果的转化,更致力于促进企业家和科学家的融合。科技成果必须走出实验室,进入企业和社会。我们期望通过“科学家巡展”计划,让科学家走进企业,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同时,也让企业家走进高校,接受再教育,甚至成为科学家。这样的融合将实现双方的资源优势互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

“发挥老年人的创造力,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社会愿景”

越川说:瀚林在布局“一老一小”产业时展现了前瞻性的视野和深厚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你提出的“发挥老年人的创造力”的观点,非常独特且具有深远意义。能否具体阐述一下这一想法?

林颖:近年来,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因此,如何优化生育环境、提高生育质量成为我们亟待考虑的问题。在生命科学领域,我们也进行了重要的投资。从孩子的出生到成长,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视力问题和牙齿问题。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家长的健康教育,让他们从小就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少年强则中国强”,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服务,让他们健康成长,是我们深感荣幸和有成就感的事情。

关于老龄化问题,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接近3亿。关于60岁是否应被定义为“老人”,这确实是一个需要重新审视的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的平均寿命已显著延长。实际上,人的寿命理应达到百岁甚至更长。

我深入考察了美国和日本的一些养老社区,这些国家老龄化问题相较我国更为严重。在日本,我曾亲眼见到一位89岁的出租车司机,他依然耳聪目明,驾驶技术娴熟。这位司机在如此高龄仍能驾驶出租车穿梭于城市之间,真正体现了老有所为的精神。其实,有的人退休后实际上年富力强,经验丰富,且无后顾之忧。此时若让他们养老,无疑浪费了他们几十年积累下的宝贵经验和创造力。

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这三大理念中,老有所为应当放在首位。这一代人拥有巨大的创造力和潜力,应当得到充分发挥。我们的园区聘请了许多60岁以上的专家、教授和企业退休人员,达到所有岗位的20%。这些返聘的退休人员表现非常出色,他们敬业、专注,拥有无比宝贵的经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应当充分利用他们的经验和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能够继续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越川 郭小雄 周晶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