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毕诗成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要闻 > 正文

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昨举行新闻发布会

三个区今年将有这些大动作

新城区

实施5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

更新改造134个小区水电气暖管网

深化推进解放路商务化转型

建设长乐路大健康产业基地

打造顺城巷“L”型文旅动线

提升绿地广场和口袋公园3个

雁塔区

新建5所学校 新增学位2250个

新建、提升25家社区养老服务站

加速推动“掌上批”全覆盖

打造全市数字生活示范聚集区

新建、提升绿地广场8个

新增城镇就业1.4万人以上

灞桥区

全年新增养老床位200张

加快推进燃气供暖管网改造扩容

推动霸陵等专属文化IP贯通联动

保障好西延西康西十高铁等建设

全年新增养老床位200张

加快区疾控中心建设

4月16日,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聚力‘八个新突破’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取得新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新城区委书记贾轶昊、雁塔区委书记王征、灞桥区委书记苗志忠介绍了相关情况。

新城区:实施5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 更新改造134个小区水电气暖管网

2024年,新城区将紧扣“八个新突破”,明确目标、任务、措施三张清单,建立领导包抓、部门夺旗、督考跟进三项机制,聚焦主线抓落实、争当全市排头兵。

积极融入西安“双中心”建设,纵深推进科技型企业“育小、登高、升规、晋位、上市”梯度成长,孵化培育初创型科技企业6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突破400家。大力实施秦创原梧桐树科转行动,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30项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不少于160亿元。

持续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今年计划落地总投资548亿元的大项目8个。深化推进解放路商务化转型,三季度以前,完成17.5万平方米两栋楼宇商务化改造并投入运营,预计可创造就业岗位超过3500个。建设长乐路大健康产业基地,力争产值达到300亿元。开展“五上”企业培育入库攻坚,全年新增“五上”企业100家以上、市场主体10000户以上。

打造永兴坊、易俗文化街区、皇城里民乐园、幸福林带环球港、金康路茶文化街等5个消费街区,旅游总收入增长12%以上。加大皇城坊、尚德映巷招商引企力度,加快推进长盛坊项目建设,打造顺城巷“L”型文旅动线。盘活西安火车站东侧16万平方米楼宇存量空间,放大文旅资源溢出效应。

实施全域增绿扩绿,提升绿地广场和口袋公园3个,新增绿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

实施5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和134个小区水电气暖管网更新改造,建设新能源充电站5座,新开工公共停车位不少于700个。一村一策攻坚“保回迁”,今年再交付住房1749套。加快推进幸福路与华清路、咸宁路两处下穿工程,新建次支路2条。

高质量完成人大代表票决的10项民生实事项目,高标准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国家验收。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国家级试点,按期完成1个街道级、4个社区级项目建设。攻坚化解遗留问题,完成5000户房产证办理。

提升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处置能力,新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不少于2个,新改建应急避难场所不少于14处。

雁塔区:新建5所学校 新增学位2250个 新建、提升25家社区养老服务站

2024年,雁塔区将持续深化拓展全省“三个年”、聚焦全市“八个新突破”,进一步拉高标杆、攻坚克难,铆足干劲“干好‘一三五’、走在最前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雁塔新篇章。

以数字政府建设引领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发展,加快实现信息网、算力网提能升级,深化拓展传统产业、文商旅产业数实融合广域空间,加速推动“掌上批”全覆盖,推进“一网通办”迈向“一网好办”,打造全市数字生活示范聚集区,让辖区的企业、群众享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字福利、数字红利和数字便利。

立足现有基础,瞄定未来发展,发展壮大高技术制造业、大健康产业,引领培育人工智能、网络安全产业,推进陕西电信算力中心年内完成主体建设,高质量通过国家网安试验区中期评估,构建以“4+2+2”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高标准完成未来产业城等“2个重点发展片区+7个重点项目”详细规划编制,实现详细规划全覆盖。坚持“一街一景、一园一品”,新建、提升绿地广场8个,新增绿地10万平方米,加强溯源控污治理,努力还群众碧水蓝天,打响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区品牌。

优化全龄服务供给,新增城镇就业1.4万人以上,新建5所学校,新增学位2250个,新建、提升25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加快完成“三大馆群”内部装饰和展陈布置,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互联网思维,全力实施“四大工程”,常态化落实“四个严防”,严打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持之以恒开展重点领域安全综合治理,健全应急救援、医疗救助、物资保障体系,新建8个应急避难场所,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灞桥区:保障好西延、西康、西十高铁等建设 全年新增养老床位200张

2024年,灞桥区将积极承接浐灞国际港溢出效应,守牢生态底色,以高铁东站建设为契机,做靓城市“东大门”,打造老城新治新样板和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坚持以全市“双中心”建设为引领,用好秦创原“三器”示范平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挖掘灞桥区军工科研院所优势资源,支持保障8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协同推进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项目,积极打造西安东部创新高地。

聘请国家级专业智库团队,科学谋划包装,优化项目结构;用好“1+5”招商服务体系,建立招商名录,力争在10亿级“大块头”和外资外企招引上实现新突破。

加强与浐灞国际港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主动承接外贸、物流、会展、演艺等溢出资源和配套服务;紧抓国家“东纺西移”和西安东站建设等发展机遇,协同联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交流开放门户。

将加快“文旅+”深度融合,推动半坡遗址、汉文帝霸陵、灞柳风雪、纺织记忆、陈忠实故居等区域专属文化IP贯通联动,将历史遗存与城市风貌、自然景观等串珠成线,着力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

依靠伴随式团队,做好整体规划、片区规划和产业规划,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服务保障好西延、西康、西十高铁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燃气、供暖管网改造扩容,不断提升城市能级;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启动开展“百村示范、全域提升”工程,做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因地制宜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保持和发展好灞桥区山水相依、主城独具的生态优势,坚持山水林田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统筹保护好浐灞河。

实施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区疾控中心建设和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改扩建。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全年新增养老床位200张。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任婷 实习生 孙舒蕾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