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毕诗成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专题新闻 > 正文

压岁钱你给了多少?

努力一年,迎来“春节假”,却又不得不直面“压岁钱”的“卷”。

近日,多个有关“压岁钱太高给不起”的词条冲上社交平台热搜,但分析上述言论和评论,会发现多以年轻“嘴替”为主。

而作为“压岁钱”主力军之一的爷爷奶奶们到底有何想法?

2月17日,华商报记者采访了几位西安市区、郊县的爷爷奶奶,以下词汇才是他们提及最多的:量力而行、平衡、不攀比。

80岁徐爷爷:“压岁钱是一种仪式感,应量力而行”

80岁的徐爷爷是20世纪60年代从炮兵工程学院(现为‘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支援“三线”建设定居西安的。

说起压岁钱,他背诵了一首清代诗人有关压岁钱的诗: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这首诗里有清代压岁钱的习俗。其实压岁钱的岁,本作‘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只在除夕活动的怪兽,被‘祟’摸头的儿童会发烧、变傻等,所以每到除夕那天大人都要整夜‘守祟’即‘守岁’,直到有一对老夫妻用红包包着铜钱放在孩童头边,并意外发现这一‘红包’能在‘祟’来袭时用亮光守护孩子,才流传起来。所以,压岁钱寓意‘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来自长辈对下一辈的关爱。”

有5个孙子的徐爷爷,今年春节给每位孙子都发了1000元的红包。“我经济上比较宽裕,尽管其中4个孙子都已经上大学或毕业了,我还会发压岁钱。我一直觉得,压岁钱不该水涨船高、也不要互相攀比、更不要影响生活,其实只要让压岁钱回到本意就好。”

60岁退休工人姚阿姨:我愿意给勤奋的晚辈多包一点红包

退休的姚阿姨谈起压岁钱时也反复强调“量力而行”“重在心意”,但坦言自己给压岁钱有标准。

“不攀比,但不要让好孩子吃亏是我发压岁钱的标准,对勤奋的晚辈我乐意多包一点,对懒散不上进的包少一点。”姚阿姨说,“来拜年的,有一些家长没钱,但自尊心还强,平时不愿意接受帮助的,我会趁着过年给孩子多封点红包,作为我的一种心意。”

发压岁钱同样有标准的80岁王爷爷说:“我有一个孙子,每年发压岁钱也就发给他了。孙子在武汉上大学,每年发压岁钱时我都会和他商量,比如,他考上研究生那年,觉得自己奋斗了一年蛮辛苦,我就多发一点给他,我发压岁钱的数额以6和8这种数字为主,要寓意好,也要在自己承受的范围内。”

两位71岁的张阿姨:要依据自己的经济情况给且不要多给

两位来自郊县的张阿姨则一致认为:压岁钱要依据自己的经济情况给,且不要多给,应从小培养节俭习惯。

71岁的张阿姨是退休工人,今年过年给高三和初三的孙女各包了100元的红包。“压岁钱是心意。不要在压岁钱的数目上纠结、攀比,也不要惯孩子,我看孙女们拿到100元也很知足,知足常乐。”但张阿姨也坦言,压岁钱肯定还是受环境的影响,比如20年前,大家给5元、10元的压岁钱,现在确实很少有这个数额的压岁钱了。

“所以最关键还是要量力而行,压岁钱是心意,虽然心意是一样的,但能力不一样。”张阿姨说,“如果是晚辈,收到数额较大的红包,不要想着乱花,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做好一些理财的规划;作为给红包的长辈,做到不要因为面子问题打肿脸了,量力而行就好。我认为,一般爷爷奶奶辈儿很少攀比了,毕竟年岁到了,很多问题都看明白了。”

另一位张阿姨也是71岁,她坦言这些年包的压岁钱数额一直涨。“1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这些数额我都发过。”张阿姨说,“但我绝对是量力而行,依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发,对孙子辈我也是这么教育,毕竟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吃过苦的。前两天我还看到一个新闻说现在很多年轻人‘先用后付’贷款消费,结果月薪几千、负债数万,我认为这些孩子就是从小没养成节俭的习惯。”

69岁的唐爷爷:“我和姥姥分开给外孙女发,其他人的重在平衡”

69岁的唐爷爷则说:“我一个独生女,现在有两个小外孙女,每年我和她姥姥都分开包1000元红包,就这两个小外孙女,疼还来不及呢!”

而发其他人的压岁钱时,唐爷爷认为要遵循“平衡”原则。

“你来我往是人之常情,况且是在都图个喜庆的春节。体现在发压岁钱上,就是心意和祝福重要,但平衡更重要,不能总让别人吃亏,自己也不能总吃亏。” 华商报记者 付启梦

“200元拿不出手,最低600”

网友诉苦:压岁钱发掉1个月工资

春节期间,在社交平台上,有关压岁钱的讨论逐渐升温。

不少年轻人发文感叹“为什么压岁钱越涨越高?”,“少了拿不出手,多了又心痛”,“压岁钱赶上我一个月工资了”……

过年走亲访友本该是喜事,但27岁的王小姐却有些头疼。她表示,她家这边要给7个孩子压岁钱,她老公那边要给5个孩子。每人600元,光给亲戚孩子的压岁钱就要7200元了,王小姐称,有人年终奖都没这么多。

王小姐老家在浙江余姚农村。“我小的时候长辈基本都给200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200元都拿不出手了,最低600元,动辄上千,对于我这个年纪来说压力很大,更别说村里的老人了。”

“我每年都是只出不进。”她并非没想过少给,但一方面会被其他人诟病;另一方面则因为父母不同意,“老一辈要面子,我不给他们就会给,每个孩子给800元-1000元。”

年过七旬的周伯表示,他给孙辈的压岁钱,从20元一路上涨到现在的100元、200元。自己挣的主要是种地的钱,发压岁钱花得最多,孙子、外孙女、侄孙一共快20个人了。

压岁钱始于汉代,是特别铸造的“厌胜钱”,只用来佩戴和玩耍,不能流通。唐代宫廷内开始给真正的钱,但是立春日才给,并非春节。宋代该习俗传入民间,到了明清,成为了春节的“标配”。

作为中国传统年俗文化中独有的一种“仪式”,“压岁钱”传递出亲长爱幼、团圆祝福的寓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最近几年,给孩子的红包,因为互相攀比等心理,涨得很高。

在个别地区,小朋友的红包都要1000元起步。有网友甚至感叹,一个春节发掉17000元的红包。

人民日报2月12日发布评论文章表示,“守护好压岁钱的本义和美好初衷,不让它转变为一种苦恼和负担,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指出,偏离初衷、不断飙升的压岁钱,让不少成年人特别是老年人经济压力倍增,“压”出了经济负担,同时助涨了攀比之风。 综合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