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毕诗成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要闻 > 正文

文体活动让上学成高风险行为?

自甘风险

踢足球怕冲撞受伤

跳小绳怕抽缠受伤

翻单杠怕摔倒受伤

玩游戏怕磕碰受伤

长跑怕腿脚受不了

短跑怕心肺受不了

跳舞怕腰筋受不了

竞赛怕自尊受不了

校内文体活动有『风险』

家长担忧太盛防肠断

孩子有恙冲突不闻不问

学校有没有责任?

孩子小磕小碰划破皮

家长该不该问责?

为了减少麻烦规避责任

有学校取消体育课

课间不让孩子跑跳打闹

消失的课间消极的安全措施

孩子的身体素质、心理压力谁负责?

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

教育部说

中小学校要确保学生课间正常活动

为防止家长过度追责

把体育活动还给孩子

杭州市教育局将开展

校内文体活动自甘风险研讨

倡导家长自愿购买

学生(幼儿)综合保险

杭州市教育局将开展校内文体活动自甘风险研讨

正方

学生校内小磕碰学校该不该负责?

该负责!

●孩子进了学校,无论事情大小,一切安全问题学校都应该担责。

●学校运动适量,监管到位,孩子怎么会受伤?文体活动让上学成为高风险行为了。

●学生身体素质很重要,完全取消体育课是明显的逃避责任的消极做派。

●家长担心孩子无可厚非,有些学校的老师确实不负责任。

●不能因为极少数事件影响中国的教育,适量的体育运动和文化活动太重要了!同时,学校也要有预见性地避免一些校方可能严重失职的情况。

●这有什么好讨论的?终究还是看学校防止和应对突发状况的预案是否充分,硬件是否完备,执行是否到位,处置是否得当。全部无可挑剔,那学校就是无责的。只想着怎么少承担赔偿风险,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反方

学生校内小磕碰学校该不该负责?

不担责!

●孩子活动游戏难免小嗑小碰,这种无意的碰伤学校无责。我们小时候上学时小磕小碰,抹点药水就好了。

●原来孩子在学校磕着碰着,回到家爹妈先把孩子数落一顿甚至揍一顿。现在孩子磕着碰着,家长先跟学校闹一通。

●要想完全没风险,那干脆取消体育课,课间禁止跑跳就安全了!

●在学校运动受伤了都怪学校,以后学校就不会有校运会、体育课这类“高风险”项目了。

●又要孩子身体素质好,又怕各种运动伤身体。不动身体怎么好?

●现在学校真的很难,动不动就被追责,最后的结果就是加重家长的负担。

●民法典中有自甘风险的规定,校内文体活动有法律给解绑,应该把文体活动自由还给孩子。

杭州市教育局近日答复杭州市十二届政协二次会议第146号建议中关于“从法院判决上保证学校敢于落实体育教育”“多重保障防止家长过度追责”等内容称,将开展关于校内文体活动中的自甘风险等问题的研讨,同时坚持自愿原则,倡导家长购买学生(幼儿)综合保险。

杭州教育局在答复中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杭州市人民检察院等相关部门,根据政协委员的宝贵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切实维护学校良好的体育教育教学秩序:

(一)关于“从法院判决上保证学校敢于落实体育教育”。

一是加强理论调研,统一裁判尺度。开展关于校内文体活动中的自甘风险、教育培训机构在侵权案件中的举证责任、侵权责任边界以及教育培训机构的免责事由等问题的研讨;加强教育机构责任纠纷案件裁判规则的提炼,加强对类案裁判尺度的指导。

二是发送司法建议,加强行业规范。针对审判实践中发现的包括体育设施、教学用品普遍存在的不符合相应技术规程或者设施要求的问题,及时向主管部门发送司法建议函,助力从硬件建设方面消除隐患,提升学校落实体育教育的信心。

三是发布典型案例,进行普法宣传。适时发布教育机构责任类纠纷典型案件,以案释法,加强社会引导;开展法官进校园活动,利用共享法庭等平台,对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普法宣传,从法律规定的角度引导各方主体明确职责,厘清责任承担规则。

(二)关于“多重保障防止家长过度追责”。

一是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摸底。结合疫情防控、年度体检等工作定期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摸底,特别是对少数先天性、器质性不适宜进行剧烈运动的学生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同时要求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前,要注意观察当天学生的身体状态,防止出现带病参加体育课等问题。在开展各类体育比赛竞赛活动时,要求参赛人员赛前提供必要的体检合格证明和参赛免责责任书等。

二是健全完善学生保险体系。加强财政保障,实现全市中小校(园)方综合保险投保率100%,主要包括普通中小学校(园)方综合保险和职业学校实习生责任保险。坚持自愿原则,倡导家长购买学生(幼儿)综合保险。组织开展具有一定意外受伤风险体育竞赛比赛时,要求参赛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单(比赛期间有时效的、已办理过《校方责任险》的学生可不再办理),实现学生保险权益保障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

三是努力构建家校协同共育格局。充分利用家长会等时机和家委会的协调功能,积极引导家长摒弃“唯分数”的错误观念,充分认识体育课对孩子提高体质健康、增强意志品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等方面重要性,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

(三)关于“扭转唯体测分数论,建立日常参与、体测抽查与运动专长结合的考查机制”。坚持健康第一理念。

一是落实教学常规。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小学阶段每天增加1节户外活动课。

二是丰富课程资源。继续鼓励支持社会资源参与学校课后服务,整合“万堂体育课进校园”选课平台资源,建设市级课后服务社会资源课程选课平台,加快开发体育、艺术、科技、劳动教育等非学科类拓展性课程;加快推出第二批社会公共资源拓展性课程清单和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白名单。

三是推进体教融合。建设市、区(县、市)两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实施年度评估,并给予政策支持。研制体育特长学生的评价、升学保障等政策,实施灵活学籍等制度,为体育特长学生畅通升学通道。

四是强化督导考评。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组织管理、教育教学、条件保障等检查、指导、监督和评估,定期开展体育课程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推进中小学生“运动参与+体质健康测试+运动技能测试”的学业评价改革。

(四)关于“提高体育教师素质,保证体育质量”。

在学校(单位)教职工编制总量内,按编制标准和课程标准配备体育教师、教研员,优化体育师资队伍结构。完善符合体育教师工作实际的考核评价和职称评聘办法,确保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定期组织教学基本功测评、专业进修、交流访学等活动,开展市级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专项培训。畅通经培训考核合格的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担任专兼职体育教师的渠道,探索先入职后培训;设立学校专兼职体育教练员专业技术岗位,执行国家和省有关体育教练员职称评定、职业发展空间等规定。 综合央视等

>>法理

有一种风险叫“自甘风险”

自甘风险又称自愿承受危险,即受害人已经意识到某种风险的存在,或者明知将遭受某种风险,但自愿承担可能性的损害而将自己置于危险环境或场合。此时,若受害人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则自行承担损害后果。

>>法条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条第一款规定: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请求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九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视点

教育部:中小学校要确保学生课间正常活动

近期,一些地方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教育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中小学校安排课间休息十分重要、十分必要,有利于学生调节情绪、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和防控近视。

教育部高度重视学生课间休息,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教育部令第50号)明确,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在实际工作中,要求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

这位负责同志指出,教育部将进一步督促地方和学校严格落实国家有关规定,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决纠正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而简单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休息和活动的做法;将指导地方和学校科学实施管理和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室外场所设施排查和人员值守,加强学生安全常识教育,把安全事故风险降到最低,让孩子们快乐放心活动。同时,将要求学校密切家校社协作,争取家长理解和社会支持,共同努力保障学生课间正常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据新华社

>>锐评

给学校“定心丸”把体育活动还给孩子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教育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中小学体育教学处境有些尴尬。实际教学中,个别孩子因体质、先天性疾病等出现运动意外伤害,家长与学校也因此产生矛盾。

为了减少麻烦、规避责任,一些学校体育课索性砍掉单杠、跳箱等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体育项目,课间也不让孩子跑跳打闹,更有甚者,索性直接取消体育课正常教学,导致体育课“名存实亡”。“课间圈养”式体育教育后果是孩子锻炼时间不足,免疫力差,体质下降。

我国法律赋予了中小学在校生接受体育教育和正常课间活动充分权利。因为怕出现意外,不让孩子正常体育活动,不仅涉嫌违法也很不负责。如何让学校正常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让学校放心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孩子。杭州市政协相关建议,给了我们解决问题清晰的思路。从相关建议内容和教育部门答复分析,核心逻辑是让各方主体明确责任边界,减少运动伤害发生,并通过购买商业保险进行“风险兜底”,从司法实践层面,给学校吃了“定心丸”,也消除了家长的顾虑。 据现代快报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