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毕诗成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要闻 > 正文

明天是九九重阳节 尊老敬老 陪伴尽孝

愿天下父母幸福安康

当远方父母蹒跚的身影

出现在你的监控视频里

用另一个视角去打量他们的生活

既是掌控之下的心安

也是注视之下亲人之间爱的流淌

现实的生活有时候很无奈

趁一切都还来得及

再努力些

时间带走了父母青春的容貌和强健的行动力,也在儿女心上划出一圈愧疚与牵挂的波纹——不能常伴父母左右,甚至常回家看都成为奢望。

明天就是重阳节,能回去就尽量回去看看父母,实在回不去也别忘了打个电话和父母聊天。其实,对父母的关爱,不止重阳这一天。

诗词歌赋里的重阳情

《九日与钟繇书》

魏·曹丕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

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知习俗 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登高节,是中华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知习俗 赏菊

在中国古代习俗中,菊花象征长寿。重阳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时重阳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知习俗 饮菊花酒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后来饮菊花酒逐渐成了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知习俗 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据说,东汉时期有个叫桓景的术士,他认为九月九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平安安。后来,便成为一种习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知习俗 插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重阳又叫做茱萸节。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了,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民间认为九月初九是逢凶之日,所以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都门杂咏·论糕》

清·杨静亭

中秋才过又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

面夹双层多枣粟,当筵题句傲刘郎。

知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的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重阳糕要制成九层,像宝塔,上面还要制作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撰文/刘艳峰 张红 漫画/张永文

我们常常为事业、家庭和孩子忙碌着

我们的父母也在渐渐老去

如何给生命两头同等的关爱

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现实的生活

有时候很无奈

只能想办法

多一些关爱

有一种爱

不管你身处何境

都能感受到他们的温暖

有一种爱

永远不需要珍藏

却永远也不会忘记

他们

用淳朴无私的关怀

温暖了我们

整整一生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