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周怀忠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专题新闻 > 正文

华商调查

停车管理权移交了 之前的欠费如何收缴?

爆料称西安各区停车收费新系统没联网,欠费显示为“零”

记者实地测试,欠费3万多的车辆在新系统确实为“零”

近日,一名自称停车收费员的知情人士向华商报爆料,“西安的机动车停放计时器自7月10日更新后,各区都开始使用自己的新系统,但新系统相互之间不联网,无法显示以前的停车欠费,这可能会导致累计高达数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欠费难以收回。”

爆料:

欠费数额巨大

新系统车辆欠费恐“清零”

7月11日,华商报记者在西安城南见到了知情人小华(化名)。他拿出新配发的手持机动车计时器(以下简称计时器)表示,自7月10日起,系统不再显示以前所有机动车停放欠费信息,而这些欠费总额巨大。

小华边说边拿出一个袋子,里面装着很多机动车辆的欠费清单。他说,自己手里有近百辆欠费车辆的单据,欠费多的3万余元,少的几百元,这还只是他负责管理的那几条路段。小华电话联系了另一位收费员,该收费员称,自己手里也有数十辆欠费车辆的名单。两人还表示,这些还都只是冰山一角。他们以前开会时,西安市机动车停放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停放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曾向他们透露,自2011年停放服务中心成立以来,总的欠费金额已高达上亿元。由于收费员没有执法权限,对显示欠费的车辆只能以催缴提醒为主,车主不交,他们也没办法。

记者在西安另一路段见到了收费员小李,他证实说,新系统的确不再显示以前的欠费信息,过去的欠费就没法收了。小李说自己向停放服务中心的领导电话汇报此事,领导回复称,“这不是你一个收费员管的事,车辆欠款的事,领导不可能不清楚。现在停放服务中心没了,一切也就烟消云散了”。

停放服务中心:

收费已移交,可在停车服务号或未央区新城区补缴

2020年7月以来,停放服务中心出现腐败窝案后,很多人受到了处理,并已成为西安反腐教育的重点案例之一供人警示,而撤销停放服务中心也在今年5月就已尘埃落定。

西安停车服务号是停放服务中心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从今年5月22日起至7月15日,陆续发布了8条停车收费管理工作属地移交的通告,依次为灞桥区、航天基地、碑林区、莲湖区、浐灞生态区、新城区、雁塔区、高新区、未央区、经开区,通告称已将各辖区内的路内停车收费管理工作移交给其辖区的管理公司。其中,曲江新区道路内停车收费管理工作已于去年12月1日移交至辖区。

7月18日,华商报记者来到停放服务中心,一部分收费员正在办理交接手续,并上交以前的老式收费机。记者向工作人员咨询获悉,绝大多数基层收费员,原则上平移到各辖区管理,中心原来各区大队有编制的正式员工,暂时统归到“直属队”等待分流安排,各区业务现已自行开展,中心不再干扰各区正常收缴费工作。

7月20日,华商报记者致电停放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称,根据《西安市机动车停车条例》“区县人民政府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机动车停车工作”相关要求,停放服务中心负责区域已移交至属地各区。目前,西安仅新城区和未央区还在用老式的机动车收费系统,其他区都已使用自己的新系统,而且各区之间没有联网。至于以后是否联网,他们也不清楚。

对于以往的欠费车辆在各区新系统中查不出欠费,又该如何处理?工作人员称,各区使用自己的收费系统,肯定不会显示以前的欠费。如果车主需补缴费用,可以在西安停车服务号补缴或到未央区和新城区补缴。

调查:

20辆车欠费多达24万余元 有车辆拖欠3万元以上

据了解,针对欠费车辆,停放服务中心之前曾多次通过公开曝光等方式进行催缴,但效果不佳。去年9月2日,停放服务中心还专门发布《关于停车费欠费、催缴的公告》,称停放服务中心围绕停车欠费车辆,通过巡查员口头催缴等方式开展多方面的催缴工作,不少车主进行了欠费补缴,但也有部分车主未及时补缴停车费,其中少量车主欠费数额较高并存在拒绝缴费、恶意欠费的情形。公告称,为建设诚信社会,请所有欠费车主自觉及时补缴欠费,对在本公告发布后三十日内仍未积极补缴停车费的车主,将通过提起诉讼等方式逐步进行追缴。

当时,该公告还发布了截至去年8月24日14辆车的欠费信息,记者对上述14辆车重新查询,截至今年7月18日的对比如下图:

通过对比能看到,这些欠费车辆在停放服务中心公布车牌催缴的情况下,除2辆外其它12辆仍然没有补缴,甚至仍在欠费中。而这14辆欠费车信息,在西安除新城区和未央区的停车收费老系统能查询到欠费以外,其它区都显示欠费“零”元。

有十几年工龄的收费员邢先生表示,公布欠费车牌催缴只是一个途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依靠上千名收费员,通过系统查询,当碰到欠费车辆时,通过沟通进行收缴,如今新系统显示欠费为零,就没有欠费凭证,也无法追讨。他表示,针对欠费问题曾多次向上级反映,但至今没有回复。邢先生说,系统更换时,他还专门打印了一些欠费车辆的信息,收费单显示,截至7月12日一些车辆欠款情况如下:陕A1××CW/14617元,陕A7××CJ/17106元,陕U××875/1327.5元,陕A5××G3/893元,陕AF3××20/8125元,陕U7××81/1123元,陕A9××6Z/5339.5元,陕AT××67/609元……

经统计,有20辆车合计欠费246778元,而这些车辆,在新系统显示欠费为“零”。

记者走访:

城区多处新收费系统确实无法查询欠费

各辖区接管停车管理工作后,新系统能否查到欠费?从7月10日开始,记者连续在西安市多个城区进行走访。

莲湖区丰庆公园收费处:

收费员介绍,莲湖区的停车收费新系统无法查询车辆以前的欠费情况,新系统也没有与其他辖区进行联网,看不到车辆在其他区的欠费情况。记者提供了数十辆欠费车辆的车牌号,经查询均显示“零”元。

新城区尚勤路收费处:

收费员称,他们使用的是老系统,能查询车辆7月10日以前的欠费,记者提供上述车辆的车牌号,显示确有欠费。收费员介绍,虽然能显示欠费,但欠费产生在多辖区,各辖区不联网,欠费车主也不会主动给他们补缴,所以只是能显示而已,起不到催缴的作用。

碑林区和平门收费处:

收费员称,新系统只能显示本辖区内的车辆情况,没有与其他辖区联网,不能查询车辆以前的欠费。

雁塔区小寨收费处:

收费员称,新系统只能显示本辖区内的车辆情况,没有与其他辖区联网,不能查询车辆以前的欠费,以前欠费的车辆显示不欠费,收费员也没有凭证去收缴欠费。

未央区玄武路收费处:

收费员称,他们延用了停放服务中心的老系统,记者提供了数十辆欠费车辆的车牌号,都显示有欠费。

收费员称,目前其他辖区使用的新系统不联网,未央区虽然使用老系统,也只能查询未央区域内,不联网给一线工作人员带来极大不便,希望有关部门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收费员还表示,整个西安市机动车停放欠费金额很高,他们开会时多次提到过。欠费的车辆也多是企业车辆,司机停车不交钱,越拖越多,企业有时也不知道或不愿意交,就这么一拖再拖,越拖越多。

多区停放中心:

以前欠费不显示,没办法收缴

7月23日,华商报记者向雁塔停放中心询问以往欠费情况,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各区都在使用自己的收费系统,雁塔区只能看到自7月10日以后本区停放点的欠费车辆,无法与其他区联网,至于以前的欠费情况,只能通过老系统查询,至于欠费是否及时补缴,他们也不知道,反正只要在辖区不显示欠费,他们就不会收取费用。

7月27日,记者向高新停放中心工作人员咨询以往欠费处理情况。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只能查看7月10日以后在高新区域停放车辆的欠费情况,其它区域他们无法查看。随后记者提供了一辆欠费车的车牌,该车为陕AD0××81,欠费高达3万多元,但高新停放中心查询显示欠费“零”元。像这种情况,以往的欠费该如何补缴?工作人员表示,系统显示欠费为“零”就是不欠费,他们也没有凭证来收费。以往的费用该如何处理?该工作人员表示,可能会清零吧,因为没有办法来收缴。

7月27日,记者向经开区停放中心工作人员咨询以往欠费情况,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只能查询7月15日后经开区辖区内的车辆欠费情况。记者再次提供了陕AD0××81的车票号,欠费高达3万多元的该车,依然查询结果为欠费“零”元。工作人员称,显示“零”元,就是没欠费,咋补缴呢?

>>律师说法

造成非税收入流失

必要时应当启动追责程序

北京市康达(西安)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海兴介绍,根据《西安市机动车停车条例》规定,道路路内车位的停车收费,属于政府非税收入,它是不特定的社会公众为满足个体需要占用公共资源而向公共资源管理者支付的对价。

根据财政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的规定,西安市财政局是西安市非税收入的主管部门,公共道路路内停车费作为西安市的非税收入,可以由财政部门直接征收,也可以由财政部门委托的部门和单位征收,受委托的部门或者单位即为特定非税收入的执收单位,西安市机动车停放服务中心就是这项非税收入的执收单位。作为执收单位,只是依照收费标准完成非税收入征缴工作的执行机构,并无免征权限,追缴欠费是执收单位的法定职责,即使管理体制发生变动,作为变革前唯一的执收单位,西安市机动车停放服务中心也有义务将欠费追缴工作按照隶属关系转变分别转交至后续的执收单位。而避免非税收入的流失,是执收单位的主体责任。如有恶意删除系统数据,造成非税收入流失,西安市财政局作为政府非税收入主管部门,应当对此启动追责程序。

对于道路停车恶意欠费行为,属于违反《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确定的缴费义务的违法行为,当属广义上的失信行为,但滥用失信记录及制裁措施,可能对公民信息、信用甚至家属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执收单位应切实履行非税收入的征缴职责,启动法律程序予以追缴,对于大额欠费可以采取诉讼方式以外,还可以与机动车管理部门开展数据共享信息联动,在机动车审验、驾驶证换发等环节完成追缴。 华商报记者 佘晖 文/图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