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周怀忠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专题新闻 > 正文

腾讯华为入局出行领域

出行市场的江湖又迎来新的入局者。近日,不少用户发现,腾讯出行正在微信内测网约车服务。而在本月初,华为也已推出了众测版打车应用“Petal出行”。滴滴之后,随着多家科技企业入局,网约车市场恐怕“再无头部”,下半场的竞争也将进入白热化阶段。

腾讯、华为要做的是聚合平台

日前,在微信九宫格内的“出行服务”中,腾讯正测试全新的打车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我的”-“服务”-“出行服务”或在微信小程序搜索“腾讯出行服务”进入即可启用。

据了解,腾讯的“出行服务”目前已经接入曹操出行、阳光出行、首汽约车、T3出行等多个出行服务商为其提供聚合出行服务模式。同时,在价格上分为经济型、优选型和舒适型,最高可享6折优惠。

无独有偶,7月,华为也采用聚合打车模式布局网约车市场,并上线了“Petal出行”。接入的网约车平台包括首汽约车等,车型包括经济型、舒适型、商务六座和豪华型四类。

所谓的聚合平台,本身是不从事客运服务的,而是提供“交易撮合”,将流量分发给接入的网约车平台,通过第三方网约车平台来为乘客提供打车服务。目前,在该领域的还有高德、百度、美团等多个平台。在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看来,这种聚合模式风险可控、投入可控,因为不需要实际构建运营体系,而是通过平台能力把流量变现,能够抢夺一些机会固然很好,即便失败了也不会影响主营业务。

科技企业看准时机入局

可以预见,华为、腾讯想做的,不是第二个滴滴,而是另一个高德。

“微信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且粘性很高,用户使用微信打车又较为方便,因此微信的入局也会给其他平台带来压力。”汽车分析师田力表示,华为布局聚合平台或许只是第一步,通过整合更多的供应商,扩大自身在网约车市场的影响力。在影响力扩大后,华为也可通过采购自己合作的汽车品牌问界车型来提升品牌销量,并扩大问界的影响力。

腾讯和华为此时下场布局网约车业务,更是看中了当前的入局时机。有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上半年,网约车市场受疫情扰动影响较大,订单总量迟滞不前,而下半年的低基数起点将有利于两大品牌的入局发展。据交通部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今年6月全国网约车的订单总量为6.4亿单,低于去年12月的6.8亿单。

当前市场格局较难撼动

两大平台的进驻,无疑使网约车平台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4.53亿,较2020年12月增长8733万,占网民整体的43.9%。报告称,2021年,网约车行业投资增加,企业竞争加剧,智能车联网等新技术发展为行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另外,根据威尔森汽车智能决策发布的《2021出行行业市场洞察》报告,2025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预期将达到4341亿元,2022-2025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复合增速约为10%。

同时,网约车行业也仍在迎来新玩家。据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截至2022年6月30日,全国共有277家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3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453万本、车辆运输证183.7万本,环比分别增长3.1%、4.3%。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网约车市场,华为、腾讯固然可以蚕食部分地盘,但要想撼动整体市场格局并不容易。有业内观点认为,一方面,目前网约车行业“一超多强”的格局已相对稳定,滴滴的巨头位置难以撼动,加上高德、美团、曹操、T3等腰部玩家林立,华为和腾讯培养用户习惯需要一定时间。另一方面,对网约车聚合平台的监管也日益趋严,网约车行业势必将进一步规范。 华商报记者 汤晓燕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