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周怀忠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中国 > 正文

阳性、阳性、阳性!一天内四地通报!

冷链上的疫情该如何防控?

近期,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突破5000万大关,一些国家从此前“带疫解封”,又再次“封城”“封国”。

昨日,山东梁山、湖北武汉、福建泉州、甘肃兰州四地通报有进口冷冻食品外包装样本检测阳性,防疫形势似乎又开始变得紧张起来。冷链环节的传播风险已经明确,政府有些什么举措来降低风险?个人又该怎么防护呢?

>>一日四地通报

均为进口冷链食品检出阳性

山东梁山:11月13日,据山东济宁梁山疾控官方消息,11月12日,梁山县在对进口冷链食品检测中,发现1份外地销往梁山县的进口冷冻牛肉制品外包装标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

湖北武汉:据武汉市卫健委通报,12日,武汉市疾控部门在对“中食武汉冷藏物流有限公司中央直属储备肉冷库”冷冻食品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时,发现从青岛黄岛海关入关的进口冷冻去骨牛肉臀腰肉心外包装样本有3份检测结果呈阳性。经查,该批次进口产品共27吨,1006箱,原产国为巴西,厂家注册代码2015,由巴西桑托斯港出关,8月7日在青岛黄岛海关入关,存于青岛润渤冷库,8月15日出库,8月17日抵达武汉后一直储存于中食冷库,未流入市场。

福建泉州:11月13日,福建省泉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通报称,11月12日凌晨,接天津市《关于通报涉事冷冻货品情况的函》后,12日上午在丰泽区隆凯冷库排查到该涉事冷冻货品2549件。经核查,该批货品于11日入库后尚未对外销售,没有流入市场。13日凌晨,经拆封逐件检测,发现4份冷冻货品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甘肃兰州:据甘肃省兰州市卫健委消息,兰州市城关区于11月13日对焦家湾冷冻厂进行定期采样抽检过程中,发现一份来源于天津港冷链虾的虾内包装样品核酸检测阳性,其他样品为阴性。

上述四地防控部门均在第一时间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对涉及到的进口冷冻制品和运输车辆、涉事冷库全部封存,对相关企业及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消杀,对密切接触者全部进行集中隔离和核酸检测,目前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如何精准“排雷”

无合格证明的一律禁售

多地冷链食品同时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不禁让人心有戚戚,进口食品还安全吗?疫情防控如何在冷链食品进口上精准“排雷”?

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毕克新介绍,全国海关进一步强化进口冷链食品源头管控,暂停出现员工聚集性感染企业的产品输华,加强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风险监测,检出阳性后实施紧急预防性措施。

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经营司负责人陈谞表示,市场监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重点抓好进口冷链食品风险监测和排查处置工作。组织对涉疫食品样品进行溯源调查,及时协调跨省信息通报,加强涉事冷链食品追溯管理。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对来源不明的冷链食品加大了查处力度,同时指导相关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采购进口冷链食品时,查验并索取核酸检测报告、进口冷链食品货物消毒证明等。凡是不能提供合格证明的,一律不准上市销售。

此外也有专家表示,对于货物的管控难度很大,一方面货物数量庞大,另一方面采样的难度也较大。因此,管控好接触货物的从业人员更具有可操作性、靶向性和有效性。

“冷链相关从业人员属高风险人群,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和防护尤为重要,特别是手卫生,要避免在工作过程中触摸口、眼、鼻。”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评估一室副主任白莉表示,“不仅个人要强化健康意识,相关生产经营单位也要落实主体责任。”

据了解,国家卫生健康委专门印发《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和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要求相关人员健康上岗,正确佩戴口罩、手套和着工作服等。

>>还能放心吃吗

切勿私自网购进口冷链食品

冻虾、鳕鱼等冷冻食品频频“中招”,公众不免对进口冷冻食品的安全产生担忧。白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大可不必。“首先,新冠肺炎并非食源性疾病。新冠病毒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冷链相关高风险从业人员接触病毒污染食品外包装感染新冠肺炎,消费者通过接触食品及其包装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性极低,而且目前我国还没有消费者接触食品及其包装材料感染新冠肺炎的报道。”

白莉建议,消费者要牢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食品安全5大要点: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同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戴口罩,勤洗手。

此外,有专家建议广大市民,不要私自网购进口冷链食品,消费前主动查验产品核酸检测报告和消毒证明。疫情通报地如有接触疑似进口冷链食品的市民,可咨询市、县疾控中心,并自觉接受核酸检测等健康管理措施。 综合央视、中新、新华社等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