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周怀忠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经济 > 正文

10月全国CPI上涨0.5% 创2009年负增长以来新低

国家统计局11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5%,创下近11年新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1%,降幅与9月持平。

猪肉价格连涨19个月后首次下降

今年10月份CPI同比上涨0.5%,时隔42个月重新回到1%以下,并创2019年11月以来新低。自2017年4月份以来,全国CPI涨幅一直在1%上方。

在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企业出口受到影响,且由于前半年银根紧缩,CPI曾出现连续9个月的负增长。随后伴随投资和信贷放量,CPI由负转正。

环比方面,今年10月份,食品价格由涨转降,影响CPI下降约0.41个百分点。其中,随着生猪产能恢复,猪肉供给持续改善,价格环比下降7%;同比下降2.8%,是连涨19个月后首次出现下降。鸡蛋和鲜菜供应充足,价格分别下降2.3%和2.1%。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1%,影响CPI上涨约0.08个百分点。

华泰证券一位分析师表示,近两个月CPI涨幅连续下降,主要是受食品价格涨幅收窄影响。在猪肉价格走低的去年四季度CPI高基数作用下,短期内CPI同比涨幅或将保持在1%左右,但较低读数也需要防范部分行业通缩风险。

PPI降幅与上月相同

主要撑力来自基建投资

10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环比持平,未能延续持续上涨趋势;同比降幅为2.1%,也与9月份的同比降幅相同。

当月国际油价震荡下行对相关行业形成拖累。10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环比下降4.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下降1.6%。

其他主要行业中,受北方气温下降影响,供暖需求逐渐增加,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价格分别上涨2.1%和0.4%。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此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核心逻辑是全球货币政策宽松,也与需求回升、美元走弱有关。随着国内经济复苏进程延续,PPI出现了回升动力,但因为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加上海外疫情扰动,预计PPI将继续保持低速复苏态势。

从历史数据看,我国PPI同比变化与大宗商品指数相关性较高。有分析人士认为,在大宗商品价格出现震荡背景下,PPI的撑力更多来自国内基建投资,但因为“房住不炒”,上下游产业难以形成强烈复苏需求。此外,冬季来临,海外疫情反弹,这会对工业品价格造成掣肘。 华商报记者 李程

自去年3月以来,猪肉价格首次同比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调查,10月份,由于猪肉价格对CPI的作用由拉升转为抑制,加之翘尾因素继续明显收窄,陕西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较9月回落1.3个百分点,同比上涨0.7%,涨幅在全国31个省(区、市)从高到低排序中,排名第12位。

1-10月平均,陕西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3.0%;涨幅在全国31个省(区、市)从高到低排序中,排名第15位。

10月份,陕西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2%。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4%,非食品价格上涨0.1%;消费品价格下降0.4%,服务价格上涨0.1%。

10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5%,影响CPI同比上涨0.50个百分点,涨幅较9月缩窄5.5个百分点。自2019年3月以来,猪肉价格首次同比下降,猪肉对CPI的作用由拉升转为抑制,成为10月陕西食品价格、CPI同比涨幅缩窄的最重要因素。 华商报记者 毛蜜娜

西安水产品供给充裕价格普降

据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调查,10月份,西安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10月份,CPI环比下降0.2%。1-10月,CPI累计上涨2.4%。

10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下降1.0%。14类食品价格“9降5涨”,其中,畜肉类、薯类和水产品价格降幅较多,分别下降4.3%、3.6%和3.4%;干鲜瓜果类价格涨幅最大,上涨3.8%。

10月份,进入深秋,气温较低,有利于鱼类的运输、储存,市场淡水鱼供给充裕,其中鲈鱼和鲫鱼价格降幅较大,分别下降15.5%和6.6%,带动淡水鱼价格下降6.3%。虾蟹类、海水鱼和其他水产品及制品价格降幅在0.8%-1.2%之间,综合影响水产品价格环比下降3.4%。

鲜瓜果价格上涨。10月份,受下市前供给减少影响,葡萄价格上涨23.8%;此外圣女果和猕猴桃价格分别上涨4.8%和3.4%,带动鲜瓜果价格上涨5.3%。 华商报记者 毛蜜娜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