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周怀忠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经济 > 正文

直击双11

“直播带货”火爆来袭 警惕售后纠纷谁“买单”

不管你买不买,双11已经来了,商家大量做宣传促销,吸引消费者购买。节前如实宣传,节中让消费者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节后高效便捷的售后服务,都将是各大平台需要打好的备战。

为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发布“双11”电商大促消费十大预警,提醒消费者谨防促销中的各类陷阱,避免“入坑”。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直播带货成为各路玩家争抢的“高地”,频繁翻车、假货不断、刷量造假、质量存疑、售后无门……似乎也将直播带货带入一个微妙的时刻。

今年的直播带货“火”出了新高度,双11期间,更是商家“标配”,目前,商家、平台和直播带货达人们都已经进入“双11”冲刺阶段。然而,近乎疯狂的“角逐”背后,乱象更是不可避免。

异军突起的直播带货,的确为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按下“快进键”,但也因直播平台在内容审核机制、监督管理上不够完善,让不少商家以及带货主播“钻空子”,部分地方出现商品与实际宣传不符(虚假宣传)、商品性能被夸大、全网最低价不实、商品质量难保障、假冒伪劣商品层出不穷、售后服务不到位以及消费维权难等消费者最为集中“吐槽”的问题。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提醒消费者,要提高对商品的判断能力,对于低价、小众的商品应当理性购买;其次,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要有取证维权意识,及时保留网红推荐图片、视频等作为证据;遇到消费维权“瓶颈”时,可以选择向消协等部门投诉,甚至提起法律诉讼。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股权高级合伙人黄伟律师也提醒,想往顶级主播发展的看官,在成为顶级主播路上“月黑风高,小鬼难缠”,一定要做好以下三点:对于直播中的台本要熟悉,特别是广告法的极限词语在心里要有个谱儿;给出承诺一定要小心,时刻注意给自己留个可以收回的底,毕竟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一定要仔细审查与品牌方的协议,哪些话是他们要求说的,哪些是根据他们提供的素材来的,依据在哪里,不能只听品牌方口头告知,特别注意要有白纸黑字和邮箱等证据留痕。 华商报记者 黄涛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