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周怀忠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西安 > 正文

获批国家级新区五周年 呈“高速度、高质量”发展

西咸新区成全省追赶超越新增长极

华商报讯(记者 江宁)自2014年获批国家级新区以来,西咸新区紧扣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这一主题,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指导,落实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西部大开发新引擎、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以及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范例的国家使命,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民生福祉持续提升,整体呈现高速度高质量发展态势,成为陕西追赶超越的新增长极。

“美好宜居”已然在新区呈现

“以前沣河边垃圾很多,水质也不好,尤其到夏天,气味很难闻,经过治理后,现在已经美得跟公园一样了。”日前,沣西新城韩麻村村民李女士喜悦地说。

作为城乡统筹、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的沣河已今非昔比。五年来,西咸新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系统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不仅辖区5条河流的250个排污口被全部封堵,还计划投入670多亿元打造45条水系和28处湖泊、湿地。未来,新区以昆明池为核心,将打造“一池、三河、六脉、九湖”的“1369”水系格局,建成关中平原柔性治水先导区和西北地区城水融合示范区。同时,新区还坚持全域增绿,不断扩大“绿色版图”,并通过铁腕治霾、建设无煤城市,持续改善区域空气质量。而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创新之举——特色小镇的建设,五年来也蓬勃发展,先后有10多个特色小镇落成,其中将文旅和产业有机融合的沣滨水镇、茯茶小镇,已走出了一条“优美小镇产业发展模式”的新路子。

随着环境越来越好,许多村民告别了祖祖辈辈居住的老房子,搬进设施齐全、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小区。为实现群众的“美好宜居”,新区积极推进与西安户籍、社保同城和车牌照同号的工作,为咸阳区域60.5万居民全部免费换发了新区户口簿,医疗、养老等各类保障及救助、抚恤方面的政策,也均按新标准得到了落实。

此外,新区坚持把就业放在民生工作的优先位置,不仅确定26家定点就业创业培训机构,实施高校毕业生、返乡务工人员等群体就业创业促进计划,还出台了企业一次性用工补贴等政策。根据新区“宜居环境三年建设计划”,未来三年内将实施7类815个宜居环境建设项目,眼下清华附中秦汉学校、黄冈中学泾河学校等17所学校已投用,29所各类学校正加快建设;另有9所医院项目和1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改造工作正在推进,全区已有14.6万群众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

现代化产业体系初具雏形

五年来,西咸新区依靠招商引资和创新创业“两轮”驱动,加快打造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六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目前,现代化产业体系已雏形初现。

围绕把发展重心从以基础建设为主转移到产业发展上的战略调整,西咸新区近年来全力打造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6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经持续努力,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性成效:2017年引进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72个、2018年前11个月引进53个,宝能新能源汽车、三一西安产业园等一批体量大、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先后落户新区,带动了现代产业聚集发展。如首个千亿级工业项目——宝能新能源汽车项目,2020年投产后将助力陕西实现汽车年产能300万辆的目标。

五年来,西咸新区先后获批自贸试验区、双创示范基地等13项国家级试点示范,改由西安市代管后,又全面融入了大西安建设。随着《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出台,一直致力于创建最优宜居环境与营商环境的西咸新区,发展更为迅猛。据统计,2018年前11个月,西咸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8%;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8亿元,同口径增长51.6%,各项经济指标无论是增速还是质量在全省地市中位居前列。

未来,西咸新区将继续紧扣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这一主题,围绕大西安新中心这一定位,全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出一座绿色生态、宜居宜业、集约高效、产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