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毕诗成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专题新闻 > 正文

古茗茶饮上市当天即“破发”

新式茶饮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 行业内卷加剧

上周,新茶饮品牌古茗登陆港交所,成为继奈雪的茶、茶百道之后又一在港股上市的企业。与前两个品牌不同的是,古茗主打下沉市场,有38%的门店位于远离城市中心的乡镇。然而,面对老套的加盟模式,投资者用脚投票,古茗茶饮上市当天即“破发”。

老套的加盟模式无法吸引投资者

多家茶饮股票“破发”

古茗是2010年创立于浙江省台州温岭市大溪镇的茶饮品牌,隶属于古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王云安。

2月12日,蛇年香港首宗公开募股、新茶饮行业第三股——古茗挂牌上市。古茗发行价定在招股区间上限,为每股9.94港元。当日早盘开盘后,其股价小幅上涨,但午后开始跳水,收盘报每股9.3港元,下跌6.44%。第二天,古茗股价继续下探,盘中一度跌至8.22港元。上市第三天,古茗股价回升,最终收于9.4港元,但仍处在“破发”状态。

上市破发,已成为茶饮股难以跳出的怪圈。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查询发现,2021年上市的奈雪的茶,首日开盘18.86港元,一日跌去13.54%。一个月后,奈雪的茶更急挫腰斩至9.15港元;2024年4月底挂牌的茶百道以15.2港元开盘,首日收盘就遭遇近27%跌幅,次日再收跌近一成。

目前来看,古茗的股价走势基本与两位同行相仿,仅是跌幅稍缓而已。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茶饮公司上市后股价下跌反映出资本市场对行业不确定性的担忧。尤其是当行业内头部品牌,如奈雪的茶和茶百道上市后股价表现不佳时,进一步会影响市场对于古茗等后来者价值的评估。另外,这些茶饮品牌,其经营和盈利模式几乎都是依靠加盟,这种模式太过老套,无法吸引投资者。

同时,港股市场历来以高波动性著称,新股破发情形较为普遍。一家投行人士介绍,前两年港股的新股发行热潮曾吸引大量资金。但随着牛市结束,许多新股的上涨逻辑失去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茶饮行业三只股票均有被超额认购历史,但最终都难以改变“破发”命运。

行业内卷加剧

茶饮品牌淘汰赛开启

据灼识咨询报告,按照2023年交易总额计算市场份额,国内前五大现制茶饮店品牌为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霸王茶姬、沪上阿姨,市场份额为20.2%、9.1%、8.0%、5.0%、4.6%。目前,古茗是国内现制茶饮10-20元价格竞争带的王者。

与不少茶饮品牌相似,古茗也是主要赚加盟商的钱。2021年至2023年,其来自加盟店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97.9%、97.9%及97.1%。2024年前三季度,依然保持在97%以上,为97.2%。

赚加盟商钱的古茗,业绩自然取决于门店数量与交易总额。2024年底,古茗第9999家店在湖北襄阳老河口市开业。因此,该品牌目前很可能已达成了万店目标。

在招股书中,古茗称其布店策略为“地域加密”。如果在单一省级市场的门店超过500家,表示该地区具备了凸显规模效应的基础,古茗称之为关键规模。

目前,古茗已在八个省级市场建立超过关键规模的门店网络,并一直坚持走下沉市场路线。截至2024年9月30日,古茗在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量占总门店数量的80%。此外,截至2023年底,古茗有38%的门店位于远离城市中心的乡镇。这样的下沉策略也导致了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很难找到该品牌门店。在西安,大众点评显示目前仅有两家古茗,其中一家还开设在远离西安城区的长安大学城。

虽然在下沉市场占据优势,但古茗仍需应对行业增速放缓与同业竞争压力。

艾媒咨询报告称,预计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将达3547.2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较过去几年明显放缓。而且,新式茶饮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行业内卷加剧。

招股书显示,古茗的单店盈利能力有所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古茗全国同店交易总额出现0.7%的负增长。而2021年、2022年、2023年全年分别增长12%、2.8%和9.4%。

此外,同业品牌降低加盟门槛态势下,2024年前三季度古茗的加盟商流失率增至11.7%,2021年、2022年、2023年全年分别为6.2%、6.7%、8.3%。

如今,为了争夺加盟商,不少茶饮品牌先后降低门槛。而在资本市场,后续茶饮上市公司仍有扩军可能——蜜雪冰城2月14日通过港交所聆讯,沪上阿姨赴港上市正在推进之中。

可以说,围绕茶饮行业,一场事关生存的淘汰赛大幕已然拉开。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李程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