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毕诗成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大风文旅 > 正文

2025年陕西文旅新风向

2025年,文旅市场蓄势待发,在游客们做新年旅游计划的同时,陕西文旅行业也在寻找新契机、打造新亮点,开启新一年文旅市场“开门红”。让我们站在新起点,分析文旅发展走向,预测陕西文旅的新趋势。

“万亿级文旅产业”将交卷

回首2024年,陕西省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接待国内游客8.17亿人次,同比增长14%;国内游客消费7668亿元,同比增长16.5%。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全年共举办各类文旅促消费活动7657场,参与游客2628.13万人次,带动文旅消费9.3亿元。

陕西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产业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9亿人次。将建成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国际文化旅游中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陕西文旅各行业一路奔跑,文旅消费不断激发新活力。2025年是陕西“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的攻坚之年,景区和文旅单位势必铆足劲头持续高质量发展,以更好的服务、更具吸引力的项目努力吸引游客。

数字化体验走入“大秦帝国”

从游客参与的沉浸式文化体验,到景区运营的智慧化平台管理,数字技术正在快速改变着陕西文旅产业的面貌。2024年,一系列数字文旅体验项目走进人们的生活,《唐朝诡事录·西行》《一梦入大唐》等数字文旅项目市场反响强烈。这种以技术驱动的文化展览方式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也提升了西安作为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国际竞争力。

2025年,陕西有更多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上新”,除了“唐文化”,还将通过高科技带领游客领略“秦文化”。咸阳市数字文旅推介会上宣布《大秦纪》VR(虚拟现实)全感剧场将启幕;长安书院也将展出《永恒的帝国·守卫秦陵》全感沉浸剧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沉浸式数字体验项目“尘封的帝国——秦始皇陵”也将在2025年推出。这些项目将带领游客全方位走进秦咸阳城、秦陵地宫,身临其境地体验大秦帝国的昔日荣光。

此外,2025年,陕西将更加注重智慧景区的建设,通过智慧化改造提升景区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游客将在智慧购票入园系统、智能交通工具存取设施、智能购物、沉浸式体验中畅玩景区。

特色文旅让陕西更“好玩”

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意味着即将到来的2025乙巳蛇年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传统文化和文旅的结合,让更多中国人“血脉觉醒”的同时,也吸引了外国人到中国旅行。

来陕西,知中国。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陕西拥有众多历史遗迹,不仅展示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成为很多新兴文旅项目的载体。2025年,陕西将继续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更多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文旅产品。例如,2024年成功举办的“爱在长安华服集体婚礼”,新的一年将继续把传统文化与景区相结合,举办新一季活动。相信更多消费新场景会不断涌现。2024年“绒馍馍”火爆出圈,未来也将启发更多文旅单位挖掘和打造文化IP形象,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和参与。而文博游、研学游、红色游、夜间游等特色文旅也将吸引不同客群。

新地标将成为热门打卡点

随着文旅产业的成熟,传统的观光游览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期待。未来发展的空间在哪里?细分市场的新兴旅游赛道在2024年展现出巨大潜力,成为文旅市场的新热点。城市旅游成为推动经济的一个突破口和创新点;康养度假需求激增,成为各级政府及管理部门的重要布局方向;旅游演艺和剧场沉浸演出成假日消费新热点。

2025年伊始,长安书院、长安云试运行,这意味着长安系地标群“长安七子”——西安奥体中心场馆(长安鼎、长安花、长安钻)、“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中心(长安乐)、西安奥体中央公园(长安谷)等“集体登场”,携手支撑起西安国际化都市的新面貌,为西安文旅消费提供了新的场地,更多文旅内容将在这些地标中展现。西安碑林博物馆新馆将于2025年开馆,实现新老馆全部开馆,展陈面积较原来增加三倍,文物展品增至1400余种,与西安文庙、西安城墙组成文脉整体群落。2024年年底至2025年年初,陕西考古新发现不断,从罕见的“将军俑”到首次发掘的大型平民聚落、西汉列侯墓园,这些考古新发现让陕西各大博物馆的“含金量”还在上升。陕西考古新发现、各大博物馆的改造扩建以及“长安云”等新场馆的运行,为陕西文旅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游”释放陕西吸引力

随着签证便利化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外国游客选择来华旅游。72/144小时过境免签升级为240小时后,外国游客不仅停留时间更长,活动区域也大幅拓展,西安作为了解中国历史的窗口,在吸引外国游客、提高涉外旅游水平方面,将有更大作为。

2024年,陕西国际航班不断增加,为外国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入境通道。西安已经开通了多条直飞国际航线,包括西安-巴黎、西安-名古屋、西安-清迈等。这些交通线路大大缩短了旅行的时间和成本。各大景区通过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外国游客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旅游体验。同时,陕西还积极推动旅游支付便利化,实现刷外卡支付购票无障碍等,为外国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旅游消费环境。

陕西文旅2025年的热点将从多个维度展开。这些热点不仅展现了陕西文旅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态势,也预示着文旅产业未来的无限可能。

专家预测:

高新技术与文旅融合

提升陕西文旅“含新量”

长安大学教授、博导,长安大学旅游研究所所长丁华认为,陕西是打开中华文明的金钥匙,是展现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承载地。陕西文旅的发展趋势是,一方面展示悠久历史文化,另一方面将打开国际化新格局,而高科技将是让文旅变得更“好玩”的法宝。

陕西重要的考古新发现及各大博物馆的改造扩建,将进一步引领“跟着文物游陕西”“跟着博物馆边走边学”“跟着文化探寻文明体验”等文化旅游发展,对于展现中国文化的历史文化内涵、推进国际交流、丰富文旅产品的体系、推出多样化主题之旅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地标建筑是国际化大都市文化彰显和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长安七子”地标建筑群的集体登场是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结合的典范,将进一步通过建筑之美、意境之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体育+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等融合业态发展,也进一步展现西安的古韵新貌及迎接八方来客的热情开放。

丁华预测,“跟着演艺去旅游”“跟着美食去旅游”“跟着科技去旅游”等将在2025年成为陕西旅游热点。《长恨歌》《赳赳大秦》《唐朝诡事录·西行》等文旅产品将历史文化与时尚、科技相结合,努力创造文化自信的“陕西样本”。陕菜博物馆、百年老字号等努力创造“陕菜之都”“碳水之都”“小吃之都”的目标。高新技术与文旅的融合不断提升陕西全省的“含新量”,使全省文旅产品更贴近历史、贴近游客。 本组稿件由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路洁 田睿 实习生 蔡茗睿 采写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