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毕诗成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专题新闻 > 正文

8年里照护送别200多位老人

临终关怀师梁叶:让生命末期的人有尊严地离去

养老青年说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一些新兴职业应运而生,临终关怀师就是其中一项。

出生于1996年的梁叶是一名养老护理员,也是一名临终关怀师。她的照护对象大多是癌症末期、家庭已经无法护理的老人,她的工作就是精心照顾他们的生活,减缓他们的痛苦,让老人有尊严地离去。

学习养老专业是为了能进入朝阳产业

日前,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在西安的一家爱心护理院见到梁叶时,她正在给自己负责护理的老人喂饭,动作轻柔。

“别看我年纪小,在这一行已经工作8年了。”梁叶性格爽朗,笑容明媚,“我是从陕西工运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的,当年我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一方面考虑自身情况,另一方面,我觉得养老算是朝阳产业,就业应该还可以。”

梁叶说,毕业实习时,自己在北京一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实习,那是她第一次从课本知识到实践的转变,“上学期间,我们学习的是专业照护老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知识,也学了养老机构的管理等知识,那时候,我和同学们都觉得,我们未来的方向应该是管理岗位,可走入岗位才知道,绝大多数人是要从一线护理员做起的。”

走上工作岗位才知道具体而现实的困难

处理老人的大小便,是梁叶面对的第一道难关。

“其实我已经有心理建设了,但真正走上一线的岗位,第一次面对老人的排泄物,我还是退缩了。”梁叶说,刚工作那阵儿,自己根本吃不下饭,处理老人的大小便是每天都要面对的工作内容,“好在带我的老师一直给我鼓励,给我引导,我慢慢适应了,过了这一关。”

对梁叶来说,这份工作最开始,就像在闯关,会遇到自己过往人生中从未遇到的困难,比如给老人吸痰、处理褥疮,甚至被失智老人攻击……“这些具体而现实的困难,让我一度很崩溃,加上家里人也不支持我从事养老服务工作,觉得年轻人整天和老年人打交道,这份工作不体面,曾经一度我都想放弃。”梁叶说,纠结犹豫后,她还是不愿意放弃自己学习的专业,坚持了下来。

第一次直面死亡吓到发抖

不敢靠近别的老人

梁叶说,还有一个特别难过的关——直面死亡。

“来我们这里的,一部分是癌症末期的老人,医院已经无法治疗了,在这里度过人生最后的时光,所以,我的工作不可避免地要接触死亡。”梁叶说,第一次直面死亡,是一位自己照顾了几天的老爷爷,老人已经生病多年,“前一天还挺平稳,给他拍背、喂水,第二天就发现人去世了。”

梁叶说,得知老人去世,自己不敢进房间,身体不由自主地发抖,不敢靠近别的老人,“带我的老师也知道我是第一次面对死亡的人,耐心开导我,告诉我,老人走得很安详,说明我把他照顾得很好,这也是老人和家属最大的心愿。我的恐惧慢慢减轻了,情绪也平复下来。”当第二次遇到老人去世时,梁叶克服了恐惧,给老人擦拭身体,换衣服,安抚家属情绪,“我做到了,而且相信自己会越做越好。”

工作8年时间,梁叶大概算了一下,先后照护、送别了200余位老人。

“处于生命末期的人,有的是意识模糊,大多数时间是昏迷的,对于这样的老人,我需要定期给他们擦拭身体、翻身、补水、拍背,握着他们的手,轻声安慰,尽量减轻身体的不适感。”

“还有一部分老人,直至最后,意识都是清楚的,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这样的老人,只要他(她)提出有什么心愿,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我都会帮助实现。”梁叶说,有一位肺癌晚期的老人,说最大的心愿就是到院子感受一下雨中的空气,她给老人包裹严实,用轮椅推着老人到院子里,给老人打着伞,让他在雨里静静坐了一会儿,老人非常高兴,说自己再没有什么遗憾了。

梁叶说,不同的人面对死亡的心态也不一样,有的人很惊恐,有的人比较平静,“作为临终关怀师,要根据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式,为他们减轻痛苦,减少恐惧,让他们最后的时光,尽可能平静,不留遗憾。”

养老工作需要青年人注入新鲜血液

身边很多亲戚朋友都问过梁叶,这个工作很辛苦,又总是和老人打交道,为什么能坚持做下去?这个问题,她一开始不知道怎么回答,但是,这个答案,在她日复一日地坚持下更清晰了,“每当我护理的老人身体情况逐渐好转的时候,每当送走一位老人,让老人有尊严、体面地离去,家属表达感谢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让我很自豪。”梁叶说,“相比于年龄大一些的前辈们,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有更专业的知识,更敏感的触角,更新鲜的创意,我认为养老行业需要更多年轻人加入,让这份事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健康发展。”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毛蜜娜 文/图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