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毕诗成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专题新闻 > 正文

返乡女生记录农村日常 把爷爷打造成网红

你刷到过“78岁爷爷第一次吃火鸡面”的视频了吗?视频里的爷爷被辣得大呼小叫的镜头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是山西运城姑娘赵哆哆拍摄的乡村日常系列中的一条,这条视频让她几天涨粉到27万,更让一度迷茫的她重新审视返乡创业的意义。

留守儿童不想当“打工人”

2023年6月,24岁的赵哆哆大学毕业,就回到老家拍摄自己和爷爷奶奶的日常。

当年8月,她先到河北打工,但仅干了10多天就回到家乡——山西永济市开张镇。

“8月20日晚8点到的家,那天下着大雨。”赵哆哆说,“尽管我提前和我爷、我奶说了,但爷爷看到我还是忍不住说‘你咋回来咧么,不在外头好好挣钱?!’”

赵哆哆回家遭到了全家人的一致反对。“这一句话,击中了当时的我,毕竟人家都往出走,只有我往回走。”

赵哆哆曾经也是留守儿童。“我爸妈在我1岁左右就离家外出打工,种过棉花、开过小饭店,后来我妈在北京干住家保姆,我爸辗转在太原的建筑工地。所以我从小对父母的记忆模糊,更多的是与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的回忆。”赵哆哆说,不管是谁,当时都不看好自己返乡创业。

反对不仅来自家人,更有村里的其他老人,还有人说到赵哆哆面前:‘你个女娃娃,折腾这些干啥?不如考个编,安安稳稳呢!’”

上大学时就想拍老人视频

赵哆哆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她清楚记得,“大学一次外聘讲师的课堂上,老师问‘如果给你一个账号,你会做什么’,我当时就写了‘拍老人视频,服务三农事业’,和现在一样,所以我现在其实在实践曾经的梦想。”

2022年疫情期间,因家中的冬枣卖不出去,尚未毕业的赵哆哆就拍了视频网上卖,虽然没成功,但她一直觉得这事儿能干。

“现在我的日常就是在已有五六十年历史的老宅和老人活动的半径内拍拍拍、剪剪剪、发发发。我运营着两个号,关注度大、粉丝多的是我和爷爷奶奶的日常这个号。我坚持日更,只有这样才能收获稳定的流量和粉丝,更有机会出爆款。”赵哆哆自称没团队,更没钱买流量,一切都是真实、自然的。

“其实有一定关注度后,时常有粉丝留言或私信批评我‘不帮爷爷奶奶在12亩地里干农活’,其实真实情况是我身兼‘编剧、导演和剪辑’,分身乏术。大家看到的几十秒或几分钟的视频背后,都是由我跟爷爷奶奶小半天甚至一天的内容剪辑而成,我要花心思去找真实和自然流露中的‘爆点’,还要在卖产品时做链接、联系快递、打包等等。”

她坦言,10多天前自己还是个只有七八万粉丝的博主,但因近期“爷爷吃火鸡面”视频走红,粉丝暴涨到27万多。

“多少有些运气。”她感叹,但也清楚运气必须有内容和定位的加持。

“内容方面,我主打真实,我要坚持拍真实的晋南农村生活。”赵哆哆坦言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粉丝和流量,但未来肯定还是要转化,毕竟自己还得生存,但正在谨慎的思考中。

“你们陪我长大 我陪你们变老”

在赵哆哆心里,这两年,最温暖的收获是有机会“陪着陪自己长大的爷爷奶奶变老”。

拍视频不久,第一条点赞量超过2000的视频出现了,让赵哆哆更有信心。“那是2023年11月,刚拍视频几个月,因村里几位和爷爷同龄的老人相继离世,我心里有点怕,和爷爷聊起他的愿望,他说‘等你挣下大钱了,带我俩上北京看看毛主席’。我当时还没挣到钱,但我用大学时干微商攒的钱,带上当时76岁的我爷和74岁的我奶上北京!”赵哆哆说,“我爷名叫赵成业,多年一直有腿疼的毛病,但逛北京那几天他健步如飞。记得他过天安门安检时走路都特别有劲儿。即使爷和奶都没说,我也懂他们高兴着呢。等今年有时间了,我再带他们上延安看看。”

赵哆哆还用视频记录了陪爷爷奶奶看戏、赶集、买衣服、走亲戚的各种日常。

她很高兴看到爷爷爱“显摆”了。“有时甚至主动说自己是网红,这些天还到处兜售‘火鸡面’视频。这说明他觉得过得不错!”赵哆哆说,“而且曾经那些劝我考公考编的声音几乎没有了。甚至还有村里老人开始羡慕我们一家齐整,‘看人家一家多好,孙女陪着,每天三人在门洞吃饭时的笑声传得老远’。”

同时,作为常住村里的唯一95后,赵哆哆还成了所有老人的“小帮手”。“每次到镇上去,我都挨家挨户问问要捎些啥东西。有时遇到事儿耽搁了,还得给老人们一一叮嘱回去的晚,担心他们一直傻等。”赵哆哆说,“平日里村上有谁家老人的手机铃声音量小了、亮度低了、电话费交不了,基本上都是我在处理。而最忙的就是每年高龄补贴的认证季了,我几乎是挨个为他们认证,有些老人年龄大了,容貌改变、皮肤下垂,认证通过可得费一番功夫。”

像留守儿童期待陪伴一样,赵哆哆深刻地体味到留守老人更需要陪伴。

“今年春节,我奶洗澡时滑倒骨折,过年假期结束,奶奶还躺在床上,父母必须要去打工,幸好有我照料,如果我也必须走,78岁的爷爷能把她照料好吗?”赵哆哆说,“另外,回到农村,生活成本一下就降下来了,我在农村一星期100元都花不掉。如果你正在城市一筹莫展,返乡未必不是出路,其实农村有可为。”

问她未来有什么打算,她说:“还是想在这条能陪老人又能自主挣钱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用我的视频号做更多帮农、助农的好事,至少帮村里更多老人把农作物卖个好价,别让他们的辛苦太廉价!”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付启梦 文/图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