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毕诗成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华商要闻 > 正文

凝心聚力 奋勇争先 商洛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2024年,商洛高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三个年”活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一都四区”总目标,按照“123456”的工作思路,聚焦“创国高”一条发展主线,围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两个抓手,征收“三块土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盘活四处闲置资产释放园区发展动能,强化五项要素保障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实施六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扮靓园区,始终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加压奋进,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9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37亿元,完成各类财政收入3.42亿元,在“双招双引”、项目建设、产业培育、改革创新、资产盘活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新突破,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

>>聚焦产业 科学精准谋项目

全年谋划储备项目157个,总投资561.09亿元。实行重大项目专班推进、重点项目领导包抓、问题项目跟踪推进等动态管理机制,依托“六库两线一码”平台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管理,纳入平台重点项目23个,总投资25.48亿元。聚焦项目建设资金难的问题,组织企业申报各类项目29个,累计获得资金2.5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1.7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3.08%。

>>创新方式 全力以赴招项目

创新提出“园区企业招商联合体”和高新金资产业基金“跟投”、各类金融机构“跟贷”、各类资金“跟补”的“1+3”招商新政策。全年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120余次,成功签约项目19个,总投资25.21亿元,实际使用内资6.34亿元,完成市考年度目标任务的126.8%。比亚迪240万车付混合式气体发生器、天士力产业园三期、华润新能源数字低碳示范区、领充新能源充电桩生产基地、宏贯光电数字文旅装备生产等14个强链延链补链项目落地建设。

>>争分夺秒 聚力攻坚建项目

7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开工率100%,截至目前,国蜂蜜水生产线已试产并纳规,蜜头制造、瓶胚生产线已建成;天士力产业园三期厂房主体已完成;比亚迪240万车付混合式气体发生器部分生产线已建成试产,342吨产气剂已投产;比亚迪线束一、二、三期新扩产能5万车付,四期满负荷生产,五期已建成投产。

>>多措并举 强化保障优服务

70余项政务服务可帮办、代办、领办,开展帮办代办服务96件(次),容缺受理13项,通过在线平台申报项目75项,审批时限压缩40%以上。“标准地”供地32.37亩。开展“三访四问”和遍访“五上”企业活动50余次,为企业解决污水纳管、子女入学等重大问题60余件,争取各类资金2.6亿元。创新开展“人社进园区、职教进企业、工匠进校区”活动,累计为园区企业招工3000余人。全年新增备案项目50个,新注册企业54家,净增高新企业6家。不断完善提升高新区辖区内基础配套服务设施,重点实施的商丹学校北通道、两河口城市运动公园智慧化提升改造等项目已建成投用。

>>想方设法 深挖潜力激动能

坚持在“破困境、解难题”中寻出路、找活路,通过“控制总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紧而有序持续抓好资产盘活工作,实现“腾笼换鸟”,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比亚迪原有闲置5万平方米的厂房招引落地线束四期、五期和方向盘扩产项目,大圣王1.8万平方米厂房已落地投资2.5亿元的数字文旅装备生产项目,盘活天士力等低效用地325亩,亩均新增产值261万元,实现“零增地”扩张。跃迪一期资产已顺利过户,跃迪二期资产过户前期工作已启动,商丹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资产盘活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高新区标准化厂房二期已启动规划设计,“商洛印象”项目复工复产,开发公司涉陆港股权转让有序推进。

>>克难攻坚 化解问题助发展

坚持“理旧账、算清账、还老账、不留烂账”的原则,全面梳理各类问题109个,综合运用协商、诉讼、谈判、调解等措施,已处置89个,其中重点历史遗留问题31个,存续十年以上问题4个。2024年,化解重点历史遗留问题25个。聘请了专门法律顾问,完善了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机制。重新修订了国资监管、工程建设等17项制度,建立了“三重一大”的民主决策制度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用制度管人管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M⑩

奋力谱写商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2025年,商洛高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一都四区”建设总目标,纵深推进“三个年”活动,以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为抓手,积极构建“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坚持“11223344”的工作思路,以高质量项目建设驱动发展增效,以创新招商引资做强发展支撑,以持续处置遗留问题挖掘发展效能,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发展动能,以高水平安全守牢发展底线,以提升干部作风凝聚发展活力,全力推动发展提质、项目提速、经济扩容,在打好“四提攻坚战”和实现“六个做示范”上实现新突破,奋力谱写商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做优营商环境 为企服务添动力

牢固树立“园区企业生命共同体”理念,持续为项目建设提供强劲支撑。严格落实“十个马上”和“三访四问”工作措施,持续推行预约办、延时办、上门办、帮代办等服务改革事项,大力推行并联审批、联审联办、告知承诺等工作机制,审批办理时限再压缩10%。聚焦依法行政和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对破坏营商环境行为“零容忍”,从严从重打击破坏营商环境的各类犯罪行为,以建设高水平法治高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持续开展“干净高新”创建活动,启动实施高新区雨污水管网提升改造和幸福街、静泉路热力管网建设工程,完成南新东街、静泉路提升改造工程,启动编制高新区电力规划,不断提升两河口公园、高新公园服务功能,营造优美整洁、规范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

>>突出招商引资 提质增效植动能

实施“政企招商联合体”、产业基金“跟投”、金融机构“跟贷”、各类资金“跟补”的“1+3”新招商政策,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坚持以商招商,持续践行“老树开新花”的招商思路,围绕老企业就地倍增和延链补链,力争天士力西北中药材交易中心、年产800吨航空航天及军工钛合金用中间合金技改等项目达成落地意向。坚持叩门招商,紧抓西商融合和东部产业转移发展机遇,围绕“3+N”产业方向,专人专班赴深圳比亚迪、华润三九、陕西有色等企业进行重点对接,争取更多好项目、大项目落户高新区。坚持县级领导带头,积极赴东南沿海开展叩门招商,力促深圳华米时代锂离子电池、怡合兴LCM液晶显示模组等项目尽快落地。坚持平台招商,充分发挥高新区招商大使、招商顾问和中介机构资源,组团邀请客商来高新区实地考察不少于20次。坚持服务招商,建立健全项目落地专班服务机制,实行“一对一”服务,力促综合智慧能源、电子信息及装备制造产业园等项目尽快签约落地,氟磷酸钒锂电池材料及储能电池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全年实现签约项目不少于15个,总投资不少于20亿元。

>>紧抓项目建设 加速发展增后劲

做实项目谋划,抢抓“十五五”规划编制机遇,持续开展项目谋划全员路演活动,新谋划产业项目不少于100个,总投资不低于260亿元,其中产业项目不少于80个。紧抓促投资政策机遇,谋划申报各类项目不少于15个、争取资金不少于2亿元。做实调度管理,坚持“周监测、月通报、季调度”,继续实行“重点项目全员抓、重大项目专班抓”,推行“首问负责制”,建立职能部门“并联办公”机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类问题,推动拟建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提进度、续建项目早投产。全年实施重点项目29个,总投资43.23亿元,推动宏贯光电LED通用屏幕及文旅光电类产品研发生产、商洛电子信息产业园二期等21个新建项目上半年开工建设,11个省市级重点项目一季度开工率不低于50%,全年完成投资不低于10亿元。比亚迪年产240万车付混合式气体发生器、天士力产业园三期等8个续建项目建成投产。紧抓国家“两新”政策,加快实施现代中药制剂智能化升级改造、年产100万米太阳能光伏专用线产品升级改造等项目。

>>强化要素保障 助企惠企激活力

强化各类要素保障,持续助企惠企激活力。强化土地保障,全面实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完成4处265亩土地报批和209亩土地征收工作。强化资金保障,实施“畅融助园”工程,健全与金融机构常态化联系机制,协助企业申报陕南循环发展、专项债等各类资金不少于6000万元。强化用工保障,为企业解决职工子女入学、住房交通等问题,吸引各类高素质人才在商洛高新区安心发展。进一步深化拓展“人社进园区、职教进企业、工匠进校区”系列活动,定期发布企业用工需求清单,为企招工不少于3000人。

>>攻坚问题处置 突破发展释动能

坚持“理旧账、算清账、还老账、不留烂账”原则,实施“遗留问题百日攻坚”行动,综合施策、通过行政和法律途径,依法依规实现涉个人信访、涉非标合同诉讼、涉土地征迁、涉群众切身利益等4类问题全部“清零”。实施“法治立园”工程,建立“法律顾问全覆盖、协议合同全审查、诉讼案件全出庭、合同纠纷全辩护”风险防范机制。协同市城投细化商丹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盘活方案。推动开发公司涉陆港国有股权有序转让。推动跃迪一期5.3万平方米厂房落地建设氟磷酸钒锂电池材料及储能电池项目,陆港6000平方米厂房引进建设生物植物提取项目。推动跃迪二期资产安全过户,商洛印象“保交楼”年内交房。支持高投公司做大做强,新增注册资本金不少于1亿元,年度融资不少于3000万元。

>>坚持党建引领 强基固本聚合力

大力实施“党建兴园”工程,扎实开展“书记领办五件实事硬事”活动,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年打造示范党支部2个、非公企业党建品牌1个、4星级非公企业党组织1个。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扎实推进“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基层党建全面提升、全面过硬。不断强化干部职工教育培训,抓好干部监督管理,增强干部钻研业务、推动落实的能力。着力探索“校招共用”机制,打造高新区“引才用才”新模式,形成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促发展的良好格局。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