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两个维护”更加坚定
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24次,及时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部署推进了275项改革措施。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用心学纪、准确知纪、自觉明纪、严格守纪,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凝心聚力加快高质量发展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115个年度重点项目全部开工,东勋新材、新维视光电显示等32个项目建成投产,西十高铁商洛西站主体封顶、肖岭隧道全线贯通,电厂二期、浙交秦新矿业等省市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全年签约项目48个,新培育“五上企业”58户,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家,规上工业总产值180.05亿元。发放消费券200万元,带动消费1.1亿元。全区生产总值增长4.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8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8%、7.3%。
坚决当好秦岭卫士
生态优势更加彰显
常态开展秦岭“五乱”排查整治、秦岭违建“回头看”,抓好造林绿化、矿山修复,全省“8·15全国生态日”活动在商州举办。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7天,同比增加13天。王山沟锑矿治理进展顺利,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积极构建GEP、VEP和碳汇评估平台,核算GEP总价值206.71亿元,创新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发放“生态贷”5.67亿元。被生态环境部确定为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发展动力活力充分激发
全面完成区镇机构改革,议事协调机构精简80.56%。大力推行“政务服务标准化”“热线办理集成化”,达成通办事项1085项,减税降费1.8亿元,新增市场主体4007户,“五个到位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做法入选国务院典型案例,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入选全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十大典型案例。抢抓西商融合机遇,利用西安科技、人才优势,入库高新技术企业1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8家。开展各类招商推介活动200余场次,招商引资使用资金30亿元、增长175%,智能家居产品搭乘中欧班列走出国门。
突出抓好体育赛事经济
康养之都影响力持续攀升
成功举办U19沙排世锦赛、全国青少年男排锦标赛等,国家排球训练基地、游泳馆开工,商州群众运动公园建成,开通“夜间观光”“夜间通学”公交专线,开展城管护学岗等服务,城市建管水平不断提升。通过赛事带动康养产业发展,四大民宿集群、莲花山景区加快建设,举办“跟着赛事去旅游”“火热沙排·清凉一夏”康养旅居招商推介会等活动20余场次,旅游人数、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4%、16%,入选全国市辖区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区、旅游名城创新发展案例。带动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开展,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举办社区运动会、气排球赛等各类活动800余场,连续两个周期被命名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区”。
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
群众福祉显著增进
扎实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成智慧渔业工厂,发展食用菌1.08亿袋、连翘16.8万亩,279个村集体经济收益达10万元以上。培育“千万工程”示范村22个,全省“千万工程”现场会、全省渔业现代化建设推进会在商州观摩。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城镇新增就业3234人、农村转移就业12.5万人。全面推行“阳光招生”,高考一本上线人数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实施行走的医院“健康180”项目,让边远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完成343户657套棚改居民回迁安置,利用存量房安置受灾群众227户,实施灾后重建项目44个。扎实开展“民情走访日”,化解矛盾纠纷1563件、信访积案132件,办结民情民意问题298件。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基层治理效能有效提升,信访总量、刑事立案数量分别下降13.6%、30.6%。
从严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开展“提升首位度当好排头兵”主题实践活动。常态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8个。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整合资金510万元,新建扩建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20个,储备充实村级后备力量1433人。落实人才工作“十条措施”,引进各类专业人才164名。健全镇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推动镇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抓好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专项整治“校园餐”和“看病贵”等突出问题,系统抓好15件具体实事。深入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全区立案334件、处分307人。
推动商州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2025年,商洛市商州区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盯“一都四区”目标,持续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打好“四提攻坚战”,实现“六个做示范”,提升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打造生态康养之都核心区,持续壮大新材料、智能制造、文化旅游、绿色食品、建材家居五大产业集群,强化中心城区带动、工业转型强区、康养产业富民,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奋力谱写商州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加速聚链成势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化工园区建设和氟精细化工、含氟医药中间体等项目研发落地;加快区电子科技产业园发展,力促新材料、智能制造业产值分别达到80亿元、50亿元。年内建成高铁一路、高铁十三路、站前广场及客运枢纽,积极推进西商科创生态康养园区规划建设。实施27个康养产业项目,建成丹江宿集、莲花山景区、江山康养服务中心等重点康养项目。稳定食用菌生产1亿袋、产值超10亿元,创建全省食用菌产业链集群县。建成食品加工产学研示范基地、秦岭粮食仓储及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积极筹建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西北分中心、陕西省数字渔业研究院,争取全国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
狠抓项目招商
推动经济稳中向好
争取何家塬抽水蓄能电站等更多项目纳入中省规划盘子,确保今年126个重点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达效。围绕每个产业链策划包装招商项目,突出重点、精准出击、驻点招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体育赛事进社区、进街区、进公园、进商圈、进景区,推动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加大文化旅游、民宿康养等宣传营销力度,鼓励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平台经济、夜间经济等,做优文旅康养、现代物流、商贸服务、电子商务、绿色金融等服务业,不断满足群众消费新需求。
深化改革创新
增强发展动能活力
扎实抓好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全省低碳近零碳试点等改革任务。坚持九大领域专项改革领导领衔、部门协同、上下贯通,确保社会民生等领域“小切口”改革见实效。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好债务风险防控。加快西十高铁建设,力争让更多特色产品搭上“商西欧”专列走出国门。发挥秦创原(商州)创新促进中心作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提质增效。积极推进与西安交大建立“飞地创新、离岸孵化”合作模式,做好“西安研发、商州转化,西安制造、商州配套”文章。探索开辟低空经济新赛道,不断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培育形成未来产业。
加强环境保护
加快推进绿色转型
深入实施守护秦岭祖脉三年行动,动态排查整治秦岭“五乱”,加快矿山生态修复和尾矿库综合治理,加强景区、民宿、农家乐规范管理。抓好古树名木等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扎实开展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加快全域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危险废物、重金属、塑料污染、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三年行动,积极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积极推进丹江流域EOD项目,创新碳汇、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用能权等生态权益交易机制,加强生态信用和绿色金融之间的联动。
统筹城乡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老旧小区、综合管网、水生态修复等改造提升,持续完善停车位、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发挥社区智慧化物业服务指挥中心作用,确保“4+5”社区物业全覆盖取得实效,推动居民小区环境整治向城中村延伸,积极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户厕改造,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创建“千万工程”示范村22个,实现秦岭山水乡村全覆盖。加快防返贫帮扶政策与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推进乡村CEO培训增效扩面,鼓励支持回乡创业,积极培育产业大户。强化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提升粮食安全水平。
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群众幸福生活水平
加快推进“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确保城镇新增就业3100人以上。实施好公共实训基地、散煤治理、区第三幼儿园、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民生工程。完成环城南路拆迁安置,加快推进高铁新城拆迁安置。推动水毁基础设施全面恢复,推进国家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工作。持续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常态开展“周周有戏看”“送戏曲进乡村”等活动。做好困境儿童、低保边缘人口、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帮扶救助,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守牢安全底线
全面促进和谐稳定
落实常态化风险隐患排查化解机制,及时妥善处置各类舆情风险,坚决维护网络安全。妥善化解存量债务,严控新增政府债务。积极防范房地产、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统筹抓好食品安全、校园安全、防灾减灾等工作,持续深入打好基层治理“四大攻坚战”,加强常态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强区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商州。
挺硬作风 严明纪律
锲而不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引导党员干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统筹抓好新兴领域、国有企业党建。引导党员干部攻坚克难打头阵、服务群众当先锋。开展“优秀年轻干部到一线”行动,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持续深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抓实清廉商州建设,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