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商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紧扣“一都四区”建设目标,围绕“强内涵、提能力、优服务、引人才、保健康”主线,按照“1335”工作思路,奋勇争先、笃行不怠,全市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党建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构建“党委书记、班子成员、党建联络员+基层党组织”工作模式,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纵深推进“三个年”活动,举办读书班2期、“卫健大讲堂”12期。市卫健委荣获“提标创优模范机关”先进单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13个基层党组织晋升为“一类”基层党组织。
深化综合医改更加有力
建立定期会商、信息报送、观摩评比、评估评价、宣传推广五大工作机制。制定出台医疗资源下沉管理办法,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0个,下派执行院长18名、医务人员331名,共建科室54个。建成急救分站32家,胸痛救治单元17个,心电“一张网”覆盖61个镇326个村、影像“一张网”覆盖46个镇办。山阳县被评为“全国医共体建设示范县”。
健康商洛建设更加深入
评估命名市级健康细胞示范样板单位33个,评选“健康形象大使”2名、“健康达人”20名。组织开展“爱国卫生月”“无烟佳节与爱同行”等爱卫活动40余场次。完成健康城市建设基线调查,健康商洛建设“644”工作经验在全省交流,健康中国行动知行大赛荣获全省“团体三等奖”,全市居民健康素养率达26.33%,较2023年提高3个百分点。
医疗资源布局更加优化
商洛市中医医院门急诊楼建成投用,丹凤县中医医院整体搬迁,新建洛南县中医医院、商南县妇幼保健院项目主体竣工,柞水县医院建成全市首家互联网医院。投资758.3万元,开工灾后重建项目18个。镇安县妇幼保健院启动创“三级”、商南妇幼保健院成功创“二甲”医院。打造省级临床重点专科8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36个。山阳县、柞水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通过省级复审。
群众就医服务更加便捷
加速推进西商医疗“三同”计划和“组团式”帮扶,共建特色科室、名医工作室59个,引进新技术、新项目803项。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316人次。全市二、三级医院60项和98项检验结果实现全省互认。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施“一次挂号管三天”就诊模式,减少挂号12.1万人次,节省费用64.5万元。
基层服务网络更加健全
组建签约团队878个,服务四种慢病患者7.9万例,在管大病患者2.2万例,救治管理率100%。商洛市商州区行走的医院“健康180”项目落地实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深入开展,年度创建基本标准卫生院23家、国家推荐标准卫生院9家。全市基层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分别增长6.6%、33.7%。
公共卫生应急更加高效
成功保障2024国际沙排U19世锦赛、四国职业篮球冠军赛等大型体育赛事、活动100余场次。启动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与西安市建立西商融合疾病防控区域协作机制,与湖北省十堰市、河南省南阳市建立传染病防控跨省域联动关系。山阳县建成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深入推进卫健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获得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年度考核“双优秀”,全市卫健领域未发生重大公卫事件和安全事故。
重点人群保障更加完善
开展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试点。建成普惠性托育机构95家托位8120个,每千常住人口托位数4.03个。商洛市代表队荣获全省首届托育职业技能竞赛总成绩第一名,4名选手代表陕西参加全国竞赛。镇安县妇幼保健院被评为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建设省级医养结合服务中心14家,商洛市、商南县分别创建为“中国药膳美食地标城市”“秦岭美食地标城市”。
人才队伍建设更加坚实
实施“553”人才引培工程,市直三大公立医院分别自筹资金300万-500万元,多形式招引省内外知名专家57名。年度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07人,业务培训1.6万人次,评选第二届“商洛市名中医”10名。西北五省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交流会议在丹凤召开。全市64个单位283个重点岗位负责人完成轮岗、24家公立医院573名临床科室负责人完成“任期制”,打破重点岗位和临床科室负责人“终身制”。
行业综合管理更加规范
完善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强化监督执法,梳理权责清单事项339项,办理行政执法案件150起,完成双随机检查700家。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扎实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探索建立“院领导接待日”制度、医药代表“三定两有”接待制度、高值医用耗材使用规定、外送样本检测管理规定、设备采购管理办法、基本建设管理办法等10项制度,廉洁风险防控更严密,长效管理机制更完善,干事创业环境更清朗。
——商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5年工作展望
2025年,商洛市卫健委将紧扣“一都四区”建设目标,围绕“提能力、强内涵、优服务、保健康、引人才、促稳定”主线,按照“12235+10”工作思路,统筹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政治引领
把牢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正确方向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加强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上来,建立健全“四个以学”长效机制,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在卫健领域落地生根。
聚焦两个重点
推动改革落地见实效
一是以基层为重点,推进医疗卫生城乡融合和区域均衡发展。谋划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做实做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年底前,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基本(合格)标准,70%的村卫生室达到基本标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再提升1至3个百分点。
二是以深化医改为重点,深入推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因地制宜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加快山阳、丹凤县探索推进县、镇、村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按照“一院一特色”要求,每个医共体至少建设3个县镇特色专科。全面落实“两个允许”政策,推动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年薪制试点。
紧扣两个强化
促进健康服务提质增效
一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持续用力实施好“553”人才引培工程,开展“组团式”招引活动,实施好农村免费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项目和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年内招引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不少于300名,其中高层次人才不少于30名。
二是强化事业支撑保障。谋划一批高质量项目,强力推进市中医医院配套设施建设,5月底前建成中医文化广场、立体停车库和中医文化主题公园。启动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康养产业与森林、气候等自然资源以及医疗、旅游、体育、文化、养老等业态融合发展。
优化三大体系
方便群众便捷就医
一是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巩固西商医疗“三同”计划、“组团式”帮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成果,提高县级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商南、山阳县医院创建三级医院步伐。重点建设一批儿科、精神科临床重点专科。二级以上医院常态化开展巡回医疗,实现县域巡回医疗服务全覆盖。畅通双向转诊机制,引导常见多发疾病患者选择基层首诊。
二是优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突出预防为主,积极构建强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优化传染病综合防控机制、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工作体系,落实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着力构建预防、治疗、管理一体化防治模式。做好新发、突发传染病应对处置和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巩固地方病防控成效。规范实施疫苗接种和查漏补种工作,筑牢人群免疫屏障。
三是优化“一老一幼”服务体系。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加快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6个。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扩大老年健康服务供给。年底前全市二级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全部设置老年医学科,建成1-2个安宁疗护服务中心,推动安宁疗护病区建设。
抓实五项工作
奋力赶超走在前
一是抓实健康商洛建设。持续推进健康商洛17项行动,推进健康城镇、健康细胞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健康知识科普宣传,深化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创新开展“健康商洛行”系列活动,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2024年再提升2.5个百分点。
二是抓实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面实施中医药强市三年行动,推进洛南县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创建和洛南县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加快2个中医馆和90个中医阁建设进度。积极谋划实施“新时代神农尝百草”行动。
三是抓实行业综合监管。开展“法润商山”普法学习,深化“每月一主题”法治宣传活动。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会商机制,配合做好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实施文明执法提升工程,全面推广“互联网+监管”系统。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四是抓实党风廉政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党纪为“戒尺”正心正身正行。常态化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保障事业行稳致远发展。
五是抓实安全风险防范。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有效防范血液和生物安全风险隐患,做好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救援,确保行业安全稳定。
办好十件实事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全力推动儿科服务、心理和睡眠门诊服务、取消门诊预交金、血液透析服务、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托育服务、血费减免、健康知识宣传、城乡妇女“两癌”免费筛查、丙肝既往病例抗体复核等10项为民服务实事落地见效。
新的一年,商洛市卫健委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更加饱满的热情,勇担使命,守护健康,在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笃行不怠,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筑牢健康根基,续写卫健事业的崭新篇章!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