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之都迈上新台阶
旅游品牌增添新活力
华商报:据了解,过去的一年,商洛市文旅系统聚焦打造康养之都、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文化商洛,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再创新佳绩。那么,在打造康养之都方面,有哪些新的收获?
巩文超:2024年,全市文旅系统推进“医养游体药食”康养产业做示范,实施市级重点康养项目62个,完成投资53.25亿元。15处景观入选全国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丹凤县获评“中国最佳生态康养旅游名县”,商南县入选“2024中国县域旅游发展监测强县”,山阳县被授予“2024中国旅游目的地”“2024健康中国·深呼吸康养旅游强县”,商洛市获评“中国秦岭药膳美食地标城市”,“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享誉全国、走向世界。
华商报:在塑造旅游品牌方面,有什么新成效?
巩文超:策划纳入全省“四个一批”文旅项目库项目189个,项目数量和总投资全省前列。实施重大项目25个,纳统21个,完成年度投资21亿元。牛背梁被列入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培育对象,松云山舍获评全国甲级民宿,4A级景区天竺山灾后重建恢复开园,商南县西街景区、丹凤县丹凤酒庄景区、镇安县兰花产业园获国家3A级景区命名,创成棣花省级旅游度假区、法官省级旅游特色名镇、丹凤留仙坪村和商州寇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评定市级精品民宿7家、特色民宿4家,全国“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计划启动仪式、全省跟着民宿游陕西暨乡村旅游产业群现场会在商洛召开。
文化阵地实现新提升
群众文化呈现新气象
华商报:小阵地发挥大作用,文化阵地建设情况如何?
巩文超:商南、山阳、柞水省级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创建有序推进,柞水营盘镇、商南湘河镇、丹凤铁峪铺镇、洛南麻坪镇、镇安月河镇获评第四批陕西省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示范镇。洛南县图书馆新馆、丹凤县“两馆一院”建成开放,商州区综合文化中心、山阳县丰阳剧场加快建设,洛南县文化馆、镇安县图书馆改造提升和柞水县图书馆迁建工程顺利推进。建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66个、文化小舞台27处,初评特级综合文化站1个、一级站10个、二级站42个、三级站42个。
华商报:在丰富群众文化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巩文超:举办朱家湾村全国“秋季村晚”示范点展演、U19沙排世锦赛欢迎会暨陕南民歌音乐会商洛站巡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优秀剧目展演、“秦岭的回声”合唱专场音乐会、第二届民歌民谣戏曲大赛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35场次,常态化开展戏曲进乡村、中心城区公园广场“2+N”等惠民演出1149场次。商洛花鼓《月亮光光》入选陕西省文化和旅游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先后赴江苏、安徽、四川、山西四省巡演,黄梅戏《春风吹绿茶园村》、漫川大调《山区人民感谢党》参加全国展演,商洛花鼓《若河》赴七县区开展“廉洁文化商洛行”巡演。棣花社火、欢悦四季·丹江放歌/舞动丹江、山阳约你过大年——“中村民俗展”入选首批陕西省优秀群众文化品牌。
文艺创作结出新硕果
文化遗产彰显新风采
华商报:商洛素有“文化绿洲”之称,那么,在文艺创作方面,2024年出了哪些精品力作?
巩文超:深化“五个一”精品创作工程,商洛花鼓现代戏《主角》《冬去春来》、现代秦腔戏《南洛河畔的人们》完成剧本创作,古装戏《双戏楼》完成创作大纲,洛南静板书《字圣仓颉》荣获全国村晚最佳表演奖并登上央视“大河遗彩”节目。原创歌曲《我把妹妹心尖尖揣》歌手获评第三届陕南民歌大赛“十大民歌手”,广场舞《中国美》荣获全省广场舞大赛三等奖。纪录片《丹江》完成拍摄,广播剧《茶山情》在央广播出,“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主题摄影展亮相米脂国际摄影周。
华商报: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方面,分别做了哪些工作?
巩文超:秦岭博物馆全面建成,商州故城墙保护维修工程完成对市民全面开放,中心城区新增2大文化新地标,U19沙排世锦赛在秦岭博物馆西广场举办。洛南县旧石器博物馆等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加快实施,全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顺利推进,复查三普文物点2855处,新发现文物点77处。《商洛市陕南民歌保护传承发展条例》《商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出台。
宣传营销展现新作为
广电融合取得新突破
华商报:做活旅游,营销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请问,商洛文旅是如何进行宣传营销的?
巩文超:创新举办2024秦岭生态文化旅游节、西商文旅融合推介会、把商洛唱给你听(渭南站)推介会和“花开商洛、避暑商洛、多彩商洛、年味商洛”四季主题营销活动20多项。推出跟着赛事游商洛、西商文旅双城卡等宣传营销产品,全媒推出文旅宣传短视频100多条,20余条旅游资讯、特辑登上央媒。会同关中平原城市群地市组建百家旅行社联盟,3条线路入选全国生态旅游及乡村旅游精品线路,7条线路入选陕西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全年接待游客、旅游总花费同比增长23.2%、25%。
华商报:在广电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新作为?
巩文超:“爱商洛”APP平台上线运行。推出特别报道《喜看州城新盛景》《西十高铁探访行》、系列微纪录片《商洛味道》、城市宣传片《最忆是商洛》、专题片《秦岭秘境朱家湾》、百集微视频《丹江印象》第二季等系列精品生产,在央媒发稿15条、省媒发稿520条,12件作品荣获国家级奖项,36件作品获得省新闻奖和广播影视奖。高水平开展U19沙排世锦赛直播和新闻宣传报道,开设栏目22个,全媒体播发稿件560余条,让世界在商洛看见美丽中国。
华商报: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收官之年,“十五五”发展谋篇布局之年。新的一年,商洛文旅系统有什么新规划?
巩文超:新的一年,全市文旅系统将围绕“建设中国康养之都、打造大秦岭最佳旅游目的地”总目标,突出“文化商洛、全域旅游、全员营销”三大重点,着力推进“公共文化优质供给、旅游产业升级焕新、文物遗产保护利用、广播电视提质增效、文化旅游融合创新”五大工程,持续扩大“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品牌影响力,不断深化“秦岭最美是商洛”文化内涵,着力擦亮“戏剧之乡、文学重镇、文化绿洲”等金字品牌,奋力谱写商洛文旅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让世界在商洛看见美丽中国。
狠抓公共文化优质供给
华商报:在公共文化领域,今年都有哪些抓手?
巩文超:全面完成文旅资源普查,精心筹备陕西省第十一届艺术节,推进文化场馆品质提升(即商洛剧院、艺术中心大剧院、丹凤艺术中心大剧院、山阳工会俱乐部大剧院),加快市美术展览馆、商州、山阳大剧院建设,推进《主角》《冬去春来》《南洛河畔的人们》《双戏楼》等四部大戏、七部群星奖小戏小品创作,“五个一”文艺精品创作《丹江》《我是商洛》《商洛陕南民歌集锦》《诗商洛》,迎新三部曲MV《秦岭最美是商洛》《遇见商洛蓝》《唱得幸福落满坡》,商洛花鼓、仓颉造字传说、陕南民歌、洛南静板书等非遗传承创新工程,持续推进非遗“六进”、文化进万家、戏曲进乡村、广场公园“2十N”常态化演出和艺术中心大剧院商演。组织好“把商洛唱给你听”系列音乐会、秦岭回声·全国群众(商洛)合唱大赛、大美秦岭·多彩商洛美术书法摄影大赛。
推进旅游产业焕新升级
华商报:旅游产业焕新升级,推进思路有哪些?
巩文超:围绕办好秦岭生态文化旅游节,狠抓重大旅游项目、重点招商引资、重要市场主体培育,突出文创产品开发、民宿品牌打造、精品景区出圈、精品线路整合、休闲旅游街区锻造、旅游品牌创建六项工作,争取每个县区培育一个特色文旅宣传推广活动、锻造一个旅游休闲街区、推出1至2个精品景区,培育1至2个精品民宿,开发一批文创特色产品,打造1至2条精品旅游线路,提升打造1个文旅名镇,创建1至2个省级旅游品牌(A级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持续抓好花开商洛、避暑商洛、多彩商洛、年味商洛四季主题营销活动。
加强文物遗产保护传承
华商报:在文物遗产保护方面,今年有什么新举措?
巩文超:秦岭博物馆全面开放,同时做好运营管理、文创开发、宣传营销等“后半篇”文章,办好大秦岭论坛、秦岭与阿尔卑斯山、秦岭与大海的对话等重大活动。全面完成第四次文物普查,推进中心城区城堭庙、故城墙、古建筑保护工程,稳妥推进武关古塞保护开发,挖掘提升漫川、棣花、凤凰、云盖寺四大历史文化名镇的内涵、业态和对外影响力。
深化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华商报:做好旅游服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游客,那么如何让游客享受到文旅融合发展的成果?
巩文超:顺应新时代要求,深入挖掘仓颉造字传说、商洛陕南民歌、商洛花鼓、洛南静板书、镇柞渔鼓、山阳漫川大调等资源,推动商洛民歌戏曲与旅游宣传、景区演艺、民宿发展、沉浸式互动体验、数字文旅、文旅产业等融合创新发展。推动文化旅游与气象、体育、农业、林业、教育、交通、商贸、科技、低空各业融合创新发展。借力秦岭腹地独特的气候、森林、中医等康养资源和异军突起的赛事经济,开发跟着赛事游商洛、跟着民宿游商洛、跟着非遗游商洛、跟着民歌(诗歌)游商洛等融合旅游产品,将持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全链条服务体系,加快建设高品质文旅强市,切实让游客“无忧玩、暖心归”,享受到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程娟 摄影 王永刚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