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毕诗成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专题新闻 > 正文

母亲的『春牛图』

■王瑶

在我家那略显陈旧的木柜深处,藏着一幅神秘的画卷,它就是母亲视若珍宝的“春牛图”。在我的印象里,母亲总是在特定的时刻,才会庄重地将它取出,那模样,仿佛在开启一段尘封已久的时光。

听母亲说,这幅“春牛图”是她的外婆,也就是我的太外婆传给她的。太外婆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她靠着自己的双手,撑起了一个家。这幅画,是她在某个春日,用积攒许久的钱,从集市上一位流浪画师那里购得。据说,那位画师告诉她,这幅画能带来好运,让日子越过越红火。从那以后,这幅“春牛图”便成了太外婆的精神寄托,也承载着她对生活的美好期许。

小时候,我对这幅画充满了好奇。画里的春牛膘肥体壮,正奋力拉着犁,翻耕着肥沃的土地,牛的身后,一位农妇头戴斗笠,弯腰播种,阳光洒在她身上,勾勒出坚韧的轮廓。年幼的我总是缠着母亲,让她给我讲画里的故事。母亲便会微笑着温柔地说:“这画里的人啊,就是太外婆,她就像这春牛一样,辛勤劳作,只为了让家人吃饱穿暖。”在母亲的讲述中,我仿佛看到了太外婆在田间忙碌的身影,也感受到了那份对生活的执着与热爱。

有一年春天,家中的农田在母亲和父亲精心的照料下,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嫩绿的禾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活力。到了丰收的季节,金黄的稻谷堆积如山,一家人沉浸在喜悦之中。在庆祝丰收的夜晚,母亲将“春牛图”挂在堂屋最显眼的位置,烛光摇曳,映照着那幅画,也映照着家人满足的笑脸。母亲说,这丰收离不开太外婆的庇佑,也离不开“春牛图”带来的好兆头,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只有辛勤耕耘,才能收获硕果。

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也渐渐从一个年轻的女子,变成了一位饱经沧桑的妇人。而那幅“春牛图”,始终陪伴着她。记得有一年,家里遭遇了一场严重的洪涝灾害,庄稼被淹,房屋也受损严重。那段时间,母亲整日忙里忙外,四处奔波,可我从未见她掉过一滴眼泪。一天夜里,我起夜时,看到母亲坐在昏暗的灯光下,静静地看着那幅“春牛图”。她的眼神中,没有悲伤,只有坚定。那一刻,我明白了,这幅画给予了母亲力量,让她在困境中依然能够坚强面对。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要离开家乡去远方求学。临行前,母亲把我叫到身边,再次拿出那幅“春牛图”。她轻轻地抚摸着画卷,对我说:“孩子,你看这春牛,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始终坚持劳作。你到了外面,也要像它一样,不怕吃苦,努力奋斗。”我接过母亲手中的画,看着她那充满期待的眼神,重重地点了点头。

如今,我已在城市里安了家,可每次回到家乡,母亲总会和我一起,坐在院子里,看着那幅有些褪色的“春牛图”,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在这看似平凡的画卷里,我看到了太外婆的坚韧,看到了母亲的辛勤,更看到了我们家族传承的精神。它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一份珍贵的记忆,一种力量的源泉。

母亲的“春牛图”,就像春天里的第一缕阳光,照亮了我们的生活,温暖了我们的心灵。它见证了我们家的风雨历程,也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