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毕诗成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专题新闻 > 正文

荠菜是春天的使者

陆琴华

小时,我家庭作业还不是很多,放学了,或假期回到家里,除了玩还是玩。可是到了荠菜给大地染上绿意时,妈妈就催我出去挖荠菜,似乎不挖荠菜于我家来说就是一个不小的损失。那时还是大集体,爸爸妈妈,还有哥哥姐姐都忙着在生产队里挣工分,无暇顾及挖荠菜。这样挖荠菜就落到了我们这些小孩子身上。其实挖荠菜也不是什么出大力流大汗的重活儿,充其量是众多活儿里的一个小不点,上不了桌面,登不了大雅之堂,就跟冬天抽陀螺似的,就跟夏天在水里打喷喷(一种戏水)似的,就跟秋天摘野果子似的……玩耍中有劳动的收获,收获中有劳动的乐趣。比如一过完年,小河水还在结薄冰的时候,来到田间地头,低头一瞧,一抹抹新绿就会出现在眼前,犹如青苔紧贴地面。我们抑制不住心中的一阵激动和兴奋,欢呼雀跃,说:“荠菜!荠菜!”情不自禁地弯下腰,蹲下身把荠菜挖离地面,放在篮子里带回家。

一次午后,太阳暖暖的,正是挖荠菜的好时候。我挎着篮子,手握铲子,又要出门挖荠菜,就听有人对我说:“到泥流沟挖荠菜啊。”泥流沟不是沟,只是一个面积很大的洼地。过去大雨大涝,小雨小涝,新中国成立以后,重视水利,在泥流沟上首挖一条河,在泥鳅沟下首挖一条河,从此粮食产量有了保障,用爸爸妈妈的话来说,泥流沟种什么收什么。那儿的荠菜也比别处多,比别处大,比别处嫩。原来距离家近的一些地方,那些荠菜已经被我们挖得差不多了。约我到泥流沟挖荠菜的是同学小明,小明告诉我:“再不到泥流沟挖荠菜,说不定就没了。”

本想着那里人少,但到了泥流沟,我们立马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来泥流沟挖荠菜的有我们这些小孩子,还有一些大人。有的挖起一棵荠菜丢到身旁的篮子了,有的挖起一棵荠菜丢在帽子兜里,有的挖起一棵荠菜啥地方也不放,干脆握在手里……但其中有位最为引人注意,我看他一眼,乖乖,身边那袋子不是装钱的皮夹子,也不是装课本的书包,而是一只尼龙编织袋。这么大的袋子得要装多少荠菜啊?说真的,我们挖一小篮子荠菜,无论清炒、煮汤、凉拌、包饺子、做春饼和搓豆腐丸子,足够了。这人也太贪心了!上前一问,不是我们庄上人,是来自城里的一个人。这人说他在城里吃肉多了,血脂高、血压高,要用荠菜把血脂和血压降一降。瞧着他那可怜兮兮的样儿,我和小明,以及其他孩子就对那城里人顿生怜悯之心。我们一个个地说:“我们血脂血压不高,你拿去吧。”就把自个挖的荠菜送给那个城里人。那人不好意思,不接,还说:“荠菜炒鸡蛋,是道不错的下酒菜。”就让我们把荠菜带回家给爸爸做下酒菜。我们说:“爸爸血脂血压也不高。”

天要黑了,我们要离开泥流沟了,那个城里人也要离开了。那人把一只装满荠菜的尼龙编织袋朝肩上一扛,呼啦一下,有几个人也跟着他离开了,原来是他的妻子和几个儿女。我们挖荠菜单打独斗,光杆司令一个,没想到这个人带着一家人来泥流沟挖荠菜。我和小明说:“明天再来挖啊!”那个人笑笑,说:“明天是星期一,上班没空。”我和小明又说:“那就下个周末来挖啊。”那个城里人则说,到了周末花上头,荠菜就老成了草,口感差了,药性也不行了。

“浦西三度逢人日,惆怅东风易白头。”尽管荠菜不畏严霜寒风,最先成为春天的使者,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妈妈让我们抓紧时间挖荠菜,那个城里人说下周荠菜茎挺立,花上头就老了,目的都是让我们加快脚步追赶春天,多享受一下春天给我们带来的味觉美味。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