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毕诗成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专题新闻 > 正文

文化中国行

耍社火看花灯 元宵节就是要闹个够

“上元节,鸣金达旦,曰‘闹元宵’。”这一天,是过年的最后一天,一定要把年的气氛推向高潮,一个“闹”字,说出了节日的热闹,也说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耍社火,耍不尽的热闹与欢乐

2月12日元宵节,西安城里的街区、景区乃至居民小区纷纷举办各种非遗民俗活动,社火锣鼓、舞龙舞狮、猜灯谜、赏花灯……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年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上午11时,民乐园狮吼广场上,社火表演开始了,五六岁的孩子们装扮成唐太宗、杨贵妃、青蛇、白蛇等,被大人们顶在两米高空中,号子喊起来、水袖甩起来,太宗巡游、贵妃醉酒就这样惟妙惟肖地出现在观众面前,孩子们稚嫩的脸庞和老人们浑厚的号子声形成巨大反差,充满了民间表演的质朴和可爱。

市民王大爷带着5岁的小孙子乐乐,一路跟着表演队伍,一边看一边和演员互动,看到同龄小演员,乐乐表示自己也想上去试试。直播互动区,不时有人询问社火表演的时间地点,都希望下班后也能来看看热闹。

“社火热闹,看着欢乐,每年看都看不够。”90岁的张岁彦老人和女儿一起来看社火,回想起自己小时候也被追到家里让表演芯子,“那会儿都要被绑起来不能动,我害怕,藏在后院里不敢出来。”说起儿时往事,老人哈哈大笑。

白天看社火晚上赏花灯,元宵节就要闹个够

看完社火意犹未尽,市民张女士询问记者哪里还有演出,准备再去看看。得知青龙寺有舞龙、植物园有打铁花,张女士便和老伴继续“赶场子”。

“过节最后一天了,一定要闹个够。”张女士说,过年头几天都忙着走亲戚、招待客人,到了正月十五正好没事,就想去看看热闹,体验过年的气氛。现在城里的活动越来越丰富了,坐地铁也方便,刚好四处逛逛。

市民刘先生来自山西,带着母亲特意赶到民乐园看社火,看到精彩处,母亲开心地合不拢嘴,“好看,热闹!”她赞叹到。刘先生说,上午看完社火,下午再看看舞龙舞狮,晚上去大唐芙蓉园赏灯,这些活动都很有年的味道,也很有陕西特色,小时候过年是母亲带他看热闹,现在他带着母亲继续看热闹。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大学生小黄和男朋友相约城墙赏灯,“这一天很浪漫,城墙赏灯尤其浪漫。”小黄说。

正月十五闹元宵,为何是闹?

耍社火、扭秧歌、打腰鼓、划旱船、踩高跷,锣鼓喧天,震天动地。从关中到陕北,再到陕南,正月十五这天,三秦大地的人们都在“闹元宵”,闹元宵是属于所有人的嘉年华。一个“闹”字,把人们全情参与、全身投入、乐在其中的氛围形容得贴切而传神。

为什么是“闹”字?

热闹、玩乐、不拘礼节,在历史学专家、陕西师范大学王双怀教授看来,元宵节这天就是要通过玩乐、表演来庆祝春节,通过娱乐活动来表达喜悦的心情和对未来的憧憬。

“元宵节这天,唐长安城灯火通明,大门小门全都打开,人们走上街头,彻夜狂欢。”王双怀说,从古至今,闹元宵都是百姓喜爱的民间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传统民俗活动有传承也有创新,现在的花灯更大气、色彩更丰富、故事性更强,观赏性更强。耍社火、扭秧歌等群众活动也有举行,但是活动参与度不够,农村举行较多,城市提供的公共活动和娱乐活动还是比较少,希望能够多多发掘,利用环城公园等场所,为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娱乐活动。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赵瑞利/文 强军/图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