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的年味,热闹的大集,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期盼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农历三六九,焦岱集上走。”想要感受乡村年集氛围的,不妨去蓝田县焦岱镇体验一下——
2025年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上午8点,记者赶到焦岱镇,首先感到最大的变化就是街道上划了不少的停车位,还有村民索性把自己的麦田变成临时停车场,站在马路边招呼自驾前往的车辆停车,“焦岱大集”本来就人多,何况是年集,猜得出来一会肯定是车辆拥挤,人潮涌动,所以必须先找一个合适的停车地。
喜庆的音乐、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和街道两侧琳琅满目的商品,拉开了大集序幕。卖衣服的、卖春联的、卖瓜果蔬菜的,还有各式小吃摊点,占据了有利位置,忙着布置准备,迎接到来的客人。
据了解,焦岱集市有几百年的历史,如今的集市主要分布在两条并行的南北大街上,中间连接着几条东西走向的小街,各种同类商品相对集中在某一区域。
烂牛肉、荞面饸络、洋芋粑粑是吃货的最爱。焦岱街头有不少现场制作洋芋糍粑的摊位,木槌捶打土豆的声音此起彼伏。“这是蓝田的名小吃,一个集(一天)能卖出去几百碗,制作方法是先把土豆洗干净去皮,再上锅蒸熟。最重要的一步是捶打土豆糍粑,将土豆放在石碾盘上,用木头捶打40分钟,捶打的力度也要刚刚好,这样口感更软糯。”陈师傅向记者介绍,他已经在这卖了好几年了。
烂牛肉指的就是焦岱牛肉,是焦岱大集的招牌,逛了大半个集市,记者发现卖熟牛肉的有很多家,当地老乡介绍,吴家牛肉最有名气。记者又穿过层层人潮,找到吴家牛肉摊位,果然围满了人,有询价的,也有直接要份切好的牛肉开吃的。
吴家牛肉第四代传人王娟告诉记者;“我们的牛肉色鲜肉酥香,不管是当地乡党还是外地游客都要来吃上一碗牛肉,喝半斤酒,有滋有味的。三六九集上走,半斤牛肉半斤酒,一吃幸福又长久,我们一个集下来,能卖1000斤。”
在集市上,还看到了年节文化中必不可少的花馍,颜色喜庆,造型各异,个个都像艺术品。馍店老板屈俊丽介绍,她家蒸花馍已经有20年了,进入腊月,花馍销售就进入旺季。旁边还有一家卖杂粮馒头的老板告诉记者,她每天能卖1500个。
中午11时,前来赶集的人已把焦岱镇集市挤得满满当当,集市上大人小孩摩肩接踵。摆着各类小吃的后街尤为热闹,人们在赶集的同时也要享受一下蓝田美食。一家“红豆饭”摊位的餐桌前挤满了人,红豆饭配一碗热乎乎的萝卜豆腐菜,吃下去暖胃又暖身。最繁华的十字路口是小吃摊位区域,豆腐脑摊位前,已经挤满了客人。摊主说,她们早上6点出摊,逢集一天能卖4大缸。
甑糕摊位前热气腾腾,软糯的糯米、香甜的红枣和芸豆,层层叠叠,每一口都饱含着甜蜜与满足。还有那刚出锅的麻花,色泽金黄,咬起来酥脆可口,人们提着一袋袋麻花,准备作为走亲访友的伴手礼。
在焦岱集市后街的另一头,摆满了各类手工打造的木凳、案板、擀面杖,铁器等。一位民间艺人把自己制作的龙凳、虎凳摆放在路边,别致的造型吸引着过往的路人。
集市的另外一端,是一片红色的海洋。春联摊位上,墨香还未散去,喜庆的红纸黑字,写满了对新年的美好祈愿。“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摊主热情地向过往的人们介绍着每一副春联的寓意,选购的人络绎不绝,手中拿着精心挑选的春联,就仿佛握住了一整年的福气。
下午时分,人们买好了蔬菜、肉类等,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回家的路。
焦岱年集,是众多农村年集的一个缩影,这里不仅仅是一个购物的场所,更是情感的纽带。在这里,邻里乡亲们碰个面,热情地打个招呼,分享着过去一年的收获与喜悦。年轻人扶着老人,家长带着孩子,一家人漫步在集市中,感受着浓浓的年味。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陈团结 文/图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