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毕诗成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要闻 > 正文

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1月17日下午,政协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在陕西大会堂举行,韩文霆、裴成荣、谷孟宾、孙维等10位来自各个界别的政协委员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民营经济、城乡融合发展、银发经济等热点话题作交流发言,为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智慧。

据介绍,本次会议大会发言工作围绕推进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等重点任务方面,从征集到的230篇大会发言材料中,选出10篇稿件作为大会发言材料,充分发挥了人民政协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的特色优势。

省政协常委韩文霆代表民革陕西省委员会进行发言,提出精准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快构建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他建议,将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作为专章纳入我省“十五五”规划,围绕先进制造、电子信息、高端化工、服装纺织等目标产业设计方案,绘好产业转移承接蓝图,打造西部产业转移第一承接地、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同时坚持因地制宜,精准定位各地区承接角色,科学谋划产业转移承接方案。

省政协委员裴成荣代表民盟陕西省委员会进行发言,他建议,围绕西汉蓉航空产业集群产业配套设施不完善,协同深度不够、载体偏少等问题,应从省域层面统筹航空产业带发展战略,积极构建多元化的产业资源市场,促进优势互补,同时建立完整的航空产业总体设计、总装制造、系统集成和试验验证体系,打造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通用航空产业链龙头企业。

省政协常委谷孟宾代表民建陕西省委员会发言,提出疏堵点、稳预期,激发民营经济发展动能。谷孟宾建议,鼓励民营企业加大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技术改造,通过抢抓国家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机遇,超前对接相关要求,完善政策体系,并持续完善联系服务机制,加强民营企业权益保护,全面排查、系统清理招投标歧视等隐性壁垒,确保民营企业有机会参与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链建设。

省政协委员孙维代表民进陕西省委员发言,建议从产业定位、布局、品牌三个方面,加速释放新动能,推动我省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拓展细分市场,增加普惠性服务供给,释放银发群体消费能力。科学规划布局,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借鉴江苏南京生物医药、常州医疗器械、无锡智慧康养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按照关中制造、陕南康养、陕北原材料的发展思路,打造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银发经济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我省“一带一路”银发经济产业园立项申报工作,以重大项目为引导,引进一批符合我省整体规划的银发经济示范性企业,扶持荣华控股、秦龙乳业等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集聚,打造一批百亿级银发经济产业集群。依托陕西自贸区、西安高新区等重点园区,推进相关产业开展跨区域、国际化合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各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多层次多角度培养专业人才。把老龄人口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提高“老有所为”的认可度,畅通“老有可为”的渠道,支持老龄人才再就业。强化高标准领航,打造产业高端品牌。借助我省数字基础设施优势,发挥国家超算西安中心等数据中心的作用,建设银发经济创新型政务和社会支撑平台,培育一批为老龄群体提供全面管理和政务服务的大数据智能服务品牌。发挥陕南康养资源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招商引资,加强产业配套,提升服务标准,打造一批集“医、养、游、体、药、食”为一体的陕西特色康养品牌。

省政协委员李曼代表农工党陕西省委员会发言,围绕做大做优5A级景区,助力打造陕西优势文旅产业集群这一话题,建议按照全域旅游的理念,分区域编制旅游环线发展规划,打造以5A级景区为重点的区域旅游环线。鼓励景区积极开发演艺经济,培育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演艺品牌,让游客“白天看景,晚上看戏”,带动文旅消费扩量提质。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发挥好5A级景区的资源优势,用好240小时免签政策,让陕西成为更多海外游客的首选地、目的地。

省政协委员赵玄在发言时表示,要居安思危,加力奋进,不断巩固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先优势。他建议,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前端研发机构的投入,引导头部企业在陕西设立研发机构,加强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充换电网络体系。同时建议开展氢能源制、储、运、用等行业难题的技术攻关,加大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研发投入,布局氢能汽车示范应用项目,抢占新赛道、培育新优势。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白仲夏 文/图

两会声音

省人大代表韩永安:

在全省推广律师公益性法律咨询服务室模式

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省律师协会会长、永嘉信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主任韩永安,提出在全省市县(区)推广律师公益性法律咨询服务室模式的建议,希望对遭遇和面对法律困境的基层群众提供及时必要的帮助。

据了解,此前在省人大监察与司法委员会的指导下,2021年3月7日,陕西省图书馆就与省律师协会实施“普法惠民伴您同行”公益性法律咨询服务项目,利用周日时间按照“一周一次”为基层群众提供常态化的公益性法律咨询服务。为此,省图书馆在长安路总馆设立了陕图法律咨询律师工作室。

韩永安介绍,在前两届“普法惠民伴您同行”公益性法律咨询服务中,参与咨询服务的律师112名,已为近500位读者解答了婚姻家庭、劳动纠纷等常见的法律问题,第三届于2024年11月18日开启。“目前常态化参与律所已达到20家,参与执业律师80多人。2024年12月4日,甘肃省图书馆与甘肃省律师协会借鉴省图书馆公益性法律咨询律师工作室的服务运行方式,设立甘肃省图书馆公益法律咨询律师工作室。”韩永安表示,“普法惠民伴您同行”公益法律服务项目集中凸显了公益性、法律性、群众性和情理性,体现了高质量法律服务对遭遇和面对法律困境的基层群众的及时帮助。

为充分发挥省市县(区)三级图书馆的组织系统和资源优势,以及省市两级律师协会、省市县(区)近千家律师事务所的专业性法律服务优势,把高质量律师公益性法律咨询服务下沉、拓展到地级市和县(区),构建省市县(区)三级律师公益性法律服务室网络,韩永安提出建议:一是由省文旅厅会同省司法厅制定“陕西省律师公益性法律咨询室服务模式”推广工作方案,创造条件开展专项工作。支持市县(区)图书馆配备律师公益性法律咨询服务场所、设施设备、法律宣传资料,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和服务机制;二是支持省市两级律师协会制定律师公益性法律咨服务方案,鼓励律师事务所和执业律师提供专业性公益咨询法律服务;三是由省市县(区)文化旅游和司法行政部门为律师公益性法律咨询室及网络的正常运行予以必要的经费支持。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肖琳 强军

省政协委员雷秀娟:

优化高校人才评价体系重视品德考量

“高校是人才的‘富集矿’,也是科教强省、人才兴省的‘担当者’。”1月17日,省政协委员、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雷秀娟在接受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陕西是人才大省,科教资源丰富,但当前陕西高校人才发展面临评价体系不科学、管理监督不到位、评选机制不透明等诸多现实问题。

雷秀娟建议,应优化人才评价体系,制定多元评价标准,充分考虑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的人才特点,重视实绩评价,避免评价指标过度单一。建立院、校、同行、第三方四级交叉评价体系,公示评价结果,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客观。同时完善多措激励机制,拓宽精神、物质、事业发展等多样化激励手段,用好专项奖励基金,以提高人才的素质、发展潜力和社会效果。

“高校人才工作离不开人才管理监督的强化。”雷秀娟说,应重视品德考量,实施品德考量“群众评议”和“一票否决制”,提升品德考量“强度”。强化高校人才兼职行为审批程序,严格政策规定,严肃违纪处理。加强宣传,选树正面典型,使人才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律意识和使命感,主动提升自身行为标准,积极发挥人才正面引领作用。建立统一人才评选平台,实施动态评估考核机制,形成能上能下机制,真正让人才评选回归到促进学术进步与国家发展的轨道上来。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白仲夏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