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毕诗成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专题新闻 > 正文

肖云儒:对丝路文化全方位的推广工作从未停歇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被誉为中国首位丝绸之路文化宣传大使,从2014年到2017年,已届耄耋之年的肖云儒三走丝路,包括从长安至罗马的“追寻张骞”之旅、长安至加尔各答的“追寻玄奘”之旅、长安至东欧各国的“北欧中东欧之旅”,跋涉近四万公里,走过32个国家90多个城市。

事实上,从踏上丝路九年来,肖云儒对丝路文化全方位的推广宣传工作从未停歇。

“一带一路”故事教材辅导

在中小学教育中影响深远

在丝路之旅肖云儒连载散文随笔140多篇,并先后出版散文集《西部向西》《丝路云履》《丝路云谭》《丝路云笺》和中小学教辅等12本书,并翻译为丝路沿线英、俄、意几国文字出版,并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出版社签订了版权协议,筹备在该国面世。在三百余场文化讲座中,向社会各界深度解读丝路文化的前世今生。肖云儒多部作品获得对外宣传优秀书目、五四青年推荐优秀书目等,他与米兰大学汉语及中国文化教授梅毕娜共同完成的《地球之虹:中意丝路学者对谈录》获得国家丝路书香工程外国写作中国计划的“杰出创作奖”。

事实上,肖云儒为丝路文化传播做出的努力早已涉及各个领域,根据他相关丝路文化散文重写和改编的中小学教材、教辅,被好几个省市租型发行,发行量已达七八十万册,把丝路发展蓝图映射进了少年人的梦想。

肖云儒主编的“一带一路”故事和“一带一路”系列教材、教辅,在中小学教育中影响深远。丝路文化需要一代一代绵延,肖云儒讲述了一件小趣事:小孙女学校的语文期中考试,竟然是要求同学们试写一封邀请函,内容是邀请文化学者肖云儒到校作丝路故事讲座!

文化精神一直在丝路上流传

作为一名丝路文明的掘金者,肖云儒采到了哪些宝藏?“志之坚、史之汇、文之融、经之合、世之和”是肖云儒总结近十年丝路文化传播推广的感悟与收获。作为丝路文明的掘金者,肖云儒一行众人也将一些发展的思路和建议送到丝路沿线。

他特别提到一次偶然的购物,“有次经过撒马尔罕,偶然在旅游商店看到了中国貔貅的陶俑,旁边并列着的是大象和骆驼,仿佛东亚的中华文化、中亚文化和南亚文化在丝路上的融合。在当地,这是不拆开卖的三件套!店主解释,他们祖祖辈辈都是三个一套出售,生产量还很大。当地还有一个陶瓷工厂生产中国龙,我在那里拍照了许多罕见的中国龙造型,起码有五六十种。”肖云儒直言,这表明古代丝路并不是逝去,它通过各种文化渠道,成为一种活态的文化存在,成为生机勃勃的现实产业。这种融合从古至今一直被认同着、进行着,激发着当下文化的发展。他说:“丝路沿线各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永远不会死去,永远在丝路上传扬着。”

作为一个写作者,肖云儒认为自己采到的最大“宝藏”就是文化精神,“行进途中我们也出过事故。车队出了事,当然也有恐惧,但是一想到那些骑着骆驼跑、骑着马跑、走着路跑的先贤们,眼前的困难算得了什么呢?大家靠张骞、靠玄奘,靠丝路先行者们赋予的精神意志,去完成使命。一个人只要矢志不渝,不管能力大小,多少总会干出一点儿事情来的。”

吉尔吉斯斯坦跟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处的伊塞克湖,根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玄奘法师曾经到达此处,“我们后来也走到了那儿,在那里周边有很多与中国相关的故事,玄奘到过那里,李白也在那儿生活过,湖边有李白旧居遗址”。吉尔吉斯斯坦的旅游部长赞叹西安的旅游发展得很好,肖云儒说:“我也半玩笑半认真地给他们提了一点建议。我说我给你提供一个思路,可以叫你们的旅游收入提升——李白是中国的超级网红,在中国只要上过小学,起码几亿人都知道他,如果通过我们的宣介,让其中千分之一的人萌生出去伊塞克湖会李白的旅游愿望和行动,这就可能增加几百万旅游者。吉尔吉斯斯坦几位热心人士,那次拿着建李白纪念馆的方案和蓝图找我们,希望中国能投资——看来他们已经行动起来了!”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陕西如何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更好地发扬、践行丝路文化经济?肖云儒认为:“中心城市、关中城市群、丝绸之路的起点、国际大都会……都是国家给予西安、陕西的定位和名分。面对历史机遇,我们要做到名实相符。将每一个名分都落实到具体项目建设中去,变成我们的生产力、经贸力、文化力、品牌力,变成我们的综合实力。比如打造丝绸之路起点,这个‘起点’,含量就十分丰富,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起点,有哪些内容可以落实为项目?哪些现在虽不能落实但将来可以落实?都需要有切实的、创新性的规划。” 华商报记者 王宝红 刘慧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