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毕诗成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专题新闻 > 正文

八仙过海、寿桃、牡丹……她把面团变成精美艺术品

在咸阳民间,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老人过寿,能够摆放上一份花馍,屋主总会倍有面子。对咸阳花馍这一绽放在指尖的艺术瑰宝最有发言权的,无疑是咸阳面花非遗传承人岳若惠。

从小耳濡目染

与花馍结下不解之缘

“花馍又称面花,来源于百姓的日常生活,夸张的造型、热烈的色彩反映着人们对自身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期许。”5月8日,华商报记者来到岳若惠的工作室。小小的工作室摆满了岳若惠各个时期创作的花馍作品,有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中国传统人物造型“八仙过海”、造型逼真的寿桃、牡丹……

说起与面花结缘,59岁的岳若惠说,自己的奶奶、母亲都是当地有名的“巧手人”,剪纸、面花信手拈来。从小耳濡目染,岳若惠对这些民间艺术充满好奇。2009年,咸阳市在体育场举行全国花馍展,岳若惠去了后大受感染。从此,岳若惠利用平时假期和空闲,从2009年到2018年,自费去各地拜访花馍艺人,潜心学习,一步步从个人爱好变成民间技艺传承人。

“面花分为可食用性与非食用性两种,其实家里的面粉也可以做,家里购买的花馍过完事,就可以家人分着吃。但考虑到保存方便、造型持久,有的花馍需要选用特定的面粉,这种不能吃的主要是用来做艺术品观赏。”岳若惠介绍,各个地域的面花经过长久的流传,都形成有各自的特点。咸阳花馍造型上更注重细节,色彩点染上比较素雅,保持着多年来的风格。可以根据屋主具体需求,选用暖色或者冷色。在咸阳地区,每逢女儿出嫁,母亲要在第一个农历九月初九给女儿送一份花馍,“上面除了花鸟,还有男孩女孩等造型,寓意两口子幸福美满,早生贵子,叫做九月九花糕。”

从面团变成精美艺术品

得经过搓、捻、剪、按、卷等100多道工序

从面团变成精美的艺术品,需要提前备好面和颜料,要使用案板、剪刀、擀面杖、梳子、彩笔等,经过搓、捻、剪、按、卷等100多道工序。为了避免醒好的面发生变化,整个过程一定要快,既考验制作人眼力和手上功夫,还需要很高的耐力和专注度。

为了系统学习花馍的做法,岳若惠利用闲暇时间,前往铜川、澄城、山西闻喜等地向民间面花艺人请教,并报名参加面花培训班。

如今,岳若惠成立了自己的面花工作室,她的作品先后被岚皋县四季镇人民政府、陕西文化馆收藏,个人也获得过多项省内荣誉。

“看着孩子们对‘咸阳面花’的发展历史充满好奇,现场捏起了精美又有美好寓意的面花,我由衷地高兴。”如今,岳若惠带着她的花馍作品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让更多人了解面花,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前不久,在咸阳市第三届面食大赛上,岳若惠特地制作了一份大赛会标造型的花馍作品。她的展位上,精美的花馍引来市民啧啧称赞。“做花馍多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对生活充满热情,这也是花馍这一民间艺术本身最大的价值,希望更多人爱上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华商报记者 王斌 文/图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