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毕诗成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专题新闻 > 正文

他们退出寂静的群聊 但我们不能退出他们的生活

那些无处安放的分享欲其实所求不多

微信群无人点赞回应 #我爸退群了#冲上热搜

网友晒出同款退群老爸 无处安放的分享欲何以为系

一个亲人群,是分享喜怒忧愁善感的小团体,没人关注点赞沟通,这个群没有存在的意义,不好意思,我先退出了,你们吉祥安康。

你喜欢的别人未必喜欢

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回应

做自己想做又能做的就够了

要求别人怎么样有点过了

很多家庭物质生活很充裕

父母温饱已经不是问题

但“刷存在感”也是情感需求

“精神养老”同样值得重视

这就是亲情越来越淡的表现

有时候或许不是因为忙

真的是因为不够重视

对亲情的漠视让群没了意义

成年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没人会以他人为中心

没人会时刻关注他人的分享

人情世故看明白就好

不是要冷漠分享的人

当下各种信息鱼龙混杂

有价值的不多

大家没有时间去辨真伪

近日,一则#因分享无人回应爸爸退了家庭群#的话题引发公众关注,登上热搜。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家庭群很多,但因不同年龄、兴趣爱好、社交层级、需求都不同,家庭群里的信息和互动越来越少,造成群里一片冷清的迹象。

家族群里人越多 越容易被忽略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随机采访多位西安市民,大家均表示有家庭群,有的人不止一个,但大多数人都称群里的内容很没意思,多是各种养生、防骗的链接。也有人说,家庭群就是分享生活、沟通感情的地方,是很好的交流途径。

记者观察发现,在家庭群里,普遍刚建群时热闹一下,之后群里就越来越冷清,群里人数越多、包含的小家庭越多,消息越容易得不到回复,即使得到回复也很“官方客套”,年轻人在家庭大群里主要负责捧场,或者不发言,分享主要靠家族的老年人。

大多数人认为,建群的初衷是为了增进彼此的感情,但生活里会存在很多矛盾,也有可能不同年龄、兴趣爱好、社交层级、需求都不同,家庭群里的信息便越来越少,家庭成员的互动也越来越少,造成群里一片冷清的迹象。

故事1

50多岁表哥群里分享朗诵视频

无人回应悄然退群

41岁的市民林女士说,“张爸爸退群”一事引起她的共鸣。

“我妈妈家有个大的家族群,群里有很多亲戚。50多岁的表哥没事就模仿央视主持人练习朗诵诗词、文章、主持词等,然后拍成视频分享到群里,无人回复他便退群了。”林女士说,表哥退群悄无声息,甚至大家一直都没有发现,“过了很久,我有事在群里@表哥,找了半天没找到,才发现他退群了。表哥的孩子没在群里,没人给表哥捧场,其实他朗诵得还挺好的。我还是群管理员,这都是几年前的事了,是我管理失职。”

故事2

父女俩观念不合

因玩笑话吵架后父亲退群

30岁的马女士说:“我爸也退群过,但不是因为他分享没人理,而是因为我跟我爸三观不合。”马女士的家庭群里只有她和父母。2022年11月7日,马爸爸在群里称工作场所写字楼上前两天有陪娃上课的人确诊阳性封控了,马女士回复了一句“未婚未育保平安”,马爸爸指责马女士不结婚生孩子没有责任感。马女士表示:“正是有责任感才会慎重,生娃不养娃才是没责任感。”又被爸爸指责说“加一条没有感恩的心”。“我爸一说,我想起了童年阴影。我从小是在奶奶家长大的,我爸只有在奶奶告状时会回家揍我,跟我妈一年也见不上几面。”马女士说,当时妈妈在群里打圆场不让提过去,“我爸说我对父母连尾巴都不会摇,我认为家是爱流动的地方,付出爱才能收获爱,而不是单向的要求。”

2022年11月8日下午,马女士发现爸爸退群了,妈妈又拉爸爸进群。从那时起,马女士每天在群里跟妈妈正常聊天,但马爸爸一直没再发言,“直到一个多月后,我爸在家族大群里说他阳了,再加上过年了我爸喊我回家,我家的群才恢复正常交流。”

故事3

老丈人爱转发来源不明的文章

被劝阻后改发心灵鸡汤

43岁的市民牛先生说,家庭群里有8个人,有老丈人家和姨丈家。

“老丈人在群里发的最多,以前爱转发一些来源不明的文章,我们说了几次后不太转了,改成发些感慨心得。”牛先生说,老丈人的心灵鸡汤基本没人回复,即使回应也不过是年纪相仿的亲戚在群里点点赞,“有正事的时候,我们才回复,平时在群里不发言。”

故事4

有效群是家庭小群

大群里只有老人坚持自娱自乐

36岁的市民孟女士说,她的家庭群不少,大群小群共十几个,“有效群其实就一个,我爸、我妈、我老公和我,一共4个人。”孟女士说,父母一直帮她看孩子,不是孩子住在姥姥家,就是父母来她家帮忙,所以交流很多。

“我姥姥家大群里有近20人,我几个姨跟舅家人都在里面,平时没人正经说话。每天一早,我爸在群里发早安土味表情包,白天我姨夫在群里发一堆链接,我一个都没点开看过,没人响应我爸,也没人响应我姨夫,他俩就日复一日地自娱自乐。”孟女士说,有时父亲还会把小孙子、小孙女的视频照片发到大群,收到的也都是一水儿的点赞,“大家回复都很客套,就是可爱呀、聪明啊、漂亮啊、有苗不愁长啊之类的。大群里有用的信息就是通知请吃饭、上坟等集体活动。”孟女士说。

故事5

家庭群消息免打扰“半退群”

只有过年抢红包时才看

“我家家庭群真的没有意思。”28岁的孙女士说,一群退休大妈的话题天天就是公园、宠物和孩子,“我都设置了消息免打扰,我这属于半退群,不敢真的退,又好像不存在。一年也就过年抢红包会看一次。”

故事6

弟弟结婚弟媳妇进群后

原本热闹的群就没人说话了

32岁李女士的家庭群里最近新加入了一位成员,“我弟最近结婚了,弟媳妇进群之后,群里再也没聊过。”

李女士说,家庭群里本来有自己、父母、老公和弟弟5个人,弟媳妇进群当天,大家轮番在群里发红包表示欢迎,“我们每个人都发了一段欢迎文字,我老公甚至还写了副欢迎对联发群里,之后就安静无比。群里以前很热闹,有啥我们都在群里说,弟媳进群后就没人说话了。”为了避免尴尬,李女士几天后还给群里发了个链接,试图营造这是一个有人说话的群,但没人回复。

故事7

一家人没住在一起

家庭群视频是维系感情的好途径

60岁的高女士说,她和老伴要分别照顾老妈,女儿上班很忙,一家三口不住在一起,家庭群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家群是我女儿拉的,微信最早也是女儿给我注册、教我使用的。有了群之后,我们一家三口有啥话都是在群里说,可方便了。遇到大事要商量,还会在家庭群里集体通话视频。”高女士说,女儿养了两只狗,一只她自己养着,一只她爸帮她养着,有时也会在群里发些狗狗好玩的照片,“早年我看到养生链接会发群里,还有劝人少生气之类的文章,我女儿都不让我胡看,后来我也就不发了,再发链接也是买菜团购砍一刀的。”

飙上热搜

因分享无人回应

爸爸退了家庭群

女儿:亲情断舍离,酷!!!

截至5月5日,#因分享无人回应爸爸退了家庭群#的话题已有2.1亿阅读次数,1.4万讨论次数。

微博博主分享了网友“@张悦宁宁宁”的故事,“我爸宣布退出家庭群了!当代亲情断舍离”。聊天截图显示,张爸爸在8人的家庭群中分享日常生活,发了两张图片,一张是酒的生产日期为1996年,还有一张是饭桌前喝完的空瓶,张爸爸图配文称“二十八年老酒”,晚上仅有女儿回复了一个赞的表情。次日下午,张爸爸在群里称:一个亲人群是分享喜怒、忧愁善感的小团体,没人关注点赞沟通,这个群没有存在的意义。随后,他便退出了群聊。

这则微博引起许多网友共鸣,不少网友表示有类似经历。有人认为,分享链接没回应就算了,但认真分享生活却一直没回应的话,退群也是正常的。

4月27日,网友“@张悦宁宁宁”说:“我爸是一个爱分享的老头,平时遇到有趣的事、好看的内容都会发到家族群里,我会给他捧场,但家族群里的其他亲戚几乎不作回应。于是,在这普通的一天,他义无反顾的官宣退出家族群,决定更加优雅地过好自己的生活。他好酷!!!或许他的做法有些偏激不近人情,但仔细想想,有些事情如果自己不下定决心舍弃,那么对自己的生活反而有困扰。”

心态对比

退群时——

一个亲人群是分享息怒忧愁善感的小团体,没人关注点赞沟通这个群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不好意思我先退出了,你们吉祥安康。

退群后——

退群后心里比较失落,但同时也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因为再也不用时刻盯着群聊,关心是否有人回复我了。

主角发声

没人回复会失落

退群后感到放松

据悉,张爸爸53岁,住在内蒙古包头,从事管理职业。微博中出现的家庭群约在2015年由他的小舅子建立。“群里有我和我爱人,以及我爱人的兄弟姐妹共三家人,我们现实生活中感情特别好,经常打电话、打语音联系。后来建立了家庭群,目的是加强彼此联系,更方便交流。”张爸爸说,建群前三年很热闹,妻子以前经常会发些防诈骗小视频,2019年后逐渐冷清下来,分享了趣事,除了女儿就很少有人回复。

在分享老酒前,张爸爸在群里分享过一则“公安部门历时半年拍摄17部反诈视频,精准揭露诈骗伎俩”的推文,并表示希望大家抽时间看看视频预防诈骗,发完后一直没人回复,“多次打开群聊发现无人回复,我真的很伤心”,直到4月25日再次出现类似情况,他一气之下选择退群。“在群里发了消息肯定会期待大家的回应,在我看来家庭群的意义就是如此。如果我真心地进行分享却没人回复,心里会很失落,更何况我们分享的内容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但张爸爸对家庭群的“冷清”也表示理解,“退群后,有亲戚私聊我,说实在是比较忙所以没回应。现在大家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同辈的亲戚和孩子们工作都很忙,并且大家因为生活、工作、经历不同,也渐行渐远。”张爸爸坦言,“退群后心里比较失落,同时也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因为再也不用时刻盯着群聊,关心是否有人回复我了。”

专家观点

退群是情感落差信号

这样升温家庭关系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逍表示,张爸爸退群一事中,退群是个信号,是因为分享者的情感没有得到回应,期待与现实落差较大,有失望、失落的情绪。分享者的心理:有的是助人型,生活中是热心肠,看到或听到对大家有帮助的信息及时分享出去,自已会感觉有价值;也有的是倾诉型,喜欢热闹,通过和别人说话调节自己的心情,分享信息是为了展开互动的话题;还有的是孤独型,希望亲人朋友能理解、了解自己的生活状况,能“看见”自己的内心需求,通过分享获得更多的关心关注。

无法通过家庭群升温,该如何提升亲人间的感情?杨逍分析,第一,多沟通,避免隔阂。家庭中的每个人都能表达真实情感,每个人也能带着尊重、平等来倾听,不指责,不批评。第二,多说爱,提高安全感。多表达爱,既可以建立安全感,又能促进理解包容,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第三,多聚会,维系情感。家庭成员面对面的交流、分享近况,互帮互助,也是相互信任的体现,聚会不仅能够培养成员之间的感情,还能提高家庭凝聚力。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为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佘欣 采写

网友热议

@小叮爱绿色:满腔热血的分享得不到回应,感觉好难受。

@cherry789456:群里发消息就要做好人家不回的准备。

@叮当971:我的家庭群天天都视频,看看爸爸妈妈在干啥。

@蜜桃乌龙茶少糖加冰:你分享给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就好了。

热辣评论

“拉回”退群老父亲

精神养老值得重视

有人可能会问:老人家为啥如此在意家庭群?转发的信息都要回应吗?

生活中,本就有很多形式大于意义的事情,而你不能说这些形式不重要、不需要。和父母的日常交流,充满着这些必要的形式。很多时候,对方的分享也不是为了非要让大家和他严肃探讨一番,而是应个声,让他感觉有人在,就知足了。

家人群不仅仅是一个互通有无的通讯工具,也不只是谁家有了事,在群里吆喝通知一声,除了信息功能,它还承载着情感功能。当下,父母的温饱并不是问题,但我们或许忽略了“精神养老”。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有人给老家装上监控,可以通过手机的连接和远方的父母交流,可以随时打开手机看看门前,这也是在努力营造在场感。你的生命里,我在场,这很重要,对谁都重要。他们可以退出群聊,但我们不能彻底退出他们的生活。

许飞在《父亲写的散文诗》里唱道,“几十年后,我看着泪流不止,可我的父亲已经老得像一张旧报纸。”这张旧报纸,是需要人读的。最好趁现在。 综合新华社、红星新闻等

>>小编想说——

网络时代

人们之间的情感维系

往往隔着冷静的电子屏幕,

家人亲戚之间,也多是如此。

现实中忙碌的人群

每天被各种信息和繁杂事务轰炸

疲惫不堪

放松时候往往懒得再迎合,

甚至懒得多说话。

即便面对家人群,也多是如此。

家庭群里,

不是所有人几乎全天候寂静,

就是长辈们在释放无处安放的分享欲,

“家用妙招”“吃了有风险”“坏人新骗术”“猫猫

狗狗花花草草”……

内容无非如此。

分享背后所求也不多,

不过是“你看”“我担心你”,

不过是“我在”“有空聊聊”……

也许,

我们都忙也都知道,

不是所有言语都有回响。

但也许,

我们可以多表达爱与关心,

当家人单向刷屏式分享变成双向奔赴式关爱,

孤独就会被幸福抚慰,

皱纹爬上眼角、白发铺开头顶的恐慌,

也会被安稳的爱意喂得饱饱的! 刘艳峰/文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