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毕诗成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专题新闻 > 正文

一季度 GDP增速领跑万亿之城

西安是如何做到的?

全国主要城市一季度经济数据陆续揭晓。其中,最受关注的GDP万亿城市排名,出现了较大变化。比如,广州反超重庆,成都再超苏州,杭州超武汉,宁波超天津。在GDP万亿城市中,增速最出挑的城市非西安莫属——一季度,西安GDP增速高达7.6%,成为GDP万亿俱乐部的增速冠军。

西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明确建设的三个国际化大都市之一、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9个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和科研高教基地,管辖面积1075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99.59万人。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西安一直盼望城市全面复兴,恢复周秦汉唐的历史荣耀。从城市GDP数据看,西安的排名以前并不理想。2022年位列城市GDP排行榜第22,没有进入TOP20行列。

西安上一次入围TOP20还是在2018年(初核数据),然后终核数据又跌出前20,而上上一次进入TOP20更是在遥远的1980年。

西安一季度GDP2834.11亿

实际增速同比增长7.6%

近日,根据西安市公布数据,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西安市生产总值(GDP)达到2834.11亿元,实际增速同比增长7.6%,比上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

单从一季度GDP实际增速看,西安不仅高于全国平均增速(4.5%),在全国24个GDP万亿城市中排名第一,而且超过了南通和济南,排名全国第18,距离郑州也只有一步之遥。虽说一季度排名TOP20并不一定全年排名TOP20,但这强劲的增长势头已然为全年的争先进位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产业高速增长

消费跑出了较快的复苏速度

从GDP的支出法核算角度看: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包括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其中投资和消费为内需,出口为外需,西安一季度“三驾马车”均有不俗表现。

从投资看,总体稳中向好,一季度,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0%,较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

从消费看,消费市场加快回暖,一季度,西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0.02亿元,同比增长10.1%,较上年同期提高19.9个百分点。

从外贸看,出口592.1亿元,进口341.4亿元,同期贸易顺差高达250.7亿元,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89.4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31%,“一带一路”桥头堡地位更加凸显。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一季度,西安市第一产业增加值32.40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928.04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1873.67亿元,增长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较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资质内建筑企业完成产值同比增长10.6%,较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呈现出全面复苏、持续向好的态势。

从财政和居民收入角度看:一季度,西安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9.76亿元,同比增长11.7%,较去年同期提高9.9个百分点。在财政收入上,1-3月西安财政增速达到11.7%。与此同时,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9%,较去年全年提高2.0个百分点。财政和居民收入作为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证明了西安GDP高增长的可靠性,体现出老百姓充分享受到了经济增长红利。

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老西安人对2000年左右西安的经济发展状态记忆犹新,1995年的GDP只有330亿,排名全国第44位,前面有襄樊、鞍山、济宁和保定。2000年之后,西安虽然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但疲弱的第二产业始终制约着经济大踏步发展。

工业才是经济增长的主体和压舱石,工业不稳则经济大盘得不到坚实支撑。

2017年开始,西安发展步伐加快,加大工业投资力度,补齐工业经济短板,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西安的经济发展面貌为之一新。2017年西安的GDP总量达到7469.85亿元,一举超过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副省级城市,跃升至15个副省级城市中游位置。到了2020年,西安GDP总量达10023.73亿元,成功跻身万亿GDP城市俱乐部。

2020年10月,西安市印发《西安现代产业布局规划》,首次提出“6+5+6+1”现代产业体系,明确了西安六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汽车产业、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五大新兴产业(人工智能、机器人、5G、大数据和云计算、增材制造)、六大生产性服务业(现代金融、研发设计、现代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检验检测认证、会议会展)和一个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同时明确了“一核三带一通道多板块”的产业空间布局,并对重点产业的分布进行了明确。

2022年1月,西安市印发《西安市“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再次提出要优化产业链发展环境,围绕重点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构建“6+5+6+1”现代产业体系,同时也再次明确了产业空间布局。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和根基,是支撑地方经济快速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力量,工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过程,但西安拥有着较强的工业和科研基础,只需要抓住机遇、找对方向,必能够依靠“6+5+6+1”现代产业体系赋能,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2023年,面临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身为西北龙头的西安,要如何以GDP的高速增长推动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呢?

一是突出科教研发优势,发挥秦创原平台效应,加快建设西安综合性科学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争取更多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西安。大力推进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秦创原总窗口特色产业园区等建设,支持院、校、所开展基础性应用研究,支撑和促进转化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培育创新主体,打造创新人才高地,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建成一带一路的研发科教中心,以研发科创促进西安工业实现超跨越式发展。

二是大力实施产业倍增计划,引领未来工业发展方向,依托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发挥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培育一批五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加快数字服务及技术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光子、增材制造等新兴产业集聚发展,鼓励支持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布局应用,结合西安的科技优势,着力打造“一带一路”产业中心。

三是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加速向优质高效领域聚集,深入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着力打造更优政务环境、政策环境、要素环境、法治环境、政商环境。持续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

西安有着灿烂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是古代中华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这座千年古都的发展有着太多的传奇色彩,复兴西安不仅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建设的需要,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需要。在新的时代,相信西安一定能早日实现古都复兴,重现璀璨光辉。 据陕光灯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