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毕诗成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要闻 > 正文

书中有光

其实

很多时候

我们都是不满意自己的

那么?请打开一本书?

在书中找到更好的自己

就像做梦一样

会阅读的人

做梦也是心无旁骛的

读书

让没有彩排的人生

更精彩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

让我们与书为伴

用阅读丈量世界

用书籍丰盈内心

华商报今起推出为期一个月的书店不打烊活动

嘉汇汉唐书城 新华读书阁

北方入门书店 『兴城 阅读空间』

雁塔区读书馆等参加

给爱书人留一盏灯

古人云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

我们说

不止如此

书中自有everything

因为——

脚步丈量不到的远方,书籍可以带你去看

前行途中的困顿迷茫,书籍可以给你力量

现实里忙碌空乏的身心,书籍可以回血修复

遍寻不到的理想人格,书籍可以完美再现

独自神伤的孤独世界,书籍可以建造心灵居所

……

简说由来

世界读书日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由西班牙转交方案给了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日”。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

书香行动

华商报“4·23”特别企划致读者的一封信—

书店不打烊

给爱书人留一盏灯

每当暮色四合、华灯初上,告别快节奏白日生活,人们可以在夜晚尽情释放压力。又到世界读书日,华商报联合书店、图书馆,与你约定一种生活方式——夜读,特别推出“书店不打烊”特别企划。

都市夜色中

书店是心灵栖息地

白天,我们习惯戴着面具去应付生活中的糟心事,看起来无坚不摧,实际上却疲惫不堪。对于生活,也许我们没有足够的实力去进攻,不过请相信,书籍一定是我们最强有力的盾牌。那就把时间交给晚上,用夜幕屏蔽掉生活中的一地鸡毛,在书店找到身心暂歇的栖息地,回归真实自我,打开新的世界。

你怎样定义书店?还只是买书的地方吗?设计时尚的书店本身就是城市一景,学生们喜欢在书店自习,游客到书店挑选文创小物,上班族下班之后顺便就拐到书店里看个展览,各种文化生活分享活动也越来越有趣。咖啡到了书店里就变得文艺起来,在书店品尝美食也是无比惬意。西安的夜,被璀璨的灯火无限拉长,我们期望,书店亮得久一点,更久一点。

书店不打烊

给爱书人留一盏灯

在2023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华商报将于4月23 -5月23日推出特别企划——“书店不打烊”活动,期望进一步提升城市阅读氛围、给城市夜间消费增添更多文化场景。

我们倡议:书店延长开店时间,在夜色中留住书店温度;引领市民夜读,在书香中静享悠然时光;促进文商旅融合,让夜经济更具文化感。

活动期间,参与书店将自由指定活动日,延长阅读时间,组织阅读分享、书展、艺术展等阅读推广活动,让读者拥有更多夜 空间。华商全媒体将对活动进行全程报道。

活动倡议4月20日在线上推出,立刻得到书店、图书馆等阅读空间的响应。嘉汇汉唐书城、新华读书阁、北方入门书店、“兴城阅读空间”、雁塔区图书馆等纷纷参与,给爱书人留一盏灯,满足读者的文化消费需求,为西安城市夜经济增色。

书店中夜读

打开新的生活方式

今年以来,各地消费复苏,夜经济表现尤为亮眼,书店也为夜生活提供了新的消费场景。“书店不打烊”活动除了提供日间营业体验,还倡导把夜间阅读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嘉汇汉唐书城营销总监李纯表示:“嘉汇汉唐书城一直倡导读者夜读,不仅益智增慧,更是一种安顿身心的生活方式。响应‘书店不打烊’倡议,我们将在‘五一’前后组织两场在书店里露营睡眠体验活动,引导读者睡前阅读、自我疗愈。希望大家能够来体验。”

西安市新华书店新华读书阁将于4月29日-5月3日延长营业时间,闭店时间由21:30延至22:30。除了书籍销售,还有“这就是俑”主题展览,更有轻餐服务。负责人王茜说:“西安市新华书店刚过完70岁生日,陪伴了几代西安人成长。新华读书阁位于大唐不夜城步行街,除了图书销售,还融入餐饮业态这次参与‘书店不打烊’活动,延长开店时间,更好地服务于市民和游客。”

年轻人,不去夜店,去哪里?夜猫党,不想早睡,哪里嗨?失眠族,睡不着觉,怎么办?也许… 我们可以上书店,开启夜读生活方式。

华商报“4·23”特别企划首场活动

书店不打烊 27日请你来露营

4月27日,华商报“4·23”特别企划“书店不打烊”,将在嘉汇汉唐书城小寨店举办首场活动。这一次,我们把露营地搬到了书店里!

4月27日19:30将开启夜宿书店的序幕,华商报新媒体矩阵新成员“华商乐游原”中的三个品牌栏目长安书房”“城市笔记”“阿贵有艺见”将亮相。本次活动还将邀请百花文学奖、柳青文学奖获奖者、作家庞洁进行夜读分享。睡眠环节,20位报名选中的幸运读者在瑜伽老师带领下进行睡前疗愈课程,随后体验在书店的书海中睡一晚。

“从读者感受来说,书店绝对是个放松的地方,放松到适合睡觉。”嘉汇汉唐书城营销总监李纯说,“平时书店里就有读者趴在桌边睡,靠着书架睡。这次我们参与‘书店不打烊’特别企划,请读者来书店露营,真正睡在书店里。同时参与睡前阅读分享、身心疗愈课程,体验健康的夜读生活。”

报名方式: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华商乐游原”微信公众号,在相关招募文章中报名。 华商报记者 路洁

一个问题

问:

读书能带来什么?

非标准答案:

读书丰富一个人的有限人生。

读书涵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

读书铸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

一点启发

●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

●人生在世,除了物质生活之外,还应有自己的精神生活,而这往是从读书开始的。

●书籍是人类记忆的容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著书从来就是人类获得智慧、传递文明的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

●读书,使我们的精神不再贫乏,生命不再贫弱,人生不再孤独,让我们成为有信念、达情理、知荣辱的人。

学子与书

西安高校的读书之王

认识一下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香陪伴的日子是我们人生中美好的时光。每一年,不少高校图书馆都会发布大数据分析结果,统计出图书借阅排行榜。今天,我们认识一下几位2022年位列高校图书借阅榜首的同学,听听他们的阅读故事。

陕西科技大学雷政:

读书可以改变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今年4月10日,陕西科技大学公布“2022年读者借阅排行”,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电信专业2022级的雷政,在入校仅四个月的时间里共借阅161册图书,成为本科生“阅读之王”。

来自湖南的雷政,2022年考入陕西科技大学。4月16日,华商报记者见到雷政,他说最近借阅了9本书,包括《沉思录》《君主论》《不完美的图像》《理想国》《材料力学》等,平时放在宿舍,有时间就读。

“高中时时间紧张,上大学后有更多的时间可以阅读,而且图书馆里有海量的书籍,所以,上大学后我经常泡在图书馆。”雷政说,“我看的书类型挺多,专业类书籍自然要看,此外,还有思考类的书、文学小说等。比如看完《心流》后,我懂得了人生是一种体验;看完《金字塔原理》后,明白了说话要先说重要的内容,要学会抓重点,人生也是这样。”

雷政说,读书能让他变得安静、不浮躁,“首先能积累知识,其次能拓宽视野,读书多了,对某一件事会有不同层面的思考,任何事情都不能看表象,懂得它的底层思维逻辑很重要。读书多了,思维方式、说话方式、行为方式都是可以改变的。读书时会发现古人也会遇到类似问题,看看他们是如何思考和改变的,这应该就是‘以史为鉴’。”

雷政向大家分享了读书经验,他建议大家多读读哲学书籍,虽然比较抽象,但可以带来人生启示,运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在读一本书的时候,有的概念来自其他书籍,那么就可以同时去看关联书籍,这样你所读的书本身就是一个紧密关联的知识网络,坚持的时间长了就会非常了不得。”

西北大学汪志远:

读书帮我打开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的大门

在西北大学图书馆2022年的数据统计中,借阅量最大的汪志远共借阅了421册图书。

来自河北的汪志远,目前是西北大学的一名博士研究生。4月16日,他给记者看了最近借阅的11本书籍,包括《民族分裂与国家认同》《一本书的历史》《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历史考察研究》《中国共产党的七年》等。“这里面的不少书,我看了不止一遍,最近想再刷一遍,可能会有新的理解。”

“小学时,我在家里看到了我爸高中时的历史教材,觉得很有意思。”汪志远说,“那时候就开始喜欢历史,同时也爱看书。四大名著就是小学时候在新华书店看完的。”

上初中后,他用零花钱买了人生第一本书《抗战时期的国民党军队》。“看到自己喜欢的书,就忍不住买,现在老家有间房子专门来放我买的书,有好几千本书。学校宿舍里,也放了上千本书。”汪志远说。

汪志远说,高中时的梦想是当一名历史老师,所以考取了河北一所师范大学的历史系,“在大学,除了专业书籍外,各种类型的书都读,有文学类、科技类、美食类、旅行类等,类型比较杂。”

在大学老师的启发下,汪志远确立了新的人生目标,考入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在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读完硕士后,继续读博士,研究方向为“伊拉克国别史”。“读书早已经成了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天都会读书,读书多了自然会融会贯通,现在,我经常用历史的视角解读其他书籍内容。”汪志远说。

汪志远分享了他的读书经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找自己喜欢的书来看。要分快读和精读,有的书需要快速浏览,加入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我的借阅量比较大一些,有的书需要仔细阅读,甚至需要多看几遍。这个自己判断,根据自己的需求来。”

长安大学刘洋:

读书让我的大学四年非常充实

2022年度长安大学阅读统计报告显示,2022本科生借阅排行前十名中,建筑工程学院刘洋为第一名,全年借阅110册图书。

4月17日,华商报记者在长安大学渭水校区见到刘洋时,他手中拿着一本《射雕英雄传》,刚从自习室出来。“大四了,工作已经定了,最近有时间,就想再刷一次《射雕英雄传》。”

刘洋来自陕西榆林,2001年出生,他与书的缘分,出现在高考后的假期。“高考后,有一天我去县城的新华书店翻看了小说《侠客行》,觉得写得很有趣,从那之后就开始迷武侠小说。”刘洋说,“那个假期,我一直在看金庸的书,成了一个武侠迷。”

上大学后,刘洋经常从图书馆借书看。除了专业类书籍,刘洋看了温瑞安的《四大名捕》、古龙的作品,还看了路遥、余华的作品等。而金庸的作品,他看了不止一遍。

为什么这么喜欢读书呢?刘洋说:“《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等书中的故事太精彩了,人物性格鲜明,故事发展、人物结局,我都非常关心,比如黄药师的性格就是我行我素,不喜欢解释,这一点我很像他。”

读书也给刘洋带来了不少收获。“能从书中的故事里得到人生启示,包括怎么理解人性、怎么面对生活、怎么与人相处等。”刘洋说。

刘洋说:“读书让我的大学四年非常充实,工作以后,我也会保持这个习惯,找一找其他领域的书籍,业余时间空了就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于普轩:

专注地读这样才能沉浸其中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2图书馆大数据统计,借阅最多的本科生为微电子学院的于普轩同学,一年借阅了248本图书。

于普轩来自江西,2003年出生,目前读大二。4月17日,记者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校区见了于普轩。他介绍了自己最近借阅的部分书籍,包括《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信号与系统》《控制系统设置指南》《机器崛起》《哥德尔艾舍尔巴赫》等。“专业书居多,首先想把专业学好学精。”于普轩说,除了专业书,“看了不少工具书,能学到很多方法,也能提高思辨能力,这也是读书的意义,因为我们信息匮乏,通过书籍,我们能找到答案。”

“小学五六年级时,我开始读故事书,《三个火枪手》《老人与海》《汤姆索亚历险记》等,觉得书里的故事很有意思。上了初中后,特别喜欢科幻小说,读《海底两万里》《蚂蚁帝国》等,对科技有了兴趣。”于普轩说,“网上搜索到的资料是零散的,还是看书更有系统性。我喜欢学数学,就读《数学史》,读与数学相关的书籍。”

上了大学后,于普轩继续保持通过读书获取信息的习惯。“看书的时候,我自己有一个纪律,就是不理会手机的信息,专心读书。”于普轩说,“读书带来的收获非常大,比如,《非暴力沟通》让我懂得了学会接纳自己,宽容自己的过错,不要因为一时的犯错而感到深深的自责;《当下的力量》让我懂得了不应该纠结过去和将来,纠结过去,容易陷入自责,太看重未来,容易陷入焦虑紧张,我们不妨把关注点放到现在,解决当下的事情……”

于普轩分享自己的读书经验:“我觉得读书需要大段的时间,专注地读,这样才能沉浸其中,对一本书获得更好地理解。” 华商报记者 任婷 文/图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