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毕诗成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专题新闻 > 正文

全国多地宣布:除部分场所外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

连日来,全国多地陆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场所越来越多,有些地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有些是室外场所不查验,还有的是除特殊场所外其他公共场所不查验。

记者梳理统计发现,全国多地已经宣布,除养老院、医院等特殊场所,其他公共场所均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有一些城市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都不再查验,比如乌鲁木齐市、深圳市。

■上海

上海市12月4日宣布,12月5日起,乘坐轨道交通、地面公交、轮渡等市内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全市公园、景区等室外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深圳

深圳市12月5日发布通告,为全面、准确、完整贯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方案(第九版)》和《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方便市民群众生产生活,即日起调整深圳市防控措施:全市社区小区、办公场所、餐饮商超及各类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凭健康码绿码、扫场所码进入。

■湖北武汉

武汉地铁及武汉公交12月4日发布公告称,12月5日起,广大乘客凭健康码绿码乘车,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江西南昌

南昌市12月4日发布通告称,12月5日起,全市室外景区、公园(含动物园),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凭“昌通码”绿码通行。除高风险区外,长期居家老人、每日上网课学生、居家办公和学习人员、婴幼儿等无社会面活动的人员,如果无外出需求,可以不参加核酸检测。

■云南昆明

昆明市12月4日宣布,自12月5日起,对已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或全程接种的市民,无须持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经扫场所码、查验健康码和接种记录、测量体温无异常,并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即可正常进入全市旅游景点景区、公园。

■山东省16市

12月4日晚,山东省政府发布通告,12月5日零时起对有关疫情防控政策措施进行优化调整,居民进入公园、景区、服务区等公共场所,乘坐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健康码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公开信息显示,山东省辖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16个设区的市。

■黑龙江哈尔滨

哈尔滨市政府官方网站12月3日晚发布通报称,自当日起,进一步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市民群众进入经营场所和单位、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需严格落实“扫码、测温、戴口罩”(公交车、网约车、出租车无需测温),查验“龙江健康码”绿码,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新疆乌鲁木齐

12月5日上午,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经乌鲁木齐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综合研判认为,目前,乌鲁木齐市完全具备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条件,可由应急防控阶段逐步转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乌鲁木齐市在交通场站、大型商超门口较大的居民小区和各城区繁华地段,设立了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和流动核酸检测车,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愿检尽检”,进出居民小区,进入各类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不再查验核酸报告。

■浙江省11市

12月4日晚11时许,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台州、金华、舟山、丽水、湖州、嘉兴、衢州相继发布优化疫情防控措施通告。除养老院、福利院、中小学、幼儿园等特殊场所外,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扫“场所码”。

■河南郑州

郑州市12月4日发布优化调整新冠疫情社会防控措施的通告,居民出行要求包括:1.居民出入小区扫场所码、健康码绿码,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2.乘坐公交、地铁、出租车(网约车)等市内公共交通工具,科学佩戴口罩,扫场所码、健康码绿码,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3.进入其他公共场所,科学佩戴口罩、扫场所码、健康码绿码、测温,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4.通过“三站一场”(郑州火车站、高铁站、汽车站和飞机场)离郑人员,仍须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继续保留核酸采样小屋,满足出行人员需要。

■广西南宁

12月3日,南宁发布通告,为科学精准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对入住南宁市宾馆、酒店、民宿和进入旅游景区等人流密集场所人员查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其余公共场所自本通告发布之日起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执行常态化防控措施。

■辽宁朝阳

12月5日,辽宁省朝阳市政府发布公告,进一步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有关措施。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外,进入其他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综合北京青年报等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