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周怀忠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专题新闻 > 正文

长征三号标成长征五号 而且分离顺序也搞错了

天文馆错误接二连三 参观男孩气到暴走 接受教育的到底该是谁?

“视频里面的明明是长征三号,但是天文体验馆标注的却是长征五号;长征五号的分离顺序也都是错的,把长征五号当成了两级火箭……”

7月16日,西藏拉萨一家长带孩子去参观藏域星球天文体验馆,期间,孩子发现馆内一演示视频上的科普知识存在错误,边看边生气地指出了问题所在,最后非常生气地离开了:“啥也不是。”

对此,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中国军工回应:小朋友很专业,展馆确实弄错了。中国军工还表示:最大的错误是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是用长征5B发射的,不是长征5号。这俩火箭,真的不一样。

随后,天文馆方面作出回应表示,已经收到反馈,并认真吸收了建议,同时也感谢男孩的指正,会立刻修改。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的长征三号、长征五号以及长征五号B,都是干啥的?有哪些不同?可能很多人都搞不清楚,是时候来一波科普了。

长征三号和长征三号甲系列

1984年,长征三号火箭将我国首颗地球同步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入轨。在长征三号的基础上,我国又发展研制出了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等型号,分别捆绑0、4、2个2.25米直径的助推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约在2.6吨至5.5吨。

在长征火箭家族中,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劳模”,是我国强密度发射的主力军。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全长约52米,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有效载荷,同时兼顾低轨道、太阳同步轨道等其他轨道有效载荷的发射,可进行一箭双星或多星的发射。

主要承担了风云二号卫星、部分北斗导航卫星、嫦娥一号探测器等发射任务。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全长约54米,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主要承担了高轨通信卫星、商业通信卫星、部分北斗导航卫星和风云四号气象卫星等发射任务。

■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

全长约54米,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该火箭在构型上首次采用两个“助推”和两个“尾翼”的结构形式。

主要承担了天链一号卫星、嫦娥二号探测器、嫦娥五号试验器以及部分北斗导航卫星等发射任务。

两个“胖五”也容易搞错

天文馆的演示视频里把长征三号乙错标成了长征五号,而让更多网友搞不清楚的,还要属长征五号和长征五号B,两者同属“胖五”家族,但其实无论是外观,还是发射任务都有诸多不同。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新一代大推力低温液体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是我国首个采用一级半构型的新一代大型液体运载火箭,两型火箭共享了5米大直径箭体结构研制、大推力液氧液氢发动机技术、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等关键技术。

■外观

两者身高不同,长征五号全长近57米,长征五号B全长近54米。

整流罩长度不同,长征五号的整流罩长度大约12.3米,而长征五号B的整流罩长度达到了20.5米。

■构型

长征五号采用两级半构型,由芯一级+助推器+芯二级+星罩组合体组成。

长征五号B采用一级半构型,由芯一级+助推器+星罩组合体组成。

■运载能力

长征五号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可达14吨。

长征五号B近地轨道(LEO)运载能力不小于22吨,专门为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设而研制。

■发射任务

长征五号擅于发射长途航天器,例如我国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就是由它来完成发射的。

长征五号B专注于高度200至400公里的近地轨道,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以及“问天”和“梦天”两个实验舱等主要舱段都要由长征五号B送上天。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7月18日,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就位发射区,将承担空间站问天实验舱的发射任务,新一轮的征程即将开启,共同期待长五B“问天”时刻。 据科技日报

>>网友声音

小朋友认真起来潜力无穷

■瞧把孩子气的,都没法参观了。

■小朋友未来不得了啊。

■作为一个科普人,为这个展馆的制作方感到汗颜。

■展馆是教知识的,应该和教科书一样的严谨,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随便布置的。

■感觉馆长该辞职了,这么低级的错误。

■大人可以糊弄,小孩子可不好糊弄。

■我儿子四岁,几十个奥特曼和技能记得嘎嘎准,小朋友认真起来潜力无穷。

■我都不如小朋友。 综合

马上就评

科普教育不能是“绣花枕头”

来参观、接受科普的孩子对科学知识充满渴望,还有着天然的、强烈的敬畏,天文馆本应提供最为准确、前沿的科学知识,担负起大众科普的责任的天文馆,结果却错误百出,大出洋相,一时不知道,来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到底是谁?也不知道天文馆馆长看了视频之后,有没有感到脸红,有没有为气到了小朋友而感到愧疚呢?

无论是打造这一场馆的相关人员,还是认定其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中国科协,应该都不乏专家、人才,然而却犯了连小孩子都能发现的低级错误,而且还要参观者指出之后再纠正,未免也太随意、太马虎了,对待科普的态度,还不如视频中的小朋友那么严谨认真。

或许,大家都将注意力放在了互动投影、沉浸式悬浮投影、球幕影院、体感互动、虚拟现实、VR技术等让人眼花缭乱的体验手段上,却忽略了最基础、最本质的功能——科学知识普及呢?

舍得在科普教育上花钱,将科技馆建得越来越有科技感,吸引更多的孩子前来寓学于乐,是一件好事。但是凡事不能忘了根本,藏在那些目眩神迷的形式之下,必须是扎实、准确、通俗的科学知识,是让人来了一趟就能获得新知,启迪智慧的底气,否则,就是徒有其表的“绣花枕头”,不但丢失了科普的初心,还会被孩子们看笑话。 据极目新闻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