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周怀忠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专题新闻 > 正文

西安黄渠头一汉墓

发现大麻、黍、粟和装粮食的织物袋

4月30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消息:西安市曲江新区黄渠头一处配合基础建设进行考古发掘的汉墓里,不仅发现了粮食,还发现了装粮食的“编织袋”。考古人员表示,在距今两千多年的汉墓里一次发现这么多有机类遗存,确实比较少见。

发掘区域有古代墓葬千余座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相关考古发掘负责人胡春勃介绍,该发掘工作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本年度配合西安市基础建设重点项目之一。自2020年8月起发掘至今,根据前期勘探及后续发掘情况推断,该区域有古代墓葬千余座,墓葬所在区域地形高亢,是古人理想的墓地。发掘区的核心区域以西汉中晚期墓葬为主,周边分布一定数量的唐代中小型墓葬和明清墓葬。

发掘区位于曲江新区登高路北段与公园南路之间的待建设用地上,南部约4公里为汉宣帝杜陵,距离杜陵邑北界约1.5公里。结合史料记载及已发掘资料,初步推测该区域的汉代墓葬应当与西汉时期杜陵有密切关系,墓主人很有可能是生前居住在杜陵邑内的贵族或官吏。以往周边发掘有汉、唐时期的墓葬,西北方向不远处为陆家寨汉墓群。西安交通大学西汉壁画墓、理工大学汉代壁画墓也位于该墓葬西北方向。

墓主人可能属于官员

胡春勃介绍,其中M553墓葬位于整个发掘区的中部偏西,所处位置是整个台地的较高处,形制为带长斜坡墓道的砖室墓,南向,平面呈甲字形,全墓由墓道、耳室、墓室组成,墓道长16.8米,其东西两壁有阶梯状收分;墓室宽4.1米,长5.3米,深9.2米,墓室为目前该发掘区域汉代墓葬中面积最大的。

墓室顶部早年坍塌,底部东、西、北三壁残存木椁遗迹,树种初步鉴定是柏木,目前已完成木材取样及封护保护处理工作。

该墓室被盗严重,盗洞填土中清理出牙质筒形饰、玉眼障、玉猪握等器物。

两耳室位于墓道北端东西两壁,均为砖构,侥幸逃过历次的盗扰。“从墓葬位置、形制、规模等信息综合来看,墓主人可能属于官员。”胡春勃说。

东耳室发现彩绘陶器、装粮食的口袋及草席等

胡春勃介绍,目前正在清理的东侧耳室,宽1.1米,进深3.5米,拱高1.2米,拱顶使用楔形砖。内部遗物根据保存形态可划分为三个部分:

耳室最内侧为陶制和原始瓷的罐类器皿,部分器皿口尚存编织物盖子,其中彩绘陶器颈部可见朱书的纪年文字,器物上方整体覆盖保存较好的苇草类席子。

耳室中部并排堆放束口的圆柱状粮食口袋,目前提取的样品经专家鉴定有大麻、黍、粟三种,口袋上部放置草席包裹,其外部红色带状织物捆扎呈“丰”字形。胡春勃介绍,大麻是一种油料作物,也称麻籽;黍就是黄米,陕北人做黄馍馍用的就是黄米;粟就是小米。汉代时,五谷已经基本都有了。但在关中,黍和粟是人们常吃的粮食。当时在我国其他地方,还会有稻(也称为禾),就是大米。麦子和豆子在一些地方也有。

耳室最外侧为多排敞口的圆形口袋,袋口翻折,内侧可见一些褐色残留物,性质有待进一步的检测分析。

根据现场情况推断,整个耳室地面应该先铺设了一层草席,所有器物均置于其上。

粮袋上的“草席”里可能还包裹有肉类等食物

胡春勃介绍,东耳室底下垫的席子所用的编织材料,初步判断可能是苇草一类的东西。装粮食的织物袋子上放着的草席类编织物材料和罐类器皿上面编织物盖子所用的材料虽然跟苇草类似,但物理特征也不太一样,到底是什么材质还需要进一步分析。

“粮食主要装在东耳室中部圆柱状口袋里。耳室最外侧袋口翻折的圆形口袋里装的不一定是粮食。罐类器物里有没有粮食现在还不好说,三维扫描时发现有液体残留。但从器皿口上的编织物盖子来看,达不到酒的密封程度,所以不一定是酒,也许是汤一类的东西。另外,装粮食的织物袋子上放着的草席类编织物里可能还包裹有固体食物,有可能是肉类,但现在还不好判断。”

“这些有机类遗存非常脆弱,发现的粮食和编织物可能都处于只剩下外壳、内部已经粉化了的状态,不敢用外力,也不敢有风。所以提取非常不容易,只能现场加固之后再慢慢提取,但考古人员会尽最大努力保存下这些埋在地下两千年的东西。”

历经两千年能保存多种类有机物在关中少见

胡春勃表示:“以往发现的汉代墓葬中粮食的储藏器皿多为陶仓类,该墓葬的粮食盛装是在红色束口织物袋子中。M553汉代墓葬历经两千多年,能够保存较多种类的有机物,这在历年关中地区的考古发现中较为少见。针对西侧尚未开启的耳室,考古人员计划采取环境监测、现场文物保护和三维数据采集并行的技术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对文物信息进行提取。因为这些东西出来以后时间是不能等的,我们将继续进行发掘工作。”

据胡春勃介绍,五一期间考古人员对西耳室也已经清理出了一小部分,发现了明器化的车马器,此外还发现了铁剑、环首刀、箭镞、弩机等兵器。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