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周怀忠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专题新闻 > 正文

磁性桃木保健梳子、磁生电教具、移动升降式实验平台……

58岁物理老师爱好发明创造 带动学生们搞科技创新

活出我精彩

58岁物理老师田亚历能文能武,教学之余坚持发明创造,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自己;咸阳大学生李远航,凭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坚持两年制作完成了唐代士兵盔甲;85后小伙何伟是“剪纸网红”,凭着从小对剪纸和绘画的兴趣,开办剪纸工作室,还教孩子们剪纸。

每一位成功者的经历都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热爱并愿意为此付出时间和精力,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坚持下去,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58岁的田亚历是商洛市商州区中学一名普通的物理老师,同时也是一名发明创造爱好者。最令他引以为傲的是,由他指导学生们制作的“磁性桃木保健梳子”“磁生电教具”和“移动升降式实验平台”等作品通过国家发明专利审核,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因为教学需要爱上发明创造

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

上世纪九十年代,田亚历进入商县城关中学(今商州区中学)开始教学,作为物理老师的他,经常要进行实验教学,也是在这一次次实验中,他爱上了发明创造,而且一坚持就是三十多年。

田亚历说:“我是物理老师,需要经常给学生做实验,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我经常会产生新奇的想法,有了创意就会做出新的实物,就这样渐渐地喜欢上了发明创造。在这些发明创造中,最令我引以为傲的就是,磁性桃木保健梳子、磁生电教具、移动升降式实验平台等三样作品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此外,田亚历还指导学生相继发明了移动升降式实验平台、新型磁性测距仪、磁化水杯底座、磁性核桃健身球、卫星奔月绕行动态物理演示仪、磁性手腕套等二十多件作品。田亚历说:“我指导学生制作这些作品的理念是,通过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求异思维,通过组合法、放大法、移植法等产生新的想法或者做法,从而制作出有创意的物品。”

为了找到需要的零件

有时要在废品收购站找一天

为了小发明小制作,田亚历常常将自己的房间当做操作室,房间内到处都摆放着他的作品以及相关的工具。他搞发明所需的零件,一般都来源于废旧器材,所以他要经常去废品收购站寻找购买,有时候为了找一个重要的零件,他会在废品收购站待上整整一天时间。

同样在商州区中学从事物理教学的孙建东说:“科普和创新活动这一项工作,其实在我们学校方面目前是个短板。在我们学校,唯有田亚历老师,他对科普和创新是非常执着的。多年来,我们学校的小发明、小制作以及科普工作,主要都是由田老师来完成。”

在物理教学之余

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辅导

田老师在物理教学之余,坚持给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辅导。他说:“在物理教学中,做实验很重要,它会让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这也是一种项目式学习,让学生明白新产品的发明过程,用批判性思维发现问题、联想科学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动手制作形成初步的样品,并不断地修正改进,最终做出有新意的实物。”

他经常带着学生们参观科技馆,引导学生们动手发明创造,给学生讲解科学思维的方法和案例,鼓励学生们参加科技创新大赛,让学生们在发明创造中,提高自身的科学思维能力。

2021年1月14日,在商洛市第3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由田亚历指导、商州区高级中学高二学生刘湘文制作的“电动破核桃机”获得商洛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并报省上参评。

刘湘文同学说:“这个作品是由我和田老师共同完成的,除此之外,我们共同发明创造了测距仪和风力发电仪,田老师教会了我科学的思维。”

在商州区中学教学期间,田亚历在物理教学和科普教育方面成绩突出,取得许多荣誉。田亚历说:“我每年都辅导学生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参加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深深体会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方法,学会动手,学会思考问题的途径,这一点对学生来说特别重要。”

爱好文学创作

将经验著成书传递给更多人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田亚历分别编写出《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读本》《高中物理模型思维策略》《中学物理思维方略二十讲》等作品在学生中发行,很多科技辅导员老师因他的书籍明白怎样辅导学生搞发明创造,学生们也因此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外,田亚历还担任学校校报《五彩学苑》主编,引导学生编辑校报,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在任职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写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文学作品,并在《教师报》《商洛日报》上发表。

商洛市商州区科技和教育体育局教研室副主任王康敏说:“田亚历喜欢做一些教学方式变革。他常年在教学中进行科普教育,课堂生动有趣,教学直观。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他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发明活动,通过这种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潜质,让学生勤于思考,善于交流。” 实习记者 刘鹏 文/图

2000多块甲片、500多根鞋带、花费数千元……

大二学生用两年时间

自制18公斤重唐代士兵盔甲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大二学生李远航,出于热爱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断断续续用2年时间自制了一套18公斤重的唐代士兵盔甲,获得许多人的关注。

高中就有了做盔甲的想法

提及做盔甲的原因,李远航说,他对历史一直都很感兴趣,在高中时期就有做盔甲的想法,但真正行动起来,还是在大一的时候。“看到街上有人穿汉服,我也想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古装,又不想和别人一样,就想到了盔甲。买一套盔甲需要5000多元,为了省钱我就计划自制盔甲,从设计到完成一共用了2年的时间。”

自制盔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光是前期构思、设计,李远航就用了小半年的时间,“因为我对盔甲的了解并不多,因此前期看了许多相关书籍,泡图书馆、请教老师……才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思。”制作盔甲不能纸上谈兵,尤其想复原古代的士兵盔甲,就得从历史书上获取。

“本来想尽量复原唐代士兵盔甲的,每个甲片连接的地方需要用牛皮固定,但牛皮价格太贵,我就用黑色鞋绳连接甲片,整套盔甲下来用了500多根鞋绳。虽然钱省下来了,但是盔甲有些部位经常被0.8毫米厚度的甲片磨损,还是挺头疼的。”李远航说,他计划把这套盔甲上鞋绳磨损的地方进行修补,再把肩垫换成铆钉会更加牢固。

制作时手经常被划伤

在制作的过程中,李远航遇到了许多困难。刚开始他用鞋带编织甲片的时候,对甲片的排列方向不太懂,往往一排甲片快编好了,却发现方向编错需要重新拆,而重拆就意味着要把这一排连接甲片的鞋绳都解开,“以前我会把鞋绳一个一个地解开,重新连接、绑定甲片,但是甲片只有0.8毫米厚度,我的手经常被它划伤,所以后来这块再出错,我就把一排鞋绳全部剪掉,重新编排。”于是黑色鞋绳成了一次性消耗品,李远航说,同学们知道他对鞋绳的需求,凡是有用不上的黑色鞋绳都会给他。

第一次制作盔甲,李远航也拿捏不准前胸后背的宽窄大小,拼成后试穿腋下部位不是大了就是小了,这也是让他感到头疼的地方,来来回回反复多次修改拆卸甲片,幸好没有半途而废,尽量完成内心深处对复原唐代士兵盔甲的向往,并且最终也实现了。

“他像生活在现代的古代人”

当被问到为什么盔甲上的布料选择用秀丽的花色时,李远航说,战场是很无情的地方,士兵是用生命去打仗,做盔甲是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敬畏之情,用花布则是想表达对和平世界的一个向往。

李远航的爸爸说:“儿子爱好广泛,喜欢传统文化,但是自制盔甲我没想到,能想到用鞋绳代替牛皮,我觉得他很聪明。如果他想进一步升级盔甲的话,作为家长我也愿意在物质上、精神上给予他更多的支持。”

同学马胜说:“李远航是个很‘古’的人,他就像一个生活在现代的古代人,喜欢看历史书,所以自制盔甲这件事发生在他的身上很正常。”有自己的思想比什么都好,最起码李远航最后证明了自己的选择,“我经常喊他一起拍短片,有一次拍鬼片需要他戴白色美瞳长达五六个小时,因为戴着这个时间久会不舒服,休息时我们让他摘下来,他不愿意,说‘取了再戴耽误剧组时间’,所以我很佩服他,他很自律。”

还想做一套将军的盔甲

辅导员汪老师说:“李远航是一个很自律的学生,有一次他踩点到教室,不算迟到,他也会惩罚自己参加每天的值日。不仅如此,李远航还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作为学习委员,他的成绩一直稳定在前十,不过我希望他不要被目前的爱好影响学习,还是要专注于学业,才能有更长远的未来。”

提及以后的打算,李远航说,还想做一套将军的盔甲,比现在这个士兵盔甲难度系数更高,因为这一次自制盔甲获得了很多经验教训,所以对下一次制作会很有把握。除此之外,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李远航还有个更宏大的想法,他说:“我想依据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在建模技术的支持下,还原唐代长安城的繁华,让大家都能真正感受到长安城的美丽之处……” 实习记者 陶亚星 文/图

钟情剪纸文化

成传统民间艺术传承人

85后小伙是『剪纸网红』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双巧手,不一会儿,一幅惟妙惟肖的剪纸作品就在指尖“诞生”了……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些剪纸并非出自心灵手巧的姑娘之手,而是比姑娘还手巧的85后小伙何伟。

受外婆影响爱上剪纸和绘画

“小时候,外婆过年就会剪一些窗花,我躺在炕上隔着红色窗花看着窗外的月亮,这个画面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何伟告诉记者,“外婆是一位手巧的农村妇女,非常考验手工能力的凤翔特色花馍她也能做得十分漂亮。受外婆的影响,我从小就对剪纸和绘画很有兴趣。”

何伟说,他2002年考入了宝鸡师范学校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后他游历了很多城市,从事过很多行业,但是始终觉得不是自己所追求的。领略了各地域文化特色之后,他回到家乡凤翔毅然拿起剪刀从事剪纸艺术。

为孩子们开设剪纸学习班

何伟说:“一开始决定从事剪纸的时候,身边的朋友和家人都不支持。但我还是坚持自己的决定。”2015年,他开设了属于自己的剪纸工作室,除了在工作室进行日常的剪纸工作,他还为6-12岁的孩子们开设了剪纸学习班,希望从小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他还在线上定期教授剪纸课程,渐渐的,粉丝也多了起来。

何伟说,许多民间艺术文化需要年轻人传承和发展,加之自己又学的是美术教育专业,就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将剪纸技艺加以传承和延续。2020年12月,何伟的工作室也被凤翔区文化和旅游局定为凤翔剪纸传习所。

跟随社会热点创作更多作品

“凤翔的剪纸多是鱼鸟花虫,而大多数人对于剪纸的印象还停留在窗花。”为了区别于传统的剪纸,让大家对剪纸更有兴趣,何伟在剪纸的设计上跟随社会热点,创作出越来越多富有现代感和时代感的剪纸艺术作品,如《“牛”转乾坤》《钟教授辛苦您了》等。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学习剪纸技艺,他也被称为“剪纸网红”。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何伟开始筹备剪纸作品作为建党100周年献礼。他说,凤翔本身就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地域。目前还有一些民间艺术文化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和传承,由于自己学的美术教育专业,就想尽一份微薄之力,把剪纸这一门手艺得以延续和推广。 实习记者 赵欣 文/图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