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周怀忠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要闻 > 正文

金融消费多元时代 用了解给财富多一份保障

小到代缴水电费、购物、出行、娱乐等消费,大到股票、基金、保险、黄金及理财产品等投资,再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互联网支付等金融工具的应用,近年来,金融消费已融入老百姓日常生活,不可或缺。但与此同时,无法回避的是,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矛盾、争议、误解等纠纷也越来越多。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华商报携手陕西部分金融机构特别推出金融消费专题,普及金融消费知识,告知金融消费权益,警示金融交易风险。在金融产品和形式不断创新的时代,多一份金融了解,金融生活多一份美好,也就多了一份财富保障。

确保消费者合法权益是金融业生存的生命线

如今,金融消费的形式已从单一的银行存取款向支付、理财、融资、投资领域拓展,甚至是交水电费、煤气费、电话费等便民金融服务。但是,与极大便利伴随而来的,还有它们产生的纠纷:

套你没商量的“套路贷”:假借民间借贷之名,非法侵害群众合法财产,社会危害性极大。

存款≠理财:一些银行将存款与高息理财产品同时营销宣传,致使不少消费者混淆两者概念,不小心购买了风险更大的产品。

被盗刷的信用卡:境外刷卡遇到信用卡盗刷,专家提醒消费者,增强风险意识,保存好卡片和个人信息,并及时与发卡行联系。

被利用的互联网+:互联网迅速发展,非法分子借用互联网外衣推出无资质的高息线上理财App行骗等等损害金融消费者利益的现象。

为减少这类现象的产生,相关监管部门已出台了相关规定,对银行进行监管。但从消费者个人角度来说,对金融知识欠缺、风险意识不强,对金融产品不够了解等多种因素,都造成了金融消费领域的一些误区。

为此,监管部门出台了“八禁止”政策,以保护金融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金融机构来说,确保客户的合法权益是生存的生命线,留住客户更是激烈竞争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所以各家金融机构也纷纷自我审视,强化制度建设,创新安全工具,优化服务流程。

迎十四运展金融风采 陕西金融机构在行动

华商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了解到,为切实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工作要求,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以第十四届全运会即将在陕召开为契机,以优化区域金融服务水平,提升金融消费者素养为目标,组织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非银支付机构于3月1日至31日统一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日”活动。

本次活动以“权利·责任·风险”为主题,围绕金融消费者享有的八项基本权利,并突出四个方面的特色。

■服务全运会,展现金融风采。

活动期间,将引导辖区金融机构坚持以服务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通过优化服务环境,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手段,开展金融宣教活动等措施,全力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树立金融业良好社会形象,以更好的姿态迎接十四运的召开。

■关爱老年人,传递金融温度。

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做实做细面向老年人的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提供放大镜、老花镜、轮椅等“适老”设施,加强字体和页面等对老年人友好的金融宣传物料和App制作,开展面向老年群体的防范金融诈骗讲座,保障老年群体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切实提升老年人金融服务的获得感。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已面向全省征集破解老年人金融服务难的典型案例,并将择优向媒体推荐,弘扬金融正能量,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

■加强案例警示,提升风险意识。

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将向社会公开发布《2020年陕西省金融消费者投诉形势分析和风险提示》和《2021年“金融消费者权益日”媒体宣传典型案例》,并将在“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微信公众号连续刊载侵犯金融消费者权利的典型案例,帮助广大消费者从案例中得到警醒,增强风险识别和防范意识,提升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

■用好全媒体,构建宣传矩阵。

通过组织开展短视频大赛、有奖知识竞答、金融知识进校园、乡村“大喇叭”等活动,推动金融知识走入千家万户。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健全金融风险防范、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因此3·15宣传活动,重在对金融消费者风险责任意识的教育,以及加强消费者的资金安全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提升消费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和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也希望在多方的努力下,陕西金融业能持续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扎实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为营造和谐稳定的陕西金融环境作出新的贡献。 华商报记者 李滨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