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周怀忠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要闻 > 正文

全国政协常委李冬玉建议——

推进人口少于10万的内地小县先行合并试点

聚焦乡村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

“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

【委员建议】

近年来随着乡镇和行政村的撤并,镇村数量减少,乡镇村交通、通信条件改善,撤并小县条件已经成熟。”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李冬玉建议,要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优化县级行政区划,合并小县以扩大县域经济规模。

人口数量少导致行政成本高

公共基础设施浪费大

郡县治,天下安。李冬玉在提案《优化县级行政区划推进经济一体化发展》中介绍,县级政区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根基,优化县级行政区划是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重要途径。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要求,要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优化县级行政区划,合并小县以扩大县域经济规模,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助力建设现代化都市圈。

李冬玉认为,优化县级行政区划有两方面现实需要:

第一,人口数量不足制约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对于县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这在人口小县尤为突出。我国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中,人口规模10万以下的200多,其中5万以下的100多,主要分布在西部。城镇化加速了“乡村中国”到“城市中国”的转移。越是人口规模小、经济欠发达的县人口流失越严重。西部某省52%的县人口流失,常住人口30万以下的县区中,2/3处于流失状态。人口基数低,产业基础薄弱,区域经济一体化参与程度低,难以形成积聚效应,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第二,行政成本高、公共基础设施浪费大。县级行政区划需设置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检公检法司等行政事业和社会组织,配套建设办公场所和科教体文卫等基础设施,财政供养人员和基础设施建设每年都需大量的财政支出。

撤并小县条件已成熟

应坚持“三优化”原则

李冬玉介绍,优化县级行政区划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治理效能,发挥县城辐射带动作用,打造现代化都市圈。为此她建议:

第一,推进小县合并试点。近年来随着乡镇和行政村的撤并,镇村数量的减少以及乡镇村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撤并小县条件已经成熟。对人口规模低于10万人的内地小县先行合并试点(可整县合并也可保留乡镇级管理稳定拆分小县),通过人口聚集和行政区引导作用,形成积聚效应,减少行政资源浪费,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第二,紧扣经济一体化主线。优化县级行政区划要紧扣经济一体化主线,结合自然环境、交通条件、人口聚居、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等因素,发挥优势,突出特色,聚焦产业,积极稳妥,科学合理地有序推进小县撤并,合并后能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政策互通,逐步形成产业带动、人口流入、城市发展、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第三,坚持“三优化”原则。一是优化行政区划布局。按照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地理空间形态及建设环境等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行政建制和优化行政区划布局,尤其是医疗卫生教育等民生服务类的行政区划设置要做好保障,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二是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合并后能实现经济互补,取长补短,协调发展。比如,工业县城和旅游县城的合并,工业县城可作为专门的工业区,旅游县城作为文化旅游区、居民生活区,促进城区功能互补和差异化发展。三是优化城市空间形态。通过行政区划改革,拓展城市发展空间,采取单中心、双中心、一主多副等方式,做大做强中心县城,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着力建设现代化都市圈。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